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电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电力的有效供应需要配电网的建设,建设高效的配电网络是保障社会电力供应的重点,因此要加强对于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并进行智能化研究,以促进配电网络的建设。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方案研究
1 智能配电网概念概述
智能电网包括智能电网和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各个方面,配电网络负责互连输电网并为客户供电,这是建设强大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销售网络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基于网格应用,通过先进的测量和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和通信技术,选择智能开关设备,配电终端的使用,可视化软件支持强大的网络架构和对双向通信网络和各种集成高级应用的物理支持,允许获得大量可再生能源。并且需要微电网和分布式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根据各种不同的电源,鼓励用户与主动在非功能状态的交互控制下,网格参与强大的配电网络监控器,该监控器处于正常运行、保护、控制、优化和自我修复,最终为高级用户提供安全保障、可靠,创造高品质、经济、环保的特性,实现电源和其他附加的最终服务。
配电网络直接面向用户。这是控制和确保用户电源质量的关键。正在基于传统网格技术开发智能配电网络。智能配电网将为用户提供双向流,配电网由传统的,供应商主导的单向电源和运行模式,这取决于人工管理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换。它将与传统配电网络的发展相结合,分三个阶段与传统的配电网,数字配电网和智能配电网进行比较。智能配电网主要由主站系统、变电站系统、通信系统和配电远程终端组成。分布式网络的所有连接、模块和设备的集成与GIS的应用相结合实现了正常分配。在电网和能源系统的各个方面,运行和故障条件下快速定位、隔离、恢复、负载转移和其他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源,为管理平台和电力公司提供方便快捷的协调和优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者、高级用户和系统运营的协调和标准化。智能配电网络的功能要求确保配电网络以及用户电源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不仅需要对电网和通信网络的物理支持,还需要软件支持集成,实现各种高级应用功能。
2 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作用
2.1 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实现经济效益
智能配电网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优化,降低系统负载率,提高利用率。充分利用系统容量,延迟或减少对主网设备的投资,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2.2 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确保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构建智能配电网是实现与用户良好互动,有效提升电力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配电网络通过内部系统能源公司的高度集成和深度集成实现良好的用户站点交互。需求侧管理协同管理,实现更稳定可靠的供电,经济质量良好,灵活互动,友好开放,引导客户科学合理地用电,提高用电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可靠、高品质的电源保护。
2.3 促进新能源转化,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凭借强大的配电网络建设和智能配电网络技术,可实现与特高压长途输电网络和大容量清洁能源的协调规划。提供适应发电和能耗的电力平衡,进一步提高接收端。安全稳定的网络,增加清洁能源消耗的比例,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极大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碳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实现电力转化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策略
3.1 加强自我修复能力
所谓自我修复本身就是指预防和自我修复,导致两个方面:1,预防和控制作为控制、检测、诊断和消除隐患的主要手段;2,无法维持系统连续运行的能力,不会造成系统运行损失,通过自修复功能尽可能地恢复能量,自我修复是智能配电网络最突出的作用。
3.2 提高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要能够承受战争、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避免大量停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部损坏,保证关键用户的正常供电。配电管理和电力管理信息化。实现具有实时和离线数据网络管理的智能配电网络,实现高集成度、深度集成、设备管理、维护管理、故障管理和电源信息管理。
3.3 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智能销售网络实时监控网络质量和用户所需电压波形的有效值,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用户的生活没有影响。植物利用率更高。利用生命周期连接优化,如资产规划,构建,运营和维护,简化资产运营和维护,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并减少网络损失。
3.4 提高兼容性兼容
电网可以同时集中发电和分布式发电,与负载侧交互,并参与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等。支持系统运行的替代资源可调,以适应电网的和谐发展,扩大自然环境。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可视化管理。智能销售网络全面销售网络和设备集合,提供实时运营数据,电能质量扰动,防止停电等,为运营商提供图形界面。为了充分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克服故障引起的电力、配电网响应缓慢、效率低等不利隐私。对网络运营状态进行在线诊断和风险分析,并为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持,以制定规划决策。
3.5 支持与用户的互动
与用户的交互也是智能分发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与传统的分发网络不同。首先,智能电表的应用、定价实施、动态实时,允许用户自行选择用电时间,同时节约用电,有助于降低峰值负荷:第二个启用并主动创建,根据条件,用户可以在高峰需求期间向电网发送电力。
4 智能配电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对配电网的投入相对不足,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供电质量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对较远。不同地区的配电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几乎没有能源市场的支持,不能使用负荷请求响应。分布式发电机组渗透率低,配电网架构较弱,供电能力有限。实用性水平低,配电网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缺乏配电网基础数据管理。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自我修复和优化运营能力远低于传输网络。因此解决了以下需要的网格问题:(1)优化配电网运行和自愈控制问题,(2)消除大量分布式发电和网络运营对配电网的影响,(3)解决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政策和市场运营问题,(4)消除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充放电对配电网的影响;(5)解决配电阻塞问题,(6)参与交互式用户网格并执行需求控制问题:(7)负载参与电网峰值。
5 结语
在研究国内外智能电网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电网的整体利用,和网络的实际情况,研究智能配电网的未来规划是智能配电的核心。要确保智能配电网可靠、灵活、开放,满足电网设计和施工,运营控制的要求,在公用事业智能电网建设中对资产管理和用户管理的要求,以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的获取,为国家电网的智能化设计提供突破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国沛,刘育权.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1):162-166,172
[2]吴国沛,刘育权,熊文.智能配电网信息支持系统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实践[J].供用电,2010(6):12-1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姓名:李飞(1979年-);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安徽灵璧;职称或学历:本科,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
论文作者:李飞1,秦锋蕴2,朱洪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智能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网络论文; 用户论文; 电力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