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
胡敏辉
苏州市公安局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我国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车已经成为当前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但是,伴随而来的交通事故频发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事故双方的利益,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应用痕迹检验能够通过对现场的大量痕迹进行检验而判断事故发生过程、结果,以便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保障事故当事人的利益。基于此,本文就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痕迹检验;交通事故;鉴定应用
1 引言
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有效判别事故当事人的供词,公安部门经常会通过对痕迹的检验来辨别该事故的性质,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对交通事故现场的各种类型的痕迹进行分析,然后以此来模拟还原现场的实际情况,最终解决事故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目前痕迹检验在我国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越加广泛,对当前公安部门加快办案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概述
2.1 基本内容
在发生交通事故的过程中,事故车辆在互相接触或者是与其他事物接触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在相互作用力下会产生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多表现为摩擦或者撞击痕迹,即形象痕迹、表面附着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这这些痕迹共同构成了交通事故痕迹。在当前的交通事故痕迹中有广义痕迹与狭义痕迹两种,广义痕迹是指一切与交通事故有关的痕迹,狭义痕迹指的则是发生事故后留在现场的路面、人体、车辆及有关物体表面能够证明事故事实的各种痕迹,其中狭义痕迹是当前痕迹检验工作的主要内容[1]。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结合痕迹检验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检验现场中所能搜查到的一切痕迹,并最终判断出事故中的痕迹与理论痕迹的关系、痕迹与一定的人或物的关系。
圩堤设计防洪标准为在湖盆区圩堤以防御相应湖口22.50m(吴淞)的洪水位,在五河尾闾区圩堤防御各河20年一遇的洪水位,穿堤建筑物设计洪水位按所在堤段设计洪水位加高0.5m,堤防等级为4级。主要建设内容为堤身加高加宽、填塘固基、护坡护岸和建筑物加固工程,加固圩堤堤线总长658.03km,工程共完成投资8.25亿元,批准设计内的项目在1998年基本完成。
2.2 痕迹检验的方法
2.2.1 测量法
测量法指的是借助测量工具来测量事故现场的车辆和可疑车辆车身的痕迹和痕迹之间的关系,具体的测量内容包括车辆的宽度、长度、直径、角度等等多方面,同时还需要将测量结果与事故的痕迹特征和事故车辆进行对比。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天气、车辆位置和车身的各个部位等对事故痕迹的影响。
重叠法主要检验的是车辆碰撞分离标记,具体操作是将车辆碰撞分离区段的线将车体横截面的线连接起来,然后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光强接近光的反射度,光的方向和截面线形成直角,以便准确地找出可疑车辆。
2.3.1 现场取证难度大
这些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营造了科学实践的环境,扩大了实践的机会,拓展了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技术领域,推动了产学合作教育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2.2.3 重叠法
由于马尾松在加热1 h时,受热处理影响,导致其样品表面裂痕变深变大,整体性较差,所以粗糙度比未处理更高,而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其粗糙度又逐渐变小,样品表面逐渐变稳定。其样品粗糙度在2 h时与未处理材接近,4 h时则低过未处理材。若将热处理1 h、2 h、4 h进行对比,则发现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样品表面粗糙度变小。
2.3 痕迹检验特点
2.2.2 比对法
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公安部门需要判断事故的起因、确定案件的性质和划分责任范围,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很紧进行检验能够最大程度上还原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痕迹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轮胎的痕迹、路面刮擦的痕迹车辆及个人痕迹、外围痕迹等几方面进行检验。
轮胎的痕迹比较有辨识性,痕迹检验人员能够以此来判断出肇事者的车型、车逃逸的方向、车辆安装轮胎的规律性等方面,而且轮胎的痕迹也能够看出其受损情况,同时轮胎轨道变化还会告诉我们车辆发生碰撞前后车的运行过程和发生碰撞的位置;轮胎的爆胎和侧滑则会真正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③考虑包裹接头部位一期心墙已经施工完成,碾压设备无法靠近一期心墙,靠近接合面局部可采用夯实方法。同时上下游侧面为竖直接合面,只能靠侧向挤压作用和混合料的流动性使接合面衔接紧密,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砂浆及混合料的入仓温度,选择适当的碾压或夯实参数,同时避免上层施工对下层已施工完接合面的干扰。对接合面采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试验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交通事故的产生是汽车、人、道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的、动态的和综合的等多项特征,而且在痕迹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涉及到多门学科,比如跟踪、法医、工程力学和生物力学等等,比如在法医学中,需要进行鉴定个人、鉴定损害、分析有毒物质和分析死亡等多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说其他学科了,因此,取证后的鉴别难度也比较大。
综上所述,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筑企业应有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建筑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搭建高效的互联网交易平台。
3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具体应用
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特殊性,一般是车辆驾驶员因驾驶行为不规范导致车辆撞在路边护栏或者死车辆互相撞击导致的,事故发生时车辆一般在高速运行当中,因此事故痕迹多为瞬间形成,其会受到速度、力度、方向等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事故发生后的现场的保护难度较大,期间会经过大量的车辆以及行人,导致事故现场的痕迹受损较为严重,使得现场勘察人员的检验工作更加困难,因此,痕迹检验过程中由于现场取证难度大导致检验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不利于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
比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确定事故车辆碰撞痕迹与可疑车辆主体在相应位置的关系、车辆碰撞分离轨迹与疑似车辆轨迹之间的关系,一般是通过照片进行比对,这就要求现场的勘察人员需要严格做好拍照工作,经各种痕迹都拍清楚,方面后续的比对工作[2]。
3.1 轮胎的痕迹
2.3.2 取证后鉴别难度大
3.2 路面刮擦的痕迹
路面刮擦的痕迹有事故中人体与体面形成的痕迹、车辆与路边相关设施碰撞的痕迹以及车辆变形与地面摩擦的痕迹等等多种痕迹,根据对以上痕迹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车辆发生碰撞时的位置等。目前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主要就是将路面的刮擦痕迹作为事故定位的最可靠的证据。而且,着路面刮擦痕迹还能够判断该事故现场是否发生过第二次事故,主要是因为一次事故与第二次事故造成的路面刮擦痕迹具有较大的差异[3]。
3.3 车辆及个人痕迹
交通事故鉴定中,尤其是对肇事案件的处理,必须要做好车辆和人体的勘察工作,即车辆及个人痕迹检测。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车体刮痕长度、深度、破损程以及车体刮痕里的附着物、人体的受伤程度和衣物痕迹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这样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推演出人体与车辆碰撞的过程和大约时间。这些痕迹的判断结果都可以为处理事故判定事故责任和事故损失提供较为真实的证据,加快案件的侦破。
3.4 外围痕迹
除了对相关车辆和人员产生的痕迹进行检测外,也不能忽略对外围痕迹的检测,这也是交通事故鉴定工作中痕迹检验的重要内容。主要就是对事故现场周围环境中遗留的痕迹进行检验,尤其在肇事案件中,现场遗留写来的东西很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比如车辆指示灯的碎片可以追踪逃逸车辆,而且逃逸车辆留下的逃逸痕迹也能够判断车辆的逃逸方向。
第二,审计单位要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科学、全面、合理。这样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出现私自简化流程的情况。
4 加强痕迹检验应用水平的策略
4.1 加强痕迹检测的技术水平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痕迹检验水平仍然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在工作实践中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的交通公安部门中,由于痕迹检验水平不高导致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较为随意,无法公平、准确的判断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导致事故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痕迹检测的技术水平,一方面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专业痕迹检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痕迹检测技术水平,并能够熟练的应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痕迹检测设备的投资,利用先进的、更精准的检测设备来进一步提高痕迹检测的技术水平。
4.2 提高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进一步提高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工作中的应用水平就需要提高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意识,以便进一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并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平合理。相关部门可以开设痕迹检验课程,讲述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优势,鼓励事故破案人员运用痕迹检测技术进行现场勘察,同时还应该对此方面表现好的破案人员进行表彰,提高工作人员对痕迹检验的应用意识[4]。
4.3 重视微量痕迹的检验
在交通事故的鉴定工作中,不少工作人员虽然能够较为容易的发现宏观上的痕迹,但是在微量痕迹上的检验往往会容易疏漏,导致对事故的判定不够公正合理,因此,应该重视微量痕迹的检验工作,比如人体衣物纤维、车体上的轻微血迹、车漆以及细碎的玻璃碎片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越来越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以及难度都在加大,通过痕迹检验来提高交通事故鉴定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部门应该加强痕迹检验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效果,以便为当前的交通事故案件侦破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付勇军.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痕迹检验要点[J].内燃机与配件,2018(14):249-250.
[2]李瑜文.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常见问题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14):241-242.
[3]李彦彪,赵小琴.常见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分析及其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6(27):150.
[4]新形势下痕迹检验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J].梁冰,唐可娜.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