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也是3-6岁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时期。创造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未来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更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通过活动区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是其中之一。我们就活动区的创设、材料投放以及教师的作用,对幼儿创造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索,总结如下:
一、活动区创设、材料投放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的表象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幼儿知天性的种种特点,是培植幼儿创造力的土壤,活动区的设置是引发幼儿进行创造力活动的先决条件,我们的做法是:
1.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往活动区的创设、命名、游戏内容及材料投放都由教师决定,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幼儿在游戏时虽然也开心,但是往往是循规蹈矩地玩,创意少;偶尔有新的游戏行为出现,则被教师视为“异类”,幼儿的创新欲望被扼杀。现在我们创设活动区,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将幼儿感兴趣的纳入活动区中。
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我们特地为幼儿创设出幼儿可以自己做主的区域,该区域被我们称为“快乐天地”。幼儿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游戏主题的确立、材料的搜集、物品的摆放,都由幼儿自己做主,老师只是引发者和辅助者。在与幼儿讨论“小天地”游戏主题时,幼儿的好主意不断产生,提出“烧烤屋”、“啤酒城”、“菊花展”等十余个主题。幼儿在自己寻找游戏材料中,以物代物的创造力得到有效施展。孩子把矿泉水瓶当做氧气罩,抢救病人;橡皮泥夹上电光纸就是“汉堡包”…一切玩具在幼儿手里都有了新的含义,他们玩得自在,乐不可支。
2.区域开放,材料互通,增强了幼儿创造的可能性。以往各个区角的材料使用范围比较强,幼儿将一个活动区的材料拿到另一区活动区是不允许的。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将不同区域的材料合并使用,不仅是游戏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游戏的互换,使幼儿创造性游戏行为不断涌现。
3.材料要根据活动区的特点投放,规则性和灵活性的材料要有机结合。在计算区我们投放了各种棋盘,要求幼儿按规则游戏;同时又有数牌、分类盒、几何图形、小棍、豆子等自然物,幼儿游戏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创游戏玩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娃娃家”、“小饭店”等社区性区角,我们投放的材料大多是半成品或非成品材料;橡皮泥、泡沫块、竹签、小盒、大小不同的纸张等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想象,制作出自己需要的游戏材料,这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二、教师的指导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保障
教师在幼儿面前应尽量淡化权威形象,降低自己作为一个知识拥有者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幼儿平等相处,以缩短成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责任感。
1.老师应耐心观察,尊重幼儿“奇异”的游戏表现。老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是协助者,有时是参与者,有时是观察者。在观察中,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对于幼儿超乎平常的游戏行为,老师要给予适当保护,尊重幼儿的“奇思异想”,如果横加干涉甚至禁止,就会损伤孩子们最宝贵的创新精神。
2.老师要从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自发游戏,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创造火花”。活动区中,幼儿常有一些自发的、有新意但又不甚合理的游戏内容,对这些游戏内容,老师应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并给予适当帮助,促进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几个孩子在图书角表演起了《西游记》——“过火焰山”,虽无道具,但他们仍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图书遭殃了。我在指导中首先肯定了他们新颖的游戏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幼儿表演位置的不妥,然后和孩子们在室内选择了宽敞的地方表演,并鼓励他们寻找材料,为主要人物制作道具。几个幼儿齐心协力,制作了摄影机、佛球、白龙马的马蹄子、紧箍咒等道具,“西游记小剧组”产生了。而后,幼儿又表演了真假孙悟空、红孩儿等《西游记》中的不同角色。由此可见,老师适时而正确的指导,不仅使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行为受到了保护,同时又使他们拓展了创造性的游戏内容。可见,老师是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引发者和保护者。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体验创造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操作材料进行游戏,教师也可以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区活动,在与他们一起玩的过程中,交流情感,并巧妙地渗透教育因素。
美国林德斯加曾说:“当孩子发现什么东西是那么奇特、玄妙而且需要你去分享这快乐的时候,你得加入到他们中去。”老师应该常常与孩子一起跪到树底下,爬到草丛中捉昆虫,与孩子一起为他们的新发现,为他们合作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与孩子一起为小鱼的去世而悲伤……为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每次活动后的评价,我都着重让幼儿介绍与以往不同的游戏内容、玩法。
请幼儿不但表示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幼儿再次游戏时能有更新的点子。这样不但会招来许多好奇的孩子,一起问,一起学,而且还会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创新的孩子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会更加激起创新的欲望。使周围小朋友也能受到启发和鼓舞,产生群体效应。这样他们在游戏中会逐渐变得愿意创新、敢于创新。
论文作者:袁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幼儿论文; 游戏论文; 创造力论文; 材料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