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心卫生院骨科 四川梓潼 622150)
【摘要】目的:探析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DHS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观察组给予患者PFN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PFN较DHS两种方法比较而言,PFN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方面都比较显著,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DHS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26-02
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最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由于骨质疏松和外伤引起的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之间发生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很广泛。据相关统计,股骨粗隆间骨折占到全身比例的3%到4%之间,占髋部骨折的百分之三十六。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医学上对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老年人的身体机制下降却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我们仍然要慎重。我院对此情况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 61~84 岁,平均年龄(75.1±5.6)岁;观察组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4.9±5.2)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DHS方法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仰卧位,为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将患侧髋垫高大约10厘米的高度,在髋关节外侧取一个切口,将其大粗隆及股骨近段予以显露,在成功实施牵引复位之后,在大粗隆顶点下方大约2.5厘米的位置,向股骨头颈方向应用DHS导向器打入一枚克氏针,通过C臂透视满意之后,进行测深检查,之后使用三联扩孔器进行扩孔,攻丝处理完成之后将螺纹钉拧入,为患者进行套筒钢板的安装,并要对其进行固定,将加压尾钉实施拧紧处理,之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并放置引流管。
观察组给予患者PFN方法治疗,患者在在牵引床上接受持续的牵引,整个牵引工作是在C型臂X线透视之下开展,应用闭合手法进行复位,颈干角要能够达到正常或者是稍微偏大,手术切口取在大粗隆顶端上方2厘米,切口的大小为5到8厘米,在大粗隆顶点偏内侧棱形骨锥穿透皮质层,将导针插入到股骨干髓腔当中,实施扩髓处理,置入相应粗细的髓内钉,在侧向锁钉导向器的引导之下,钻入导针,在达到满意位置之后,应用阶梯钻实施扩孔处理,拉力螺钉拧入到股骨颈当中,应用导向器将防旋螺钉拧入之后,在远端位置拧入两枚横向锁钉,之后再在钉尾部将尾钉拧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髋部没有疼痛感,行走正常,完全恢复至术前生活自理能力为显效;患者髋部时有疼痛感,行走需要拐杖,基本恢复至术前生活自理能力为有效;患者髋部在行走时有很强烈的疼痛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后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3.结果
作为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当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症类型,其特点不仅是极容易发生移位,而且复位后稳定性也不是很好,关键之处在于股骨近端内后侧皮质是否连续。在现在医学当中,我们主要采用手术来尽可能的达到复位良好以及固定牢靠,以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为目标,从而减少病痛对患者的伤害。虽然DHS对稳定性的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对不稳定型的患者一定要慎用。而PFN在DHS的基础上更为先进,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弯能力,对切出内固定物的折断和螺钉的股骨头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同时也减少了对骨局部的损害等等优点。
本文主要对PFN以及DHS两种方法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疗效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PFN和DHS两种方法比较而言,PFN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方面都比较显著,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建治.PFNA、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5,25(8):257-258.
[2]朱二山.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12(7):562-563.
[3]赵瑞林.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3,20(3):114-115.
[4]冷云飞.DHS和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4,32(8):564-565.
[5]王淼娜.PFN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24(9):1452-1453.
论文作者:李福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不稳定性论文; 疗效论文; 切口论文; 老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