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中国百强工业的新发展_中国制造业论文

“九五”期间中国百强工业的新发展_中国制造业论文

“九五”期间中国工业100强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新发展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规模与速度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特征。如表1提供的数据,1996—1999年,工业100 强的总资产由12007.25 亿元增加到17616.59亿元,增长了46.72%;销售收入由7767.59亿元增加10054.74亿元,增长了29.44%;税收由836.32亿元增加到1008.51亿元,增长了12.02%;利润由584.16亿元增加到675.32亿元,增长了15.61%。但是,工业100强的职工人数则大幅度下降,从338.18万人降至286.47万人, 下降了15.29%。

表1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主要经济指标

年份总资产销售收入 利润

税收 职工人数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人)

199612007.25

7767.59584.16 836.32 338.18

199714546.99

8795.31643.33 871.58 339.31

199816127.87

9017.06479.75 914.09 297.10

199917616.59 10054.74675.321008.51 286.47

从单个企业的规模来看,1996—1999年工业100 强的平均规模和最大规模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表2所示,从平均规模来看,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规模由120.07亿元增加到176.17亿元,增长了46.72%; 销售收入的平均规模由77.68亿元增至100.55亿元,增长了29.44%。从最大规模来看,最大企业的总资产由753.66亿元提高到914.85亿元,增长了21.39%;最大企业的销售收入由437.38亿元提高到612.11亿元, 增长了39.95%。

表2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单个企业主要指标最大值和平均值(亿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最大值753.66 837.04 903.23 914.85

平均值120.07 145.47 161.28 176.17

最大值437.38 507.60 506.11 612.11

平均值 77.68

87.95

90.17 100.55

二、地位与作用

表3是1996—1999年工业100强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工业100强在我国工业中一直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存在逐步加强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1)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占工业总资产的比重都在13%以上,并且由1996年的13.34%持续上升至1999 年的15.06%;(2)工业100 强的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3%以上,并且由1996年的13.40%持续上升至1999年的14.39%; (3)工业100强的职工人数由1996年的5.24%上升至6.47%。

表3 1996—1999年工业100强占整个工业的比重(%)

年份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 税收职工人数

1996 13.34 13.40 39.21 22.87 5.24

1997 14.06 13.86 37.77 21.59 5.46

1998 14.82 14.06 32.90 16.24 6.25

1999 15.06 14.39 29.51 16.25 6.47

需要指出的是,与人们一般的认识不同,1996—1999年, 工业100强在工业就业中的比重持续提高,3年里上升了1.23个百分点。 又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工业100强的职工人数从1996年起就一直呈下降趋势。上述一升一降两种矛盾的现象表明,与中小型工业企业相比, 工业100强职工人数的下降幅度要小得多,并且其在工业就业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增强了。这一特征提醒我们,在继续发挥中小企业在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型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贡献。

工业100强的发展快于其他工业企业, 除了国家政策倾斜的因素外,市场竞争的因素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状况的逐步缓解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型企业往往由于实力雄厚、筹资容易、市场影响力大等因素而获胜。

三、效益状况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经济效益呈下滑态势。表4反映的是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经济效益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工业100强除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外,一般经济效益指标都在逐年下降。劳动生产率由22.97万元/人逐年提高到35.10万元/人,4年里累计提高了52.81%。而与此同时,资本利润率由4.87元逐年下降为2.83元,4 年里下降幅度累计达21.36%;资本产出率由64.69%逐年下降为57.08%, 下降幅度累计达11.76%。

表4 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年份 资本利润率 资本产出率 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1996 4.87

64.6922.97

1997 4.42

60.4625.92

1998 2.97

55.9130.35

1999 3.83

57.0835.10

注: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总资产;资本产出率=销售收入/总资产;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职工人数。

从动态来看,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 强的效益状况明显恶化。如表3所示,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利润和税收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其中,工业100 强的利润比重从1996年的39.21%持续降至1999年的29.51%,税收比重由1996 年的22.87%持续降至1999年的16.25%。

上述状况表明,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 强的发展仍然属于传统粗放型扩张的模式,即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效益状况却不断恶化。这种发展模式是很难长久的,特别是在经济日益开放、创新一日千里的背景下, 低效率的企业根本无法实现较长时期的扩张。 中国的工业100强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技术创新, 彻底摒弃传统粗放型扩张的模式。

四、行业分布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行业分布很不均衡, 并且呈现集中的趋势。如表5所示,1999年,拥有工业100强较多的行业依次为:石油化工与炼焦业(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5)、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上述6个行业拥有的工业100强占全部工业的84%。从动态来看,工业100强的分布有趋于集中的趋势。1996年,工业100强分布在16个行业,1998年减少到14 个行业,1999年则进一步减少到13个行业。1996—1999年,工业100 强增加较多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加了8家和5家;工业100 强减少较多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各减少了3家。

表5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行业分布(个)

行业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煤炭采选业 3 31

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 12

10 10

饮料制造业 1

1

烟草加工业 4 44

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23 21

20 2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5 54

3

化学纤维制造业 2 22

2

橡胶制品业 1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8 19

18 1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 11

1

普通机械制造业 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 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 97

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 33

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7 8

11 15

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 12

17 15

其他行业

2

1

总计 100100 100 100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工业100强主要分布在能源、 原材料工业,而制造业的工业100强则很少。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仍很落后,尚缺乏与国外同行业世界级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在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首当其冲且愈益激烈。如何在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实力雄厚的“航空母舰”,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地区分布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地区结构的根本特征是高度集中, 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局面依然如故,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即便在东部地区,工业100强也越来越向广东、山东、上海、 江苏等少数省市集中。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大型工业企业占全国的比山东、上海、江苏等少数省市集中。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工业100 强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表6反映的是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地区分布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100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1999年, 尽管东部地区只有12个省、市、自治区,但却拥有工业100 强66 个, 占全国工业100强总数的66%。其中,广东最多,有15家,其次为辽宁、上海、 江苏和山东,这5个省市拥有全国工业100强的43%。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100强则很少。中部9省区仅拥有工业100 强22家,占全国工业100强总数的22%。西部地区则更少,只有工业100强12家,占全国的比重仅仅为12%,其中近一半又集中在四川。在东部的广西、海南,西部的青海、宁夏和贵州没有1家工业100强。

从动态上看,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 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格局非常稳定,并且还存在强化的趋势。1996年,东部地区工业100 强占全国的比重由为60%,1997和1998年则分别提高到61%和65%,1999年又进一步提高到66%。中部地区工业100强占全国的比重由1996年的24 %下降到1998年的20%,1999年也只是回升到22%。西部地区工业100 强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1996年,西部地区工业100 强的比重为16%,1997和1998年则各自下降为15%,1999年又进一步下降为12%。

表6 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地区分布

地区

1996 1997 1998 1999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个数 百分比

东部60 60 61 61 65 65 66 66

北 京

5 5

4 4 4

4 4 4

天 津

4 4

4 4 4

4 4 4

辽 宁

9 9 12 12 10 10 1212

河 北

4 4

4 4 5

5 4 4

山 东

7 7

8 8 9

9 7 7

上 海 12 12 10 10 9

9 8 8

江 苏

7 7

5 5 6

6 8 8

浙 江

2 2

3 3 3

3 3 3

福 建

1 11

1 1 1

广 东

9 9 11 11 14 14 1515

中部24 24 24 24 20 20 2222

山 西

2 2

2 2 1

1 1 1

内蒙古

2 2

2 2 2

2 3 3

吉 林

3 3

3 3 3

3 3 3

黑龙江

3 3

3 3 3

3 2 2

河 南

5 5

6 6 4

4 3 3

湖 北

4 4

4 4 2

2 3 3

湖 南

2 2

2 2 2

2 2 2

江 西

1 1 1 1

安 徽

2 2

2 2 3

3 4 4

西部16 16 15 15 15 15 1212

重 庆 2 2 1

1

四 川

7 7

4 4 5

5 5 5

贵 州

1

1

云 南

3 3

2 2 2

2 2 2

陕 西

1 1

1 1 1

1 1 1

甘 肃

3 3

3 3 3

3 2 2

新 疆

2 2

3 3 2

2 2 2

总 计 100100 100100

100 100

100100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体制上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进程快,竞争意识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高。同时对外开放程度高,利用外资等国外资源多,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很强。相反,中西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落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差,同时对外开放程度低,利用外资等国外资源困难,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很低。于是,在来自国外和东部地区的竞争冲击下,许多企业往往连生存都存在问题,更不用说扩张了。

六、所有制分布

1996—1999年,工业100强的所有制结构日益趋于多元化, 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如表7所示,工业100强的所有制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国有企业的比重显著下降,但仍然占主体地位。1996年国有工业100 强为82家,1998年下降为77家,1999年则进一步下降为69家。(2 )集体企业的数量和比重非常稳定,只有1家工业100强。(3 )私营工业发展缓慢,1996—1999年尚没有1家工业100强。(4 )股份制企业的数量和比重增加较快。1996年股份制工业100强有7家,1998年数量增加到10家,199 年进一步增加到13家。(5)“三资”企业发展最为迅速。1995 年“三资”企业的数量为10家,1998年增加为12家,1999年则进一步增至17家。

表7 1996—1999年工业100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经济类型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个)

(%) (个)

(%) (个)

(%) (个)

(%)

国有经济 82828181777769 69

集体经济 1 1 1 1 1 1 1 1

私营经济 0 0 0 0 0 0 0 0

股份制经济7 7 7 7101013 13

"三资"企业

10101010121217 17

其它经济 0 0 1 1 0 0 0 0

总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100

近年来,中国工业100 强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随着股份制经济等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国有企业在整个工业乃至工业100强中比重必然下降。与此同时, 对外开放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在整个工业乃至工业100 强中比重必然随之提高。不过,在工业500强的所有制结构上, 还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国有企业比重的大幅度下降除了其他经济成分的发展这一正常原因外,国有企业自身机制的缺陷和竞争力低下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原因。这一非正常的因素必须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彻底改革来加以克服。否则,国有企业在工业100强中就很难有立身之地。其二, 在“三资”企业纷纷跻身中国工业100强的同时, 我们却仍然找不到私营企业的影子。这表明,尽管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私营企业仍然是“只见丛林、不见大树”,对于提高国内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不利的。今后,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打破私营企业身上的各种枷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七、出口依存度

1996—1999年,中国工业100 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是出口依存度偏低。如表8所示,1998和1999 年,中国工业100 强的出口依存度(出口交货值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只有7.32%和7.13%,尚没有达到1995年的水平。与世界500 强和国外著名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例如,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达2万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26%,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8%。

表8 1995、1998、1999年中国工业100强的出口收入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年份 出口交货值 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销售收入

(亿元)(亿元)(%)

1995557.73

6896.858.09

1998660.06

9017.067.32

1999717.16 10054.747.13

中国工业100 强的出口依存度偏低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实行内向型发展战略和国家过度保护的结果。特别是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国内企业产生严重惰性,缺乏同世界级大企业进行竞争的动力。在政府的保护伞下,企业无国外竞争之虞,不可能着眼于培养国际竞争力,而是把目光仅仅盯住国内市场、甚至地方市场。长期下去,国内企业仍然无法同世界级企业相抗衡。这对于今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非常不利的。政府应该调整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享有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标签:;  ;  

“九五”期间中国百强工业的新发展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