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出产和生活环节,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供给了很大的协助。现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已逐步替代了人类机械和机械在各个领域的运行,我国的电力领域也是相同的,传统变电站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调度环节开始采用综合自动化操控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它有效地避免了许多问题,对下降变电站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研讨了综合自动化操控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调度;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智能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遍及。在我国变电站的发展中,智能变电站也成为了先进建设工程中的主要项目,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安全安稳运行的重要保障,电力调度所采用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网的有效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1、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关概述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由许多相关专业技术集成而成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系统,该技术主要基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输,主要是分布式的、层次化的系统结构,其子系统功能模块主要由单片机和计算机组成,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处理,因此在电力调度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以综合功能、快速传输、分布式层次系统结构和智能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综合自动化技术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应用项目各环节的设备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每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因此,具有工作和能量的综合特征,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大而快速的传输,有效地突破了原有直流采样中原始信息传输的缺陷,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的特点。综合自动化技术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子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和单片机组成,这些设备的使用使其在数据采集和系统保护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系统结构也呈现出分布、分层的特征(如图 1)此外,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智能自动化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该系统可以直接生成变电站的电压报告,并自动进行负荷调整等,减轻了运行维护人员的负担,使其能够充分把握系统的障碍情况,找出问题及时故障,有效地解除故障,提高了故障查找的效率。
图 1 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图
2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优势
2.1 供电服务质量优势
先进的自动化操控技术能够减少人工运用,削减人工量并不意味着下降服务质量,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无功自动控制,这是智能变电站的最大长处之一,由于在智能变电站中,变压器和无功补偿能够改变为智能变电站中的容器。具有任意操控和高滑润性,提升了电力调度能力,同时,该技术能很好地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减少设备问题的可能性,提升设备的运用寿命,也是提升供电服务质量的表现。结果表明,综合自动化操控技术能明显提升供电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2.2 管理效率优势
该技术还能够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效果,这是由于自动化技术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些设备能够自行作业不会中止,作业人员主要是检查屏幕,对计算机设备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在短时间内正确判别减少了人工思维和分析的时间,然后提升了变电站管理的效果。同时,在观测数据的过程中,调度员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找出一些不正确的问题,然后进一步保证变电站的效果。
2.3 安全保障优势
自动化技术的处理速度较快,这也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由于在传统的变电站作业中出现问题后通常不能及时发现,常常出现问题后才更严重地被发现。此时,电力调度和供电作业将受到影响,而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介入之后,能够及时发现小问题和故障,采取方法堵截电源,避免故障扩展。此外,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控变电站,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报警,通知作业人员,提示他们赶快处理,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明显提高。
2.4 成本节约优势
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生产成本,这是由于自动化技术不高,并且该技术能够长期使用。在这段时间内,不需要职工进行干涉,降低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同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实现无人操作,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3、电力调度中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集中式结构
在自动化电力调度结构中,集中式结构最常见,在多个领域都应用广泛。依靠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对I/O接口进行有效扩展,并由该接口获取精准匹配信息,比如说,变电站的实时模拟量及数量,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还要进行相应处理,然后立足于数据统计角度,利用计算机加强监控和保护,并按照规范化程度使自动控制功能得以充分落实。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集中式结构并非指的是依靠某一台计算机完成工作,进行独立监控和保护,而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多台计算机共同工作,每台计算机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专门负责自身管辖范围的相关事务。比如说,监控计算机,往往倾向于获取监控相关信息,对电流断路器进行应急处理。
3.2分布式结构
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分布式结构的构成思路存在很大区别,该种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自身功能得到扩展,不会仅仅依靠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展工作,而会使用较多数量的计算机,并将整体结构功能分配给每一台计算机上,让各台计算机独立工作,并由终端系统负责汇总各计算机数据,但不会干预个别计算机运行,正是依靠这种结构模式,能够同时处理同一时段的大量数据,数据处理效率也明显提高,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涌入较多数据,也不会造成数据卡死等问题,即便是某单一模块出现问题,也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影响,并且问题模块在没有受到强烈破坏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保持稳定运行。正是基于分布式结构的诸多优势,往往多用于一些维护等级较高的变电站中,主要适用于低压变电站,而在高压变电站中,则会失去适用性。
3.3分布分散式结构
该结构主要基于两级变电站结构系统逻辑,分为变电站级和区间级。与集中式或分布式结构相比,这种结构的最大创新是重新设计元件和断路器的间隔。该系统可以采集断路器的间隔数据。同时,还可以在小范围控制单元上进行保护和控制功能的采集,减少电缆线路的使用和控制电力。磁干扰,使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即使部分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体运行。另外,该结构的结构往往非常简单,易于装配,使智能变电站的施工难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施工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形式,在各大领域中应用广泛。当前,在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基本实现了普及,大大降低了电力系统故障率,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有效降低工作强度和成本,对于整个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该项技术的优势,并加强开发和研究,使技术不断得到完善,进而有效推动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军,赵磊,闫坤,秦昆.电力调度中关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17(23):80.
[2]刘敏.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93-94.
[3]李亮.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95-96.
论文作者:1杨扬,2韩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变电站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电力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计算机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