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论文_吴曼琴,赵志元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7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选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伴明显焦虑、抑郁状态,不良情绪容易加剧其失眠症状。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症;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前言:近年来,我国原发性失眠症发病率处于不断升高状态[1]。这类疾病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还会干扰其日常生活。而随着心理健康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情绪状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71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本研究经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观察组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中的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排除标准:(1)器质性精神障碍者;(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3)严重躯体疾病者;(4)既往有过敏史者;孕妇及哺乳者。

观察组男34例,女37例;年龄(50.3±10.9)岁。对照组男33例,女38例;年龄(50.1±1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失眠症患者、体检者的焦虑抑郁状态。(1)焦虑评估方法。由接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为两组调查对象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宣读指导语,引导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健康体检者如实填写问卷内容,并确保其于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调查。根据两组调查对象的评分结果判断其是否伴有焦虑状态及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重度焦虑:≥70分;中度焦虑:60-69分;轻度焦虑:50-59分。(2)抑郁评估方法。专业人士按照宣读指导语、讲解填写量表注意事项的流程,引导两组对象独立完成抑郁自评量表的填写。为确保问卷结果的准确性,向调查对象强调所填写结果应符合最近一周的实际状况,并告知调查对象问卷仅用于研究,问卷内容无泄漏风险,以此保障所有调查对象均能够如实填写问卷。抑郁严重程度判定标准:重度抑郁:>72分;中度抑郁:63-72分;轻度抑郁:53-62分。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焦虑、抑郁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焦虑评分(42.95±4.37)分、抑郁评分(44.17±4.58)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工作学习压力升高、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群体的规模正处于不断扩大状态[2]。根据既往经验,原发性失眠症带来的改变主要集中在记忆力、头痛等方面。但随着临床关于原发性失眠症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原发性疾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变化也成为失眠症的主要影响之一。

对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而言,不良情绪的形成可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及学习能力,并干扰其睡眠状况,加剧患者的睡眠障碍[3]。因此,判断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为确定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形式,针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健康体检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对比,结果提示:观察组焦虑评分(52.86±4.53)分、抑郁评分(55.36±4.8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证实:相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群体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而导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为:原发性失眠症形成后,这一疾病带来的昼夜节律紊乱,多长期存在。当患者长期睡眠不足时,睡眠障碍形成的不良影响容易增加患者精神症状的形成风险。此外,失眠症患者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机体状态、工作及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上述变化也容易引发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如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容易进展为焦虑、抑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反作用于其睡眠障碍,造成睡眠障碍加重,最终增加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难度。

基于焦虑抑郁状态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不良影响,应做好患者的不良情绪控制,可行的干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积极沟通。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因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失眠症及不良情绪[4]。为了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异常情绪,应注意结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积极主诉,通过频繁的沟通,帮助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宣泄不良情绪,间接缓解其睡眠障碍。(2)心理疏导。结合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情绪状态类型、不良情绪严重程度,提供恰当的心理疏导干预。如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伴有中重度焦虑,可同时通过想象放松训练、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辅助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自主控制其不良情绪。(3)自我情绪管理指导。原发性失眠症具有典型的易反复特征[5]。发病后,如未得到及时干预,患者的睡眠障碍逐渐加重,且容易产生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基于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不良影响,可参照失眠症患者的当前情绪管理能力,制定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方案,通过完善的方案,提升失眠症患者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形成,进而为其睡眠质量的改善提供支持。(4)情绪状态评估。当原发性失眠症形成后,患者的情绪状态容易出现波动状况。为了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持续加剧其睡眠障碍程度,可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定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工具,判断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是否出现情绪状态变化。将本次评估结果与既往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情绪波动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情绪管理方案,以促进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在这类患者的病情管理中,应注意做好患者的情绪管理,以防不良情绪加剧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

参考文献:

[1]翟安琪,于逢春,唐春燕.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焦虑、抑郁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3):15-17.

[2]付黎明. “三才配穴推拿法”对原发性失眠(肝郁化火型)焦虑抑郁状态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

论文作者:吴曼琴,赵志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论文_吴曼琴,赵志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