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014010
摘要:目的:在对座疮的治疗中,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探索总结了以疏理肝脏气机,兼以清热降火为基本治疗法则的疏肝清疮法,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寒热虚实症候表现辩证适当加减。方法:将30例患者采用疏肝清疮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结论:疏肝清疮法对座疮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疏肝清疮法;座疮
座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的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座疮一怔,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疮”,是一种好发与青年男女颜面部及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气可见白色粟粒样丘疹,或伴周围皮肤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见丘疹变大,直至脓包、结节、囊肿、色素沉着及瘢痕疙瘩,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情绪的变化,如:易怒、心烦等,舌多色红苔黄或干燥或黄腻,大便偏干,小便赤,脉多弦滑。笔者在跟随老师多年实践中,自拟疏肝清疮法治疗座疮,尤其是对于顽固性不愈的座疮,收到了颇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了30例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3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我科门诊患者,年龄为18-35岁之间。病程最长的约
为3年,最短的3-5天,其临床表现符合诊断标准及中医辩证标准,其治疗前后近一个月未服用相关药物,排除药物性引起和对本药过敏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其他因素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2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颜面或胸背部米粒样大小红色或白色丘疹,周围皮肤可略见红色,部分挤出皮质栓及脓液,或伴有脓包、结节样囊肿或脓包,病程后期可见硬性囊肿或结节,常伴有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1]以皮损改善程度判定疗效:治愈:治疗后皮损减少大于或等于95%以上表现为座疮皮疹或丘疹完全消退或仅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或丘疹治疗后皮损消退70%-94%,症状改善;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皮损消退30%-69%,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小于30%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患者停药2个月后原有丘疹或囊肿再次肿大,炎症加重,可见新发丘疹、囊肿和结节。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治疗方法
30例患者均给于自拟疏肝清疮法治疗,具体放药如下:
柴胡12克 郁金12克青皮9克 川楝子12克 白鲜皮12克 紫草12 克 丹皮12克 白蒺藜12 克 苦参12克 土茯苓12克 地肤子12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视病情随证加减如下:口干口苦加黄芩12克生石膏20克,丘疹色淡,脾虚便溏者,加党参10克 炒山药30克,心烦不寐者加黄连12克枣仁30克 夜交藤20克。痒甚者加蝉蜕12克,防风10克伴有肺经风热者可加桑白皮12克,枇杷叶12克,女性在经期可加香附12克益母草12克。
5服用方法:
每日一剂,以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后取药液250毫升,再加水8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取药液250毫升,两次药液混合,早晚进食后30分钟后分别口服250毫升。14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应尊医嘱避免情绪波动,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少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脓疱切忌用手挤压。女性勿在治疗期间滥用刺激性化妆品。
2、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11例,占35%,显效15例,占50%,有效3例,占10%,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达96%。
3、讨论
座疮,相当于中医之粉刺,本病属中医“肺风粉刺”“皮痹”的范畴。为中医外科、皮肤科之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于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有关。《内经.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见湿,乃生座痱。……老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座”。肺合皮毛,座疮的发生与肺脏关系较为密切,肺失宣肃,腠理开合失司,营卫之气失和,肺经郁热,复受风邪熏蒸肌肤,阻于表皮淤而为座疮,如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脾胃湿热,或素体阳热,又加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运化失常,湿热熏蒸,内停日久,遂可化热渐至化火,血热妄行,热灼精液,煎炼成痰阻于肌肤而为座疮,笔者在跟随王睿琦师傅多年来,亦注重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的疾病,尤其是肝脏的功能失调,肝木藏血而主疏泄,对气血的运行具有调节作用,肝脏在维持血液运行及心神舒畅方面,有着较其他脏腑更为直接的生理及病理影响,可以这样认为:肝失疏泄的病理表现因疏泄失常而形成的气机郁结,进而在气机郁结的状态下,发生津液、气血的运行蕴滞阻结,出现气滞而血行蕴阻,气血内郁而内生火热的“五志化火”,津液不化而酿湿,宁聚成痰为座疮,[2],在疏肝清疮法中,方中以柴胡、郁金、青皮、川楝子疏理调节一身之气机,白鲜皮、紫草、丹皮清热解毒,消除血中之热毒,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湿邪消退痰凝自去,经络得同,土茯苓、地肤子、当归活血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得以消除临床症状,诸药共同达到了气血平和,气机舒畅,同时对疾病中的兼证也有兼收并治的作用,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跟随名老中医多年来,笔者因时制宜,基于对肝病的认识基础,对各种脏腑疾病采用疏肝理气调节气机之大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进一步揭示了脏腑机能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2.
[2]王睿琦.赵丽慧.以肝为中心的肝郁辩证临床意义及方法探讨J.光明中医,43(6):1-2.
论文作者:赵丽慧,王睿琦,孙燕鸿,武俊兰,杨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丘疹论文; 患者论文; 脏腑论文; 囊肿论文; 疗效论文; 气机论文; 疗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