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论文_肖焕杰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况和手术耐受性。结果: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耐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手术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耐受性,促进临床治疗的开展。

关键词:术前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手术耐受性

Effect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mental state and surgical tolerance of 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urgical tolerance of patients in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elective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32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reoperativ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urgical tolera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the surgical toleranc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operating room,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surge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state; surgical tolerance

手术能切除病变的组织,恢复正常的机体功能,减少患者痛苦。手术无论大小,患者除了要承受疼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患者手术前各种不良情绪都是外科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术前焦虑、紧张、恐惧及悲观、绝望、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恢复。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往过程中,以行为来影响及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为此,我院开展了应用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手术室患者的研究,以期扭转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意识清晰,均为初次进行手术。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最小28,最大71岁,平均(45.8±9.3)岁;手术类型包括骨科手术30例,胃肠手术10例,妇科手术10例,肝胆手术例5例,脑部手术9例。依照入院时间为患者进行编号,奇数患者为对照组,偶数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方法:①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医护人员主动探访患者,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麻醉过程,消除无麻醉经验患者的顾虑,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大致流程,不做与手术相关的任何承诺。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当尽量耐心解答,若未能及时回答的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主动询问患者的关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使患者产生信赖感;②建立温馨的亲情护理环境:在病房、走廊悬挂鼓励格言、温馨提示等壁画。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和祥和,将病房的温度和亮点调节到最适宜,护理操作应当尽量避免在患者的作息时间进行;③充分发挥家属对患者的鼓励作用:家庭成员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令其认识到亲情对患者的重要性,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康复信心。

2.结果

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耐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说来,患者对手术普遍带有恐惧心理,心情焦虑,加上对环境不熟悉,对自己的病症也没有完全了解,害怕手术带来疼痛,担心预后不好,往往承受较大的思想压力,从而引起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从紧张到恐惧,再由恐惧到生命体征的变化。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存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术前患者术前访视,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患者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前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准备,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和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利于康复。为此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期间心理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谨慎向患者交待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另外,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患者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术前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平静而乐观的情绪,使患者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本文研究显示,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手术耐受程度也明显好转。身心松弛法可以使病人放松肌肉、降低压力,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情绪转移法能引导患者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另一项活动中,减轻了对下丘脑的刺激,促进病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心理疏导对于增强患者信心,排除不良情绪,抑制情绪失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患者的特殊状态的需求能够得以充分的满足,自尊得到尊重,患者应对负性情绪的心理技能得以增强,机体可以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有效抑制心血管循环的波动,使患者心率趋于平稳,血压降低至耐受范围,进而有效提高病人对疼痛的忍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2006,5

(8):154.

[2]魏彩梅.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

(6):124.

[3]王朝霞.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3):32.

论文作者:肖焕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论文_肖焕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