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和市场功能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秩序论文,功能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56(2000)02—0028—03
目前,我国市场秩序混乱局面比较突出,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了合法经营厂商的利益,扰乱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市场秩序既反映着经济秩序,又影响着经济秩序,因此抓市场秩序实际上是使经济秩序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应当引起市场管理者的重视,更应该引起经济规划者的重视。
市场秩序的混乱集中表现为竞争秩序的混乱,即市场主体以不规范的行为、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获取利益。不正当竞争手段主要表现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和名优标志;公用企业利用独占地位强买强卖;政府及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分割市场,搞地方保护;经营者以回扣等形式贿赂当事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盗窃竞争对手商业秘密;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产品,恶意挤垮对手;形形色色的合同欺诈;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一、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
(一)趋利观念深入,获利手段贫乏
改革开放二十年,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个人收入最大化,在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分配改革过程中急剧上升为社会追求的核心目标。从主流上看,利益驱动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国民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国家整体实力的迅速增强。但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几十年,在一整套严厉的政策束缚以及普遍的意味形态约束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运行、居民收入都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统一安排,严格规定。人们树立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碗一筷,一铺一盖,多了就是祸害”的消费观念,人们完成了对物质利益的批判、曲解和排斥。在雷霆万钧的政治压力下,甚至对财富产生恐惧。改革开放把压抑已久的自我利益意识彻底释放了出来,强烈的反差冲击着人们的观念,反弹和失控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表现为强烈的致富和千方百计的追求货币财富。致富从法律观念上看有合法致富和非法致富,合法致富实质就是劳动致富,无论是创造发明,经营管理,还是辛勤劳作都是合法致富,无可非议。而非法致富则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和一般商业者的违法交易,不正当竞争,以及以掠取财富为目的的刑事犯罪。
合法致富是应当鼓励的,但合法致富需要劳动者付出辛劳,需要有一定的资本,需要找准市场机会。对于从计划经济枷锁中走出的中国人民来说,不仅观念落后,致富的才能也很贫乏。致富的急切心理和能力低下引起的手段缺乏,形成一个矛盾,于是出现了不仅无视市场规则,甚至无视法律,不则手段赚钱的混乱局面。这种局面,对中国脆弱的传统“义利观”是一种嘲笑,对现实的经济秩序是一种破坏。
(二)政府体制不顺,地方保护盛行
地方保护是改革开放的新鲜词汇。在计划经济下,全国一盘棋,小局服从大局,地方服从中央,没有地方利益一说。现在既然有企业、个人利益,自然也有地方利益。地方利益成为地方保护伞的支点,被合乎逻辑地高高举起,出现了以地方保护为幌子,公然破坏全国市场一体化的游戏规则,破坏扰乱地方秩序的人和事。地方政府是中央权力的延伸,是实施大脑指令的“手脚”。“手脚”不听大脑指令,甚至“手脚相残”,这就不仅是个地方保护问题,而是阻断中央政令畅通的严重问题。例如日益严重的法人走私和各级政府眼皮下的造假窝点,就是得益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地方政府一些官员公然和中央阳奉阴违,且屡屡得手,说明现行体制自身有缺陷。
因此,一方面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体制问题,这方面可借鉴的国外成功经验很多。另一方面,必须严厉处置地方保护。地方保护不仅是保护不合法、不正当的经营者,而且可能隐藏着更黑暗的内幕。地方保护有三种情况:一是考虑本地区的市场繁荣、财政收入和就业状况。二是对日益严重的市场不规范行为认识不足,能力有限,因无能为力而不为。三是某些官员有个人的直接利益隐匿其中。第一种被多数人理解和姑息,但第三种却隐蔽较深,往往以地方利益为掩护,包藏着损公肥私的祸心。
(三)人口膨胀,就业面狭窄
中国人大量拥入市场,造成市场拥挤无序,还不完全是为了圆发财梦,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生存。9亿农业人口,平均1个农民只有0.1 公倾的耕地,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以及城市下岗职工和每年成长起来的适龄劳动力,都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政策放宽,令其自谋出路无疑是必要选择。但这些文化素质低,技能单一,数量众多的劳动者的去向只能是诸如挖煤开矿等原材料生产、低水平的加工以及商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和商业膨胀的局面。人们戏称为“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仅以经商热来看,因为只有购、销两个环节,且只要有差价就可以获利,因此相对简单,也是商业膨胀的原因。而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和多种形式商业的扩张产生了很大矛盾,尤其是专业市场和“地摊大军”的崛起,使市场分割越来越小。养家糊口是必要的,于是G—W—G'形式本身包含的压级压价收购, 变相涨价销售的可能,就成为一些人为扩大差价的手段。如对软弱的农民在收购农产品时压级压价,在销售工业品时缺斤短两,假冒名牌等。巴黎早市的一个水产商,一个早晨要经销30吨水产,雇两个帮工,利润十分丰厚。如果这30吨水产由300人经销,这300人养活600人,利润就很少, 竞争就很激烈,不正当竞争手段就不可避免就要产生。因此,人口膨胀和素质低下,就业面狭窄是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市场功能的弱化和丧失
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无序影响了经营者的发展:
①挤占了合法经营者的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成本低,偷漏税,不法经营手段多,很容易实现李鬼挤垮李魁的现象;②损坏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现代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名牌做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已为人们公认。一个优秀的品牌是企业沤心呖血,大量投入,精心维护的结果。由于“李鬼”的介入,使消费者对一些品牌唯恐避之不远。如山西假酒案,毒杀了消费者,也把山西名牌酒的市场打了七零八落;③限制了消费,缩小了市场。人们的消费有很多是弹性消费。信息时代各种媒体随时向人们传递那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信息,这使消费者在消费时的谨慎动机增强,安全要求提高。在真假难辨,可信度不够时宁可不消费,也不愿承受经济利益和健康的损失。这一方面使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另一方面,使合法经营者的市场进一步缩小。由于诚实、信用原则遭到践踏,厂商的交易中普遍出现了互不信任。为了不掉入陷井,宁肯不交易,少交易或倒退至以物易物、钱货两清的交换形式,无疑这是对扩大市场的限制;④动摇了企业信心,歪曲了企业行为。如果经济环境营造出通过不正当竞争可以远比正当竞争获利更大的机会,且不会受到惩罚,这种恶劣的风气自然就会漫延,企业就不会坚持道义上的诚实和信用,必然也会不正当竞争,为这堆“邪火”添柴加薪。
如上种种都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形成沉重的打击,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也是对国家利益的剥夺。仅以我国中药行业的排头老大同仁堂为例,它以年销售16亿元跻身于中国500强,但它受到了恶性竞争的侵害, 却屡禁不止。广东、湖南、浙江、海南都有大量窝点仿冒其产品,仅以乌鸡白凤丸为例,1995年比1993年销售额下降一半,经济损失上千万元。1999年市场大约有150万箱假烟,使国家流失税收50多亿元。
更深层次看,市场秩序混乱弱化了市场功能:
(一)市场指示功能失真
市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晴雨表,市场供求关系反映着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变化。市场秩序的混乱使信号失真,据此作出的决策就缺乏实际依据,就可能把经济生活引入歧途,如90年代初我国市场出现的农产品多头抢购风:棉花大战、茶叶大战、羊毛大战等,给出一个错误的信号,使本已基本满足需求的生产又盲目扩大,紧接着市场疲软,生产相对过剩,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二)市场调节功能失效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着资源的合理流动,使资源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所有者之间流通、组合,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个功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但它的前提有:一是供求关系不受强权的干预和人为的扭曲;二是资源能够自由的实现流动和组合。但市场秩序的混乱使这两个前提都不能实现,因此资源的配置也就出现了重复、浪费等现象,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就大大打了折扣。
(三)市场价值实现功能失控
商品生产者通过出售产品,使价值实现,为再生产创造了前提,通过购买使消耗掉的物质要素得到补偿,为再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混乱的市场秩序使合法经营者的买和卖都受到了严重干扰。如“卖”可能被诈骗收不回货款,“买”可能购回质次价高的材料,无论哪个环节出现总是使商品的价值不能完全实现。
(四)市场劳动比较功能失衡
价值规律的革命性主要在于通过市场的劳动比较,确认生产者的产品是否等于和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和等价交换淘汰那些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品,或迫使其生产者努力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市场是生产经营者的考场,在市场得到提高和发展。但是,当以次充好,质次价高的商品占有了优质产品的市场,“优胜劣汰”变成了“劣胜优汰”,市场的公平机制就丧失,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就丧失了。
总之,由于市场秩序的混乱,把预期的市场经济的优势抵销了一大块,却放大了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很多人甚至把市场秩序混乱,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其实我国的市场秩序混乱如前文分析是由于我国特殊的计划经济的历史背景,以及现行的政府体制和人口数量素质造成的,并非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市场秩序的整顿不仅仅是工商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职责,秩序的混乱反映的是深层次问题。因此,掀起“打假”的高潮,突出检查等尽管一时间也见效,但一轮比一轮严重的市场违规行为足以说明,这些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理顺与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功能,应从下述方面入手。
首先,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行为的规范不是通过号召、发文、纪律能够解决的,必须建立合乎市场经济基础的政府体制和决策体系。如:政府管市场办市场、分割利益;政府多头主管,搞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建设;政府向企业多方摊派索取;政府以罚代管,拿钱了事等等。都说明市场混乱,政府不仅有管理之责,甚至有作崇之嫌,因此需要在制度上根本解决。
其次,以法治取代人治,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因为多年来权大于法的现象,使法的权威还未深入人心。执法者本身对法的运用也经常出现偏差,而法对扰乱经济秩序的制裁力度也比发达国家要小。如美国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生产、 销售分别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罚款,五年以下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可高达500万美元。法国法律规定,可判两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购买和携带假货也是严重违法。如在泰国买一件50法郎假冒的鳄鱼T恤, 在法国机场海关查获后对携带者罚款2500法郎。但在我国却出现了打假者和售假者对簿公堂屡屡败诉的奇特现象。因此,扰乱秩序者触犯法律的可能和获利机会相比较,成本很小,风险很低,利润巨大,这无疑大大鼓励了这种恶劣现象。因此法治的重建十分艰巨,不仅要有完善的条文,而且要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要有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
再次,进行职业道德的重建。商业欺诈愈演愈烈,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已经古风不在。如果社会上很多人把唯利是图做为唯一的做人原则,这个社会风气必然恶化,不仅商业风气不好,甚至侵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假品牌到缺斤短两,掺杂弄假,交易欺诈,欠帐不还,到假文凭,假数字……,这个“恶性”的漫延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危难。因此,进行全民族的道德重建,和进行经济领域的职业道德重建,压邪扶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最后,提高全民素质。无论是政府行为的规范,还是法制建设以及道德重建,都需要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培养多方面的劳动技能,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拥入狭窄的就业领域,混乱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劳动力急剧膨胀的局面,如不能有效竭止,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仅市场秩序无法规范,整个经济基础和政治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冲击。
[收稿日期]200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