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肠炎患者,30例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另30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呋喃西林灌肠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对两组治疗方式的合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呋喃西林;小儿细菌性肠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小儿细菌性肠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致病菌黏附在肠粘膜的上皮细胞,细菌不断生长繁殖,导致小儿患病[1]。该疾病通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大便当中可以观察到粘液和脓血,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肠道出血以及坏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治疗,希望通过药物进行治疗[2]。本研究主要探讨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肠炎患者,30例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另30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呋喃西林灌肠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常规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97±0.32)岁;病程2-4d,平均病程(2.67±0.13)d。研究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2.93±0.35)岁;病程2-5d,平均病程(2.71±0.15)d。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细菌性肠炎;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加入研究;研究经过本院病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患者出现呕吐、电解质紊乱等并且为重;患者对抗生素以及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比较年龄、性别和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静脉使用抗生素。另外口服补液盐、对肠粘膜继续保护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呋喃西林灌肠治疗。患者在入院以后,排空大便,然后进行保留灌肠,以1:5000配置呋喃西林溶液,保证溶液温度在30-35℃。根据不同年龄30-50ml每次,连用三至五天。由于小儿的肠道耐受能力低,可以分小量进行灌肠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3]:患者治疗3d后排便次数和粪便性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没有见到白细胞、红细胞和脓细胞,不适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治疗3d后排便次数和粪便性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脓细胞明显改善为好转;患者治疗3d后临床症状、粪便性质以及次数没有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计算患者的总有效率,总有效=显效+好转。
(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胸闷、恶心和皮疹,记录患者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0.0展开整理分析,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小儿细菌性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率高,患者接触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导致出现水样便、恶心或者呕吐、发热等。主要的发病部位是结肠和小肠,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另外还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产毒性大肠杆菌等[4]。常规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疗联合保护肠道的药物。但是单纯的使用抗生素治疗联合胃肠黏膜保护剂以及补液治疗等不能够有效的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效果不理想,对患者的耐受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更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研究主要探讨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可以更高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呋喃西林是一种消毒和防腐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创伤、烧伤以及其他各种炎症。呋喃西林能够对细菌的糖代谢过程以及氧化酶系统进行干扰,起到抑菌或者杀菌的作用,主要是对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进行干扰,细菌出现代谢紊乱,导致细菌死亡。另外,呋喃西林的抗菌谱较广,能够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对绿脓杆菌和肺炎双球菌力弱,对假单孢菌属及变形杆菌属有耐药性,对真菌,霉菌无效,但对因霉菌引起的细菌感染仍有相当效力。采用呋喃西林以1:50000的比例进行灌肠治疗,能够使药物直达肠黏膜,抑制细菌的生长,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用药之后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避免炎症加重,修复肠黏膜[5]。并且避免全身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副作用也比较少,符合小儿患者耐药性的要求。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呋喃西林进行灌肠治疗的不良反应少,减少对小儿患者的伤害。在进行灌肠治疗的时候要注意呋喃西林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用量,进行单独灌肠,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化学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治疗的效果[6]。
综上所述,对小儿细菌性肠炎患者采用呋喃西林灌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小兰,白琳.炎琥宁静滴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3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2(5):69-70.
[2]李敬光.盐酸小檗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侵袭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467-2468.
[3]孟艳侠,汤昔康.喜炎平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5):709-710.
[4]范振兴.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评价[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8,12(3):221-222+225.
[5]边文利.对联合应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法和呋喃西林含漱液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1(8):247-248.
[6]许利利.思密达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疗效[J].养生保健指南,2016,21(19):33-33.
论文作者:林耿玉,翁光辉,袁志玲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