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普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来,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和认同程度日益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思想武器。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来,广大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和认同程度日益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认同现状,分析其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载体和途径,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方法的评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途径、载体、方法研究”课题组分别在大学生、教师、普通民众及广大领导干部中进行了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湖北省作为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陕西、四川、广西和西藏等全国东西南北各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按照分层整取的方法,共发放学生问卷8630份,回收有效问卷7518份,有效率87.11%;发放教师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6份,有效率89%。在湖北省省会城市、县地级市、乡镇、农村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区、村委等6个单位发放民众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9份,有效率89.83%。在湖北省委党校和武汉大学干部培训中心集中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85.33%。课题组以上述调查样本为总体,从总样本中按照大学生年级比例分层随机抽取500份大学生样本、按照职称比例分层随机抽取500个教师样本、在民众样本和干部样本中各随机抽取500份,组合成2000个样本量的样本,构成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总体样本(见表1)。全部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可以代表不同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现状及活动的基本认知。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 课题组从知晓度和认同度两个方面对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认同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尽管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却有较高的认同度 调查发现,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情况,选择“非常了解”的占11.8%,“了解”的占42.7%;选择“一般”的占31.3%,选择“不太了解”的占9.4%,而选择“不了解”的占5.2%。如果以“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总和作为知晓度衡量指标,那么,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晓度为54.5%,有14.6%的群体“不了解”或“不太了解”。 调查发现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情况,选择“非常赞同”的占32.3%,“比较赞同”的占41.8%,选择“一般”的占22.0%,而选择“不太赞同”和“不赞同”的仅占2.4%和1.5%,两者累计为3.9%。如果我们以“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总和作为认同度衡量指标,那么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为74.1%,只有极少比例群体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合各群体知晓度和认同度的情况来看,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要显著高于其知晓度,说明各群体虽然并不一定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有较好的理解,但在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高度认同,应加深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了解。 (二)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中,各群体认同度最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课题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进行考察,调查发现,各群体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均有高度认同,对马列主义认同度为70.7%;对毛泽东思想认同度为76.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为78.9%(见表2)。相比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成果,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最高。 进一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组成部分,各群体对邓小平理论认同度为78.6%;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度为74.7%;对科学发展观认同度为81.0%;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认同度为83.5%。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均有高度认同,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同度最高。 (三)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性质认识基本正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各群体中有33.8%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有42.4%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者总计为76.2%,也就是说,大多数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正确和清晰。但是,尚有13.8%的群体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处于进一步观察状态;而7.5%的群体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2.4%的群体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官僚资本主义理论”。虽然只有近10%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错误,但再加上13.8%群体处于观望状态。说明各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空间,需要进一步予以理论提升。 (四)各群体虽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高认同度,但在具体观点认同度上存在差异 为了更为细致深入了解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状况,课题组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进行整理,列举代表性观点形成评价量表(见表3)。对评价量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量表只有1个因素特征值大于1,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01,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量表结果显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性观点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代表性观点总体认同度为75.4%,认同值总分28.20,平均认同值4.02。对各具体的代表性观点认同度也在69.8%-80.8%之间,认同值在3.93-4.16之间。但是,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代表性观点的认同度也存在差别。认同度居于首位的是“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认同度为80.8%,认同值为4.16;第二位是“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认同度为79.4%,认同值为4.09;第三位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的内在要求”,认同度为78.6%,认同值为4.11;第四位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认同度为76.4%,认同值为4.05;第五位是“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认同度为72.3%,认同值为3.96;第六为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认同度为70.6%,认同值为3.93;第七位是“共产党的领导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认同度为69.8%,认同值为3.90。对比发现,人们对“社会和谐”“改革开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认同度在平均认同度之上,而涉及“党的领导”的内容认同度最低。在对中国共产党认识的调查数据显示,7.4%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57.8%的人认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18.6%的人认为“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组织”,11.2%的人认为“代表部分群体利益的政治组织”,4.6%的人认为“已经腐化变质,只代表少数特权阶级利益”。可见,人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较好认知,且具有较高程度认同,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各群体认同度最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基本清楚正确,但还有少数人存在错误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代表性观点认同度高,但对具体观点认同度存在差异,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和谐”“改革开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认同度高,但对涉及“党的领导”的内容认同度最低,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和载体 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思想理论内容的关注情况和思想理论内容获取渠道情况折射出人们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状况。 (一)书、报、讲座等传统渠道是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等新型媒体已经成为青睐的途径,各群体思想理论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倾向 调查发现,各群体对于“获取思想理论方面信息的主要渠道”一问,29.0%的人选择“网络”,排第一;21.4%的人选择“书籍”,排第二;18.1%的人选择“报刊”,排第三;12.9%的人选择“报告讲座”,排第四;8.8%的人选择“微博短信”,排第五;8.7%的人选择“影视”,排第六;1.2%的人选择“其他”,排在最后(见表4)。调查表明,虽然网络成为各群体排在第一位,但书籍、报刊及报告讲座等传统途径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可看出,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特点。 (二)各群体对网络使用率高但对理论类网站使用率低,原因在于思想理论类网站自身建设不足,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够 在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中,网络是排在第一位的途径。各群体上网的情况:从上网时间来看,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上网时间“基本没有”的占5.9%,“1小时以内”的占15.8%,“1-2小时”的占33.5%,“2-3小时”的占25.5%,“4小时以上”的占19.4%,小计可知,每天上网的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94.1%。的确,网络在普通人群中覆盖面广、普及程度很高,网络成为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主要渠道也是必然结果。从上网内容来看,对各种上网内容选择“较多”和“很多”的百分比是,“浏览信息”为61.4%,排第一;“接收邮件”为28.1%,排第二;“聊天交友”为26.7%,排第三;“学习或远程教育”为21.9%,排第四;“试听在线”为13.8%,排第五;“网上购物”为12.3%,排第六;“发帖”为4.8%,排在最后(见表5)。一般看来,邮件往来和交友聊天是为了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是事务性的活动,而网上购物、在线试听和发帖等除了某些特定职业,一般都归为娱乐性的活动。网上活动内容多样丰富,人们较少专门上网获取思想理论信息。 从网络上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情况来看。各群体对“上网时是否浏览思想理论类网站(含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网站)”一问,5.5%选择“经常”,13.0%选择“较多”,34.4%选择“一般”,32.1%选择“较少”,15.0%选择“没有”,共计47.1%的人“较少”或者“没有”浏览思想理论类网站,而“经常”或者“较多”浏览思想理论类网站的比例只有18.5%。显然,各群体通过网络获取的思想理论信息并不是通过思想理论类网站而是通过其他网页获取信息。 进一步调查各群体“很少”或者“没有”浏览思想理论类网站的原因,结果显示,33.2%的人因为“没有兴趣”,39.7%的人因为“网站内容不吸引人”,24.4%的人因为“网站形式不新颖”,17.6%的人因为“网站知名度不高”,22.1%的人因为“网站可用性较低”,还有9.5%的人选择“其他”原因(见表6)。可见,当前思想理论类网站并没有吸引足够多的人由此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在内容、形式、可用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建设以增强吸引力,从而提高人们对思想理论网站的兴趣程度。 (三)各群体在阅读理论书籍时更倾向于选择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书籍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较少选择专业性、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思想理论著作 在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中,“书籍”排在第二位,书籍在思想理论传播中发挥着稳定作用。在对各群体思想理论书籍阅读倾向的调查中,选择“国际国内时势政策读本”的人数比例排第一;选择“党的理论通俗宣传物”的人数比例排第二;选择“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著作”的人数比例排第三;选择“思想道德修养读物”的人数比例排第四,选择“党的政策解读书籍”“毛泽东理论著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西方各种思潮读物”的人数比例排最低(见表7)。如果把所列书目分为三类:一类是专业书籍等间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书籍,二类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直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书籍,三类是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的书籍。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最倾向于通过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的书籍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其次是通过专业书籍等间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最后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书籍直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 (四)各群体在日常书报阅读中主要围绕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获取信息内容,对思想理论内容关注度低 在日常阅读中,各群体最为关注的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和日常生活服务信息,对国内外时事关注度次之,对思想理论信息较低,对八卦信息和励志信息关注度最低。调查结果显示,18.0%选择了“与专业相关信息”,17.8%选择了“日常生活服务信息”,13.1%选择了“思想理论信息”,16.7%选择了“国际国内时事”,15.4%选择了“国内重大事件传闻”,7.5%选择了“逸闻趣事八卦信息”,9.8%选择了“励志信息”(见表8)。可见,平时各群体对自身发展关注度高,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以个体微观生活为中心,对生活实际相关的服务类信息关注度最高。相比之下,对思想理论信息关注度显然不足。 对于“阅读报纸的主要版面”,40.9%的人选择“新闻类”版面,排第一位;20.7%的人选择“文体类”版面,排第二;17.1%的人选择“财经类”版面,排第三;13.3%的人选择“理论类”版面,排第四;8.1%的人选择“无固定栏目”,排最后(见表9)。可见,各群体总体上是有目的地阅读报纸,有选择阅读报纸版面,人们对新闻类内容关注度最高,对思想理论类信息的关注度最低。 (五)家庭环境对思想观念形成帮助最大,网络和大众媒介帮助最小,各群体最愿意选择自学等理论学习方式 在各种途径对各群体的思想观念影响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影响度为68.5%,影响值是3.85;第二位的是“职业教育”,影响度为55.2%,影响值是3.55;第三位是“日常生活”,影响度为49.3%,影响值是3.48;第四位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度为45.6%,影响值是3.43;第五位是“网络”,影响度为45.6%,影响值是3.37;第六位是“其他”,影响度为15.8%,影响值是2.76(见表10)。 对于“更愿意接受的理论教育活动”,28.5%的人选择了“自学,直接研读原著或原文”,22.2%的人选择“理论讲授”,18.7%的人选择“培训班”,17.2%的人选择了“其他社会网络”,13.4%的人选择“文件精神传达”,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自学”“社会网络”等自主性强的理论教育活动,选择“文件精神传达”等被动性教育活动的人最少,半数人选择了自主学习与外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形式(见表11)。 综上所述,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围绕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获取信息内容,对思想理论信息关注度较低。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书、报、讲座等传统渠道仍占据一定位置,各群体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渠道总体呈现多样化。虽然人们对网络使用率高,但对理论类网站使用率却较低,其原因在于思想理论类网站自身建设不足,对人们吸引力不够。在阅读理论书籍时,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党的理论和政策通俗化解读书籍来获取思想理论信息,较少选择专业性、理论性、政策性很强的思想理论著作。网络虽然是各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帮助很小,而家庭环境对人们思想观念形成帮助最大。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认识和评价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可以从方法的角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提供参照。 (一)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必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兴趣度,但是对当前宣传普及的总体效果评价一般 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必要性认识情况,44.3%的人选择“非常必要”,31.6%的人选择“有点必要”,18.7%的人选择“一般”,4.7%的人选择“不太必要”,0.7%的人认为“完全不必要”,总计有75.9%的人认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有必要,5.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必要性有高度认识,认识到了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重要性,但还是有极少数人未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重要性。 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的兴趣情况,16.2%的人选择“非常有兴趣”,43.5%的人选择“感兴趣”,31.9%的人选择“一般”,6.7%的人选择“不太感兴趣”,1.7%的人选择“没有兴趣”,总计59.7%的人感兴趣,8.4%的人不感兴趣。结果表明,多数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有兴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有较大吸引力,但还是有少数人并不感兴趣,说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力度,提高民众兴趣度。 各群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效果的总体评价显示,9.7%的人认为“非常有效”,31.2%的人认为“有效”,43.0%的人认为“一般”,14.2%的人认为“不太有效”,2.0%的人认为“没有效果”,总计40.9%的人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有效果,16.2%的人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各群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效果有一定认识,但总体评价并不高。因此,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树立正面典型和实践活动途径是各群体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活动途径比理论教育途径有效、组织教育途径比自主教育途径有效 各群体对各种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各种宣传教育途径效果评价均值在3.17-3.64之间,表明人们认为各种途径处于“一般”和“有效”,总体上认可各种途径。具体来看,“树立正面典型人物”有效度第一,为60.9%;“实践活动”有效度第二,为59.9%;“党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有效度第三,为53.2%;“大众传播媒介或网络”有效度第四,为51.0%;“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有效度第五,为46.8%;“理论宣传教育”有效度第六,为38.0%;“其他”途径有效度排在最后,为28.9%(见表12)。超过半数人认为“树立正面典型人物”“实践活动”“党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大众传播媒介或网络”途径对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而对“理论宣传教育”和“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评价相对较低。对比发现,较之“理论宣传教育”和“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而言,“树立正面典型人物”“实践活动”更为生动具体、参与性更强,“党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更具规范性、组织性。如果进一步将这些途径进行分类,从性质上划分为实践活动途径和理论教育途径,从规范管理程度上划分为组织教育途径和自主教育途径。可以发现,人们对实践活动途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理论宣传途径,对组织教育途径认可度高于自主教育途径。总体来讲,人们认为实践活动途径、组织教育途径比理论教育途径、自我教育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中更有效。 (三)在思想理论普及活动中,各群体对传统载体信任度高于新型载体,对有组织的规范性载体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个体化载体,对正式权威载体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载体 为了了解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载体的评价,课题列出了15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载体,人们对15种载体可信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各种载体相信程度的均值除了“手机短信”为2.99分外,其他载体评分均值在3-4分之间,说明人们对各种载体持“一般”或“相信”态度。人们对各种载体的可信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课堂讲授”(59.3%)、“讲座”(58.2%)、“内部文件”(55.9%)、“书籍”(55.9%)、“政府宣传”(54.8%)、“报纸”(51.5%)、“电视”(48.6%)、“朋友家人”(45.1%)、“广播”(45.0%)、“杂志”(40.0%)、“宣传板报”(38.3%)、“网络”(35.1%)、“电影”(35.1%)、“微信”(28.9%)、“手机短信”(24.8%)(见表13)。如果将人们对各种载体可信度进行层次划分,第一类载体:课堂讲授,讲座,内部文件,书籍,政府宣传、报纸的可信度为50%-60%;第二类载体:电视,朋友家人,广播;杂志的可信度在40%-50%,第三类载体:宣传板报,网络,电影,微信,手机短信的可信度在30%-40%。各类载体进行对比发现,从第一类载体到第二类载体,再到第三类载体,大致反映了传统载体到新型载体的发展路径,各类载体的组织规范性、正式权威性也逐步降低,并逐步变为自主分散的个性化载体。由此可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传播载体,人们对传统载体信任度高于新型载体,对有组织的规范性载体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个体化载体,对正式权威载体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载体。 (四)各群体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方法评价高,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方式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如“用‘中国梦’形象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从500年历史跨度讲述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卷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群体对“用‘中国梦’形象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观点”的认同度为76.4%,认同值是3.96;对“从500年历史跨度讲述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认同度为63.9%,认同值是3.7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的认同度为66.6%,认同值是3.78(见表14)。表现出人们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新方法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理论和方法创新充满期待。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必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兴趣度,但是对当前宣传普及的总体效果评价一般;树立正面典型和实践活动途径是各群体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实践活动途径比理论教育途径有效,组织教育途径比自主教育途径有效;各群体对传统载体信任度高于新型载体,对有组织的规范性载体信任度高于自主性的个体化载体,对正式权威载体信任度高于生活化载体;各群体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方法评价高,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方法。 各社会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对获取思想理论信息的途径和载体的期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方法的评价,可供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把握民众思想理论动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途径、载体和方法决策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大众化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大众化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