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_高等学校论文

论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_高等学校论文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教学过程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1)03-0075-03

认清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首先要分析“教学”这个基本概念。这里所说的教学,不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而是指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在教师直接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观点和信念的过程。从教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看出,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目的性和中介性。

教学活动的双边性表现在,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有自己的独立活动,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由于教师是教育者,因此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由于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发挥主动、积极学习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学也就不存在;没有学,教也不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侧面,两者缺一不可。

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表现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是为实现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学任务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并反映它们的变化和水平。同时,教学也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因此,学校的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计划性。

教学活动的中介性表现在,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主要通过传授和学习教材内容来进行的,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把各门课程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教书”来进行学习的。可见,教材是联系教学双方,推进教学过程进行的基本条件。

总之,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一定观点的一种高效率的认识活动。

科学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普通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一样,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一定观点的认识活动。从这一点来看,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过程都是相同的。但是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比较起来,其教学过程又有着自身的特点。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本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我们认识每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特点。那么,高等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比较起来有哪些不同点呢?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来看,普通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而高等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培养某一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教育的对象来看,普通中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还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而高等学校的学生一般是18~23岁左右,处于青年中期和晚期,在身体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知识上已有一定的积累,为进一步独立地学习打下了基础。从教育的要求来看,普通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为主。而高等学校的学生虽然仍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更多地包含着发现的因素,特别是当代新技术革命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差别,形成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是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目标而安排的。但是,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专业性又不能理解得过于狭窄,要注意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因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十分广泛。一方面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出现许多分支学科;另一方面学科之间又越来越综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综合分化,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改革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综合与分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改变过去专业面窄、能力不强的状况;如何改革教学内容、编好教材,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现代科学知识与传统知识的关系、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学科知识的关系。因此,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要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必须在加强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业化的程度。

(二)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虽然仍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为主,但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和中小学生不同,他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参与探索知识的活动,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已就具有探索性。

1、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高等学校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经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走近学科前沿,深入到某个学科领域,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

2、教学活动的科研性。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具有科研性,这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出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来说,高等学校除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外,还增加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习惯和能力。从教学内容来说,教师一方面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一方面还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当前的学术研究动态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从教学活动方式来说,高等学校除在课内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在课外广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如建立各种学术活动小组,聘请国内外学者专家讲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研究兴趣,及时吸收科学最新成果。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高等学校的教学除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要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联系的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事科研工作。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的学习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谓独立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显然,这里所说的独立性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因此,不能把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不要教师指导。

在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方面。从教学时间分配来说,和中学比较起来,学生上课时间相对减少,自学时间逐渐增多。这样,学生就有较多时间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各种参考资料,扩大知识视野。从课程设置来说,高等学校不仅开设大量的必修课,而且还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去选择一定的选修课。这样就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长。从教学活动的安排来说,如上所述,高等学校除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大学生的学习为什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呢?

第一,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品质逐渐成熟的时期。从生理发展来看,大学生正处在生理机能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最佳期,体魄健壮,精力旺盛,具有从事独立学习、承担学习任务的身体素质。从心理发展来看,各种个性心理品质逐渐趋向成熟。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辩证逻辑思维趋向成熟,使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全面性、深刻性与批判性都有较大的发展。这些心理发展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盲从又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

第二,大学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发展。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除课堂讲授以外,自学、讨论、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活动,促使大学生养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与习惯。同时,高等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中等学校。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有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参考资料,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大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这就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以便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的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赞科夫的这一论述,说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在教学形式上,有更多的实践性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系统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就是说,要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意识、态度与方法,这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同普通中小学相比较,都大为不同。从实践活动的水平来说,普通中小学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它一般是简化了的实际,其目的只是传授前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或者是验证已知,重复科学发展中的某些重要实验。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作法,虽然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但已远远超过这种水平。在大学教学中,除课堂实验、习题练习之外,还有由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设计的实验。有由自己提出课题,从事毕业论文或设计的活动。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说,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说是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知识咨询、科技服务、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公益劳动以及军事训练等等。大学生的这些实践活动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开拓知识视野、增长实际才干。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实践性的特点,反映了人们认识的规律。大学生只有参加这些教学实践活动,才能顺利地实现从理性认识向社会实践的飞跃。

收稿日期:2001-02-20

标签:;  ;  ;  ;  

论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_高等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