家庭教育: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兼论幼儿教育的现代化_幼儿园论文

家庭教育: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兼论幼儿教育的现代化_幼儿园论文

家园共育:世界幼教改革的大趋势——也谈幼儿教育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教育论文,幼教论文,也谈论文,趋势论文,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现代化不仅指校舍和设备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也要实现现代化。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研究国外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我国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路子。

大教育观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扩展教育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教育,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共育是大教育观的体现,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世界幼教改革的大趋势。

一、日本把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作为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本自50年代起,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稚园与保育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幼儿入园率不断提高,到80年代中期,全国4岁至5岁幼儿入园率已达90%以上。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家庭教育作用削弱,部分学校与幼教机构只重视校内、园内教育,忽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日本自1984年起,着手中小幼教育改革,为此成立了作为首相咨询机构专门研究教育改革问题的临事教育审议会。该会在1986年提出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指出,家庭、学校(幼稚园)、社区三位一体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家庭要转变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幼稚园)的思想,另一方面,学校(幼稚园)要修正仅靠自己就能完成教育任务的观点,克服封闭性,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

日本把大力加强幼教机构与家庭的联系、合作作为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9年3月,文部省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幼稚园教育要领》,这是指引日本幼教改革的纲领。在修订后的《要领》中增加了一条新款:“须注意幼儿的生活是以家庭为基础逐渐扩大到社区的,因此幼稚园要大力谋求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使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保持连续性。”文部省还从1990年起就幼稚园与社区合作问题委托都、道、府、县教委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指导材料《为了与家庭的合作》,供各幼稚园学习参考,以推动家园合作。1991年3月,日本政府又制定了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1991年—2000年),文部省在颁布这一计划的文件中指出:“现时期家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幼稚园要进一步发展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计划要求各幼稚园逐步起到社区幼儿教育中心的作用,不仅教育孩子,而且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以便家园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日本幼教机构根据上述文件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

二、美国幼教界从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转为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强调教师与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

本世纪初,美国在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初期,就提出幼儿园要做家长工作。但在相当长时期里,由于幼教机构对家庭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家长工作不受重视,家园联系薄弱。不少幼儿教师自视是幼儿教育的行家,认为家长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家长不懂幼儿教育,不允许家长进入或走进幼儿活动室,更谈不上与家长密切合作,教育孩子。

60年代起,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0年代美国一系列幼儿教育研究课题取得了重大成果,证明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为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另外,自60年代中期起,美国广泛开展“开端计划”(Project Head Start),由政府出资向广大低收入家庭的3岁至5岁幼儿提供教育、营养与保健服务。“开端计划”受上述科学结论的影响,认为家长对幼儿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所以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组织家长参与儿童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密切合作,共同育儿的格局。该计划把家长参与和家长教育作为计划的重要内容与成功的保证。实践证明,成效显著。它的成功经验在美国幼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大幼教界人士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并通过切身的体验与广泛的研讨,普遍认识到,家庭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在各级教育中,学前教育最需要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教师与家长是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唯有双方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孩子的充分发展。各类幼教机构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普遍重视家长工作,加强家园联系与合作,推进家园共育,从而使家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84年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学会(NAEYC)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评价标准》,其中,把家园合作视为衡量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标准,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并对搞好家园联系与合作提出了7项具体要求。这一文件对幼教机构加强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与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重视家园共育

伯纳德·范·利尔基金会(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这个国际性组织二十多年来资助了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计划。1997年7月出版的第86期基金会通讯刊登了一篇总结性文章。内称,基金会多年来支持的众多幼儿教育计划经验证明,幼儿发展主要取决于3个关键性因素。第一,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即身体、社会性、智力、情感等诸方面发展;第二,发挥孩子主体性,使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孩子去体验、探究和发现,并从中感受到欢悦;第三,家长参与教育。该文专门介绍了印度的“菩提计划(Bodh Project),一项在贫民区里推行幼儿教育的计划。执行这一计划的幼儿教师深入贫民区,每人带一组孩子。他们每天去一个孩子的家庭,与家长商谈孩子的发展与教育。他们向家长学习方言、传统故事、游戏与歌曲,并运用于教育活动中,同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这些文化水平低的孩子母亲学些文化,教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发展情况与变化。教师每月对每个孩子的发展写出报告,并将其内容告知家长,相互沟通,共同为孩子进步而高兴。在教师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孩子的母亲能独自写孩子发展情况日记,有不少母亲成为母亲教师,其中有些骨干经过进一步培训,作为教师的助手参加幼儿园工作。该计划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了贫民区孩子母亲的文化素质,吸收他们参加到教育活动中去,发挥他们的作用,与教师一起共同育儿,较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上述事例表明,家园共育已成为许多国家幼教界的共识,成为世界幼教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四、家园共育从内涵到形式不断发展

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有家长会、家访、家长布告栏、家园联系册、接送孩子时简短交谈等,如今有新发展。如日本很多幼稚园与保育园办有面向家长的小报——园讯,有些园还印发年级通讯、班级通讯。小报内容主要报道近期(本周、本旬或本月)教育目标、主要教育活动及家园配合要求,此外,还介绍保育知识、刊登家园对话,结合实例宣传正确的教育观。美国幼教机构认为,家长与教师会谈是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美国,按照规定,幼教机构教师每学期与每个孩子的家长至少进行一次会谈。在会谈时,教师比较系统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着重谈他的进步与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听取家长的反映与意见,共商下一步具体教育目标与措施。

家园共育既有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有幼儿园帮助指导家庭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国外幼教机构现在普遍注重家长参与,这是家园共育的一种重要体现。在美国,家长从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到参与幼儿园的决策与管理,从参与园里教学活动到参加、支持幼儿园其他一些工作,呈现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形式多样。如幼儿园根据教育的需要,请一些有特长与才能的家长来园给孩子讲课或演奏,又如有不少幼儿母亲具备一定条件并志愿到班上去,幼儿园安排她们带一个小组,给孩子讲故事,念幼儿读物,带领孩子游戏等等,教师则从中予以指导。家长参与体现了家园间相互作用的伙伴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对儿童、幼教机构及家长三方面都有裨益。对儿童来说,家长参与尤其是参与教育活动能激发孩子的情绪,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对幼教机构来说,家长参与对丰富教育活动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做好各项工作是有力的支持,表明家长是幼教机构的重要资源与依靠力量;对家长来说,通过亲自参与,可以进一步了解幼教机构保育与教育情况,并学到如何观察与教养孩子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由于国情和园情的不同,国外幼教机构的家园沟通不尽相同,并往往各有特点,但呈现一种普遍趋势:加强家园共育力度,家园配合更为默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代就指出家园结合的必要性。但在过去较长时间里,国内幼教界家园共育的意识淡薄。近些年来,随着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化幼教改革,不少幼儿园重视家长工作,加强家园合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家园共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从全国范围来讲,发展很不平衡,还有相当数量幼儿园重园内教育,轻家园结合。仍有一些幼儿教师忽视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注意争取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配合教育,埋头于园内教育,满足于封闭式的辛勤耕耘,这是一种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反映。我们必须冲破狭隘的旧教育观的束缚,树立大教育观,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合作,实现家园共育,推进幼儿教育现代化,有效地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为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  ;  ;  ;  

家庭教育:世界学前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兼论幼儿教育的现代化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