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群体荐股能力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师论文,荐股论文,群体论文,能力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数据和方法
1.数据
上海证券报的每周一“本周股评家最为看好的个股“栏目给我们提供了比较详细的每周荐股统计数据。这一栏目选择了上周六所出版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早报、江南时报、前哨、四川金融投资报、财经时报、大江南证券、国际金融报、今日商报、上海商报、华东信息日报、新证券、粤港信息报和证券大参考等十余份媒体的机构荐股中至少有两人次推荐的个股,并且基本上按推荐人次数的多少进行了相应的排序。一方面,栏目选取了多家主流证券类媒体上的机构荐股,样本选取的范围相对较广,更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而只提取多人次关注的个股,也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单个股票可能有的特例;另一方面,栏目选取的个股为周六在媒体上公布的个股,不仅涉及媒体的范围较广,而且信息的发布和传递时间也较为充分,在信息的充分流动上也更具有可靠性。
笔者考察了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内这一栏目的数据,以2000年11月27日为时间分界点,之前该栏目只刊登推荐人次在五到六人次以上的个股,之后该栏目刊登推荐人次在二人次以上的全部个股。因此考虑到数据的延续性问题,最终笔者选取了2000年12月1日至2002年12月23日超过两年的时间作为实证区间。这一区间内整个市场经历了一个冲高而后又回落的过程。同时,笔者为了更好地考察机构荐股的效果,不仅以全部的荐股为对象进行了考察,也按推荐个股的人次多少即集中度的高低,将全部荐股分为2至3人次推荐、4至6人次推荐和7人次以上推荐三组,分别进行以Ⅰ、Ⅱ和Ⅲ来表示进行考察。其中剔除分析所推荐的国债、转债和B股,以及由于连续涨停或退市而造成交易不连续的ST及PT类个股,期间共有有效考察对象为4439家个股。
2.方法
收益率R的计算公式为:
附图
检验窗口分别为-30、-15、-10、-5、-4、-3、-2、-1、0、1、2、3、4、5、10、15和30共17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大盘同步进行收益率比较时,除公布日之外假设介入价均为收盘价,而公布日(即时间点为0时)介入价则为开盘价。如果出现推荐个股为新股的现象,造成无法统计时间点为负时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计入组合的统计之中。
表1 总体分析师荐股收益率一览
组别
Ⅰ
Ⅱ ⅢTotal
上证指数 深证指数
-30
67.5949 868.3582 4060.048
165.4945
-0.8915
-0.9528
-5
19.9503
94.8852
187.551
35.226
-0.2776
-0.3663
0
0.1972
0.3785
0.3683
0.2341
-0.2723
-0.3522
5
-0.587
-0.6365
-0.6323
-0.6045
-0.3254
-0.3928
30
-0.977
-0.9919
-0.9966
-0.984
-0.8457
-0.9188
二、证券分析师荐股的收益效应
笔者分别对上升期、下挫期和盘整期以及总时间段的分析师荐股的毛收益与大盘的毛收益进行了对比计算。同时,为了更好地得到对比效果,大盘指数选取了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前者为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市场的状况;而后者为成份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中大盘股的走势,也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毛收益的计算中并未考虑到交易成本也就是印花税和手续费的问题,因此计算结果中的收益率比实际可得的收益率要高得多;另一方面,本文中分析师荐股的周期为一周,也就是说其有效时间段为前后五个交易日。但本文为了更为有效地分析分析师荐股的特征,因此考察了前后三十个交易日的情况,超过前后五个交易日的检验窗口在时间周期和资金上有重复计算之处,其毛收益率并非是实际毛收益率,而只能用来分析各组荐股的可能特征,并不能作为实际收益率进行考蔡。鉴于篇幅,我们只选取了总体分析荐股收益率进行了介绍(计算结果见表1,数据有删减),分时间段计算结果从略。
总体来看,分析师荐股的表现与大盘表现并不一致。在公布日之前,离基准点越远,个股收益率表现越强。在基准点后,除了基准日荐股表现强于大盘以外,极后表现均弱于大盘。而且离基准点越远,荐股的收益率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荐股在基准日之前,越多分析师看好的个股表现越强;而在基准日以后,却正好相反,越多分析师看好的个股表现却越差。这说明分析师在选择推荐的个股之前主要依据的是个股的前期市场表现,而并非是其他的基本面信息,这是不是已经表明这些分析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呢?
三、结果分析
从实证计算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证券分析师荐股不能长时间持有。无论是在整个市场行情的上升期、下挫期还是在市场行情的整理期,证券分析师荐股在基准点之前个股收益率明显表现出一种远强于大盘收益率的走势。这说明分析师所推荐的个股在推荐之前表现强于市场整体的表现。但是,在基准点之后,也就是说在分析师荐股公布之后,荐股的收益率与大盘相比则并非如此。以总体样本为例,除了公布日也就是周一当天表现出强于整个市场的收益率以外,后续检验窗口的收益率均要弱于大盘的收益率。尤其是最后一个检验窗口时,也就是公布后30个交易日以后,荐股累计收益率竟然为较高的负向收益。这说明分析师荐股不能过于长时间持有,即便是上升期中也是如此。
2.证券分析师荐股与个股的前期表现有关。在荐股的公布基准日之前,Ⅰ、Ⅱ和Ⅲ这三组荐股表现出明显的递增关系。说明前期表现越强的个股,越为更多的分析师所关注。这一点从连续涨停的个股竟也有分析师推荐即可得到证实,事实上对于连续涨停的个股普通投资者基本上没有介入可能,即使推荐也毫无意义。但在基准日后,这三组个股的表现又有所差别。基准日之后中短期内即两周内,三组个股表现仍为Ⅲ组最强,甚至有强于市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的惯性趋势。Ⅰ组表现其次,而Ⅱ组表现最差;基准日之后中长期,即在两周以后,Ⅰ组表现最佳,Ⅱ组其次,而Ⅲ组表现最差,说明前期表现越强的个股在分析师推荐后存在着一定的“最后一波”的效应。
3.证券分析师群体荐股能力有限。从分析师荐股在公布前的表现来看,普遍存在着正向的毛收益率,而且离基准日较远的检验窗口收益率较高,这种表现又以Ⅲ组中的个股最为强烈,同样说明了分析师乐于推荐前期市场表现较强的个股,分析师的思路与市场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分析师推荐的个股除了短期内有强于市场的表现能力以外,基准日后大部分时间内的表现明显不如整个市场的表现。除了在公布后的相当短的期间有强于大盘的表现之外,其他检验窗口的收益率表现均弱于大盘,而且离基准日越远表现越差。
4.证券分析师荐股具有相当强的羊群效应。分析师荐股在基准日之前,个股表现越强,有着越多分析师看好;而在基准日以后,却有点相反,越多分析师看好的个股表现却越差。这一方面说明证券分析师群体具有很强的羊群效应,荐股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分析师在选择推荐的个股之前主要依据的是个股的前期市场表现,而并非是其他的基本面信息,已经表明这些分析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尤其是基本面信息。
5.投资者跟随证券分析师荐股的操作策略。正如笔者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证券分析师荐股在公布基准日后表现相当短暂,因此不能较长时间持有。从表1的计算结果来看,周六公布后,周一开盘后才能介入,持有一天还能在整个检验期内实现正向的毛收益,持有两天即为负向收益率。实际上,分阶段的计算结果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结论。因此笔者不建议对证券分析师的荐股进行中长期持有的操作,中小投资者有必要当断即断。其实,从计算结果来看,除了公布日当天的收益率强于大盘以外,公布日后其他时间段的收益率均要小于大盘收益率。
需要提醒的是,笔者在这里所考察的对象是证券分析师群体, 因此整个群体能力较差并不排除有个别证券分析师可能会有超常的收益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