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集束干预护理组(观察组),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的对症护理措施,集束干预护理组分别采取指导家庭急救、现场规范处置、途中严密监护等集束干预策略,将两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自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自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集束干预策略;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37-03
Applied of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care
Chen Ni, Mao Shifang, Huang Y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ese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luster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first aid. Methods 134 cases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ere dive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aken to guide family emergency, on-site disposal, close monitoring and so on standard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ansfer success rate, self-care ability score, patient satisfaction as observation index,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of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emergency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in.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transport, self-care ability sco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Hospital 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first aid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of goo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luste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cute stroke; First aid; Nursing
脑卒中也称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规范,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1]。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集束干预策略是有效实施循证指南的一种方法[2],它是在最佳循指南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组干预措施(一般为3~5个),将其绑定在一起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结果[3]。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在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运用了集束干预策略护理,使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自理能力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准入标准:①院前急救(“120”呼叫)的患者: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符合神经病学教科书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后经头颅CT和(或)MRI 进一步确诊;②未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排除标准:①慢性脑卒中;②急性脑卒中同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院前急救对症护理,包括简单的现场评估、判断病情,实施呼吸道护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症处理后转运到卒中病房;2013年1月至12月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集束干预策略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诉、症状、GCS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制订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分别以“集束干预”、“脑卒中”、“院前急救”等关键词查询了 PUBMED 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综合国内外循证资料和医院神经内、外科及院前急救医护专家经验,制订本院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①指导家庭急救:电话评估患者的病情,如发病时间、意识和肢体活动情况等,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急救: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活动性假牙等家属能执行的护理措施。②现场规范处置: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测量生命体征,采用GCS评分评估病情、确定抢救措施和转运策略。如 GCS≥8分,立即转运;GCS<8分、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立即现场清理呼吸道、安置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及持续头部冰敷降温等急救措施。如血压高于220/120mmHg,则实施降压措施,将血压控制在200/110mmHg以下,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立即转运。③严密途中监护:采用恢复体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呕吐物误吸、适时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生病情变化,实施应急处理[4]。到达医院前提前通知相关检查科室或卒中病房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人员培训: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集束干预策略的教育和培训,包括:①理论教育:学习集束干预策略的理念;院前急救中实施急性脑卒中集束干预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和强化,使院前急救人员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②临床培训与考核:科室参与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院前急救集束干预的流程进行培训,医护随机组合,护士长抽考,人人熟练掌握后正式实施。③实施与改进:凡是纳入实验组的患者均按照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进行,护士长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大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以提高急救人员对本策略的依从性。
1.2.3评价指标:①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急性脑卒中患者从现场成功转运至卒中病房的例数除以院前急救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总例数。②自理能力评分:在卒中病房治疗后由专人每天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自制调查表从洗漱、进食、活动、如厕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越早,预后越好。③患者满意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以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让患者或其家属在此区间进行选择评分。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均值和标准差、百分率进行数据描述,资料数据间的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住院期间自理能力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情况比较
组别 n 院前急救转运成功(例,%)自理能力评分(分)患者满意度(分)
观察组6664 (0.969) 56.39±2.39 5.61±5.26
对照组6861 (0.897) 43.22±4.18 5.61±5.26
X2或t值 1.7803 5.89 2.816
p值>0.05<0.05<0.01
3.讨论
3.1 提高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
本研究发现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可促进集束干预策略内的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策略内的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对集束干预策略的可行性及依从性;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的观察组在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中,重点突出 “预见性”和“综合性”措施,包括接电话时对家属早期预见性的指导(避免因为家属不恰当的处理而使病情加重)和到达现场的综合性处理及途中严密的监护,一系列的集束干预策略的实施,使观察组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9.7%)。说明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能及时有效的落实护理措施,最大限度保存了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抢救时间,对降低院前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急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这与发病后错失最佳急救“时间窗”有关。最佳的急救“时间窗”是发病后3~6h,任何一个环节的耽误都可能造成患者的专科治疗延迟[5-6]。所以,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在最佳循指南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组干预措施集中在一起执行,避免了院前急救工作中出现无序和忙乱造成的的环节耽误,尽早为脑卒中患者实施专科治疗,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早的实施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7],能有效的提高后续治疗的病情好转率。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观察组为56.39±2.39分,对照组为43.22±4.18分,观察组比对照组自理能力评分增加13分,说明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明显比对照组早,充分体现出集中在一起的干预措施的实施比单独执行更有效,真正达到了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度(P<0.01)。
3.3 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影响
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早期护理干预、及时抢救。急救人员执行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集束干预策略必须明确集束化的要点,医、护团队配合,才能确保措施执行及时、一致、到位。管理者可以制作相应的流程来指引和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8],集束干预策略实施效果与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完善的策略加上医护人员的严格执行才有意义。为保证整个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的质量和改进方案的落实,我们通过理论教育、临床培训和考核等方法使全员熟练掌握,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反馈和督查,使患者的转归更好,本研究中通过集束化干预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总之,实施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集束干预策略,对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琴.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急救护理5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0
[2] 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1
[3] Aboelela SW,Stone PW,Larson EL.Effectiveness of bundled be-haviora1 interventions to control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Hosp Infect,2007,66(2):101-108.
[4] 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2.
[5] 郝绍丽.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2009,2(11):75.
[6] 卢章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66.
[7] 魏东海,姚红,叶广锋.临床路径评价视角与原则选择[J],中国医院,2011(12):27-29.
[8] 陈永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7-200
论文作者:陈妮,毛世芳,黄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策略论文; 评分论文; 措施论文; 能力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