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李林霞论文_李林霞

李林霞

(剑阁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317)

【摘要】目的 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37例作为疼痛组,采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再将2018年6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37例作为传统组,采取术后传统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后,疼痛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疼痛组的护理满意度(97.3%)高于传统组(81.08%),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情况,缩短患儿疼痛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疼痛护理;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应用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080-02

慢性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至扁桃体所致,临床症状体现为:咳嗽、咽痛、发热、吞咽困难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身体发育。临床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多采取手术的方式,效果虽好,但由于扁桃体位于人体的咽喉部,术后患儿极易出现吞咽疼痛的现象,因此,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的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针对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采取了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将研究内容做如下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74例。按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2017年12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患儿作为疼痛组,采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再将2018年6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患儿作为传统组,采取术后传统护理措施,每组各37例。疼痛组:女性患儿18名,男性患儿19名,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12岁,平均年龄为(7.9±2.1)岁,病龄最短1.5个月,病龄最长为6.1个月,平均病龄为(3.4±1.1)个月;传统组:女性患儿19名,男性患儿18名,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11.9岁,平均年龄为(7.6±1.4)岁,病龄最短1.3个月,病龄最长为6.2个月,平均病龄为(3.3±2.1)个月。两组患儿的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基本资料经过比较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继续对比。

1.2方法

传统组:在术后对患儿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如: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切口、以及术后换药等等[2]。

疼痛组:在术后对患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切口出血护理:切口出血护理是术后较为常见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到密切关注患儿的临床反应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果患儿发生咳嗽状况,护理人员需及时引导患儿将口中的咳出的血或异物吐出,如果患儿频繁出现吞咽的动作且脉搏加快,很可能是切口发生了出血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检查。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术后24小时内,尽量少说话,不要频繁的下床活动。2、心理疏导:由于术后患儿会存有疼痛感,导致患儿焦虑不安,影响身体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并帮助患儿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可给予患儿玩具、或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并叮嘱患儿家属,多陪伴患儿,为患儿讲其感兴趣的事,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患儿分散疼痛的注意力,并告知患儿不要乱动,如患儿疼痛过于严重,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或冰袋镇痛[3]。3、体位护理: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采取半卧位,然后再帮助患儿寻找舒适的躺卧式,以帮助患儿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4、饮食指导:在患儿术后4h后应给予冷流食,术后三天逐渐可食用半流食,然后根据患儿的恢复状况,逐渐过度至普食,食物要营养丰富,少食多餐,温度适宜,在患儿未完全康复之前,切忌温度过高、刺激性太强的食物,以减轻患儿疼痛,加快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疼痛评分采取VAS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证明疼痛情况越严重。

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消失时间: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消失时间,并认真记录,便于统计分析。

对患儿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取卡方进行检验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当处理结果为p<0.05时,表明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患儿的疼痛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得出,疼痛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0<0.05,差异性显著,详情见表一。

3讨论

扁桃体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分为急性、慢性扁桃体炎,属上呼吸道感染之一,经检查会发现,扁桃体肿大、化脓等症状。慢性扁桃体炎多优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者腭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病毒滋生感染而导致,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针对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患儿多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虽好,但由于患病部位在咽部[4],而咽部神经血管分布丰富,易出现创口疼痛等状况,因此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疼痛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传统组,且疼痛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差异性显著。

综上所述,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情况,缩短患儿疼痛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孙英.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11(s1).

[2]史冬梅,张纯静.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8):132.

[3]谢娟.疼痛护理干预在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4]孙志宏.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153-154.

论文作者:李林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李林霞论文_李林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