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放”理论解读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基础教育论文

“五解放”理论解读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基础教育论文

解读“五大解放”理论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基础教育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五大解放”理论。这“五大解放”理论是针对当时教育对儿童的“禁锢”提出来的,时至今日,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现实是怎样的呢?实现这“五大解放”理论了吗?事实胜于雄辩,下面我们对“五大解放”理论与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实作一简单比较,我们对此就会一清二楚。笔者认为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

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迷信”已不再是禁锢儿童思想的“裹布”,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头脑就被解放了。看看我们的教育现实吧!记得有这样一道试题,让小学生把“百灵鸟正在唱着优美的歌”缩写为最简单的句子。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百灵鸟唱歌”,但却错了,因为标准答案是“鸟唱歌”,这就是束缚儿童头脑的“裹布”之一。除此之外,老师的权威言词,教学方式的“灌输”,还有那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死”规定,整个把儿童的头脑里一层外一层地裹了个严实,简直就没留一点余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儿童的头脑只是被从一个“裹布”中移到了另一个“裹布”里。现在很多的文章都大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创新性,但“裹布”里的头脑,还能有创造性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试问,“裹布”里的头脑能有疑问吗?这样的话,进步又从何谈起呢?

解放儿童的头脑吧!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思维去思想、去创造,从而发挥他们头脑的真正作用。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则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都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学生”。因此,”动手则要打手心”的事情发生得少了许多,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变相”惩罚却多了许多。如加倍作业,让孩子当众出丑、罚钱等等。同时,有些不许动手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如上课要求坐得笔直,双手放于背后或平放于桌上,俨然一副“军人”模样。老师们怎么就没想想他们还是孩子呢,而孩子最大的特性就是“动”啊,孩子也正是在“动”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虽然我们不提倡杜威所提出的凡事都要“从做中学”,但我们也不提倡“从静中学”。“静”中只会使孩子学到“死”知识,而学不到实际应用、表达与操作的能力。中国学生能多次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却一直突破不了诺贝尔奖零的记录,笔者认为应该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希望护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

解放儿童的双手吧!让他们去做他们应该和愿意做的事,从而发挥他们双手的真正作用。

三、“解放儿童的嘴”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一般是习惯不许说话,小孩子得到议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他认为,“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但我们的基础教育现实却违背了这一常规,很多学校和老师规定,上课不许乱说话,不许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为什么不能有疑就问呢?有时候灵感就像昙花一样一闪即过,而正是这一闪即过的灵感不知启发了多少发明家,由此推理,也不知这许多的不许问“扼杀”了多少有灵感的儿童,从而使其成为了平庸者。

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一则广播更使我体会到“解放儿童的嘴”的重要性:一位大学生去外企应聘,招聘者在众多的应聘者中选中了一位托福成绩很高,计算机学得又很好的学生。于是,就通知他来公司参加面试,当招聘者让他用英语作一下自我介绍时,他一时语塞。招聘者只好又给他翻译成汉语,对他说:“请你用英语作一下自我介绍。”在停滞了两三分钟后,他才断断续续地说了几句,有时还附带汉语。结果当然是落聘了,招聘者最后发出的感慨是:“他的托福成绩很高,计算机学的也不错,我们很想聘他,但他的口语和应变能力太差,而我们需要的是能与外国人直接对话的人,很遗憾。”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这不能说与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不许动嘴”没有关系吧?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课堂情况,也许从中我们会得到一些启发。美国学生上课时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而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疑问,而老师也会很耐心地去讲解。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很坦然的告诉学生“对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而不像我国的有些教师那样“死要面子”,即使不懂也非要给学生讲解一番,不但没有启发学生,反而有时会误导学生;还有一些老师干脆以“你哪来的这么多奇怪的想法”等理由而将学生闪现的“火花”“扼杀”在了“摇篮”之中。现在我们先暂且不论美国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笔者认为美国的这种民主教学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下面让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诗来共勉吧:“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公,只在每事问。”

解放儿童的嘴吧!让他们问他们喜欢问的事,说他们喜欢说的话,从而发挥他们嘴的真正作用。

四、“解放儿童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孩子的生活空间。上学前,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处处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呵护与“包办”,事事不用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谓“舒服至极”。为了安全起见,家人整个把孩子“围困”在家的小范围内。记得有很多报道说:新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等等,开始还不太相信,但细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是会做这些事那才是怪事呢!上学后,来回有人接送,上课、下课有老师“关照”。看看我们孩子生活的空间吧,简直是一根“线段”。如此之环境下,孩子的创造力哪里来?除非我们是唯心主义者,相信“天赋智慧与能力”,否则,我真不知道我们孩子的创造力会从何而来。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加美国的高等教育是最完美的教育形式”。从这句话的涵义来说似乎我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要好得多,但请问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死记硬背”的知识量吗?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我们无话可说,但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现在社会需要的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知识的人才。如果以此为标准来比较的话,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也有人批评美国的基础教育如何如何低,中国学习差的孩子到美国后都会是“佼佼者”。这也许是一个事实,但这只是就学习成绩来说的,为什么我们不比较一下综合能力呢?又有谁敢说我们比人家强呢?美国的小学生就可以独立到图书馆查资料,到大自然中去做观察……我们的孩子能吗?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赢的当然是自己,但这样的比较公平吗?退一步说,就算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低,但人家却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和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怎么解释?我们的基础教育水平再高,一句“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差”,还有日本人公开的预言“你们这代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又如何解释呢?难道这只是一个高等教育的问题吗?教育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基础教育正是这个过程的“奠基工程”,“基础”打不好,建起来的高楼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此我们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否则,在这个“优胜劣汰”的世界中,我们如何立足?

解放儿童的空间吧!让他们亲身去体验自然与生活,从而发挥他们真正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般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了。”对这一条,我们现实的基础教育做到了吗?看一看我们学生的学习时间,听一听孩子们的呼声,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据最新统计表明,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要上7节课,另外还有1.5小时用来做作业。再除去正常的吃、喝、拉、撒、睡等时间,孩子还有自己的时间吗?周末应该是孩子休息的时间,但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周末,如果硬要区分的话,那也只能是周末比平时更忙。在重压之下,有一小学生发出“别让我累死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在不停地运转着,没有一点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连续运转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还有兴趣吗?笔者曾看到过有这样一项调查,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竟有很多的孩子回答说“没有兴趣”。对此答案我们可能会很奇怪,但如果细想一下,我们何时给过孩子时间去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家长要求孩子这样做,老师下令学生那样做,为了考试时间被挤得满满的,孩子哪有时间去发现、发展他们的兴趣?即使有,笔者认为在家长与老师的“高压”之下

也早就被“湮灭”或“扼杀”掉了。因此,在这项调查中,学生回答“没有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解放儿童的时间吧!给孩子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习他们渴望学习的东西,从而发挥出有限生命的真正价值。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基础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只存在问题而没有成绩可言。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而笔者之所以在本文中只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有关人士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些不该存在的“存在”,以使基础教育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标签:;  ;  

“五解放”理论解读与我国基础教育的思考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