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李惠宇论文_李惠宇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李惠宇论文_李惠宇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的优势也越发显著,并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技术应用不断的完善,节能、稳定、安全、高效的电力工程技术对推动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电力系统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能电网建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生产,而电力工程技术作为这一建设工程中需要应用到的一个重要技术,也需要充分保证其自身应用质量与效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电能质量技术优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交流柔性输电技术这几个方面,需要技术人员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与要求,保证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标准,为智能电网的顺利建设及其后续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创造条件。

1智能电网在电力规划系统中的应用意义

1.1 高效减压

电力系统是所有用电线路的总汇。因此,促进整个电力系统朝着安全高效以及集成的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安全保障性能。智能电网集发电、变电、输电为一体,能实现电力运输的“一条龙”式服务,因此能极大优化电能运输成本。另外,智能电网为整体的电力运转提供了平台,更能方便电力管理,减轻电路管理压力。

1.2 安全防害

传统的电网在受到天气等条件的影响后可能还会产生漏电、断电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使得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破坏,还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了不定时炸弹。智能电网引进传统的电力规划系统后,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状况对电路的影响,从而为人们的安全多加上一层保护。此外,面对传统电力被外力侵犯却无动于衷的尴尬情况,智能电网能够主动对抗外在病毒的恶性攻击,这种系统不仅能在被侵犯前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万一被侵害还能进行自我救护,甚至能够对外在侵害源发起进攻[1]。智能电网如此强大的自我防护能力远远非传统电网科比,因此必将在未来的电网维护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调节优化

智能电网能在电力规划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区供电需要,提供合适的、科学的供电方案,并且对供电线路进行合理的调配。传统的电网反应比较滞后迟钝,面对大负荷电流也只能选择“忍受”,长此以往,只会将电路的正常运输通道损坏,增加电路运输负担。将智能电网引进电路管理后,不仅能在周围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之后及时根据现有状况自动制定出相应的电路解决方案,还能自动实施可行性方案,不必动用人力进行调配,这大大优化了电路配置方案,提高了电路管理效率。

2 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1)电能质量技术优化。优化电能质量技术,必须是要在电能质量等级划分十分明确、评估方法与体系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为了充分保证质量技术能够得到完善与优化。在经过供用电接入端自身经济性能进行详细分析以后,利用用户经济性与技术等级两大评估体系,优化电能的质量。随着现如今国内法律法规建设更为全面、完全,而智能电网建设也在国家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自身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通过运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电能质量,并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主要是包括了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等,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充足保障。(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就当前电网运行的情况来看,直流输电系统中交流电环节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实际上仍然是用直流电来完成整个输电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管段作用元件构成的换流器,是可以满足电力输送的各方面需求的,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等等诸多特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电网运行的各方面压力。这一项技术,在海岛、边陲地区的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高压直流电技术方面将会更加完善,且在应用距离、容量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而这一项技术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也会更为广泛,最大程度上提高智能电网建设的有效性,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3)交流柔性输电技术。交流柔性输电技术实际上,是对微电子、电子、电力等等多想技术的整合,是科技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是现代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4]。电力工程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交流柔性输电技术的完善会对交流供电实现高效快捷的控制,电力系统更为稳定、完善,同时还将一些新能源、清洁性能源与电力系统进行了相互融合。通过运用这一技术,智能电网的参与可以被更为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甄别与发现,并做出预警与决策,减少供电可能会产生的电能消耗情况,保证电能运输效率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3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评价体系

(1)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需要在行业技术规范的指导下,设置好互动性、全面性及先进性等评价指标,实现对智能电网应用中的信息及配置标准化、辅助设备优化等方面的科学评价,并为相应评价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促使最终得到的智能电网评价结果有着良好的利用价值,且能为其科学建设、性能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2)在对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时,也需要根据其高效运行、科学建设等要求,设置好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等评价指标,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工作,使得智能电网在实践中的评价更加客观、合理,避免影响其应用价值,增强相应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同时,需要控制好智能电网建设方面评价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时消除其评价效果方面的影响因素,为这类电网建设状况改善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3)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及形势变化,在构建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评价体系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为这方面的评价工作开展中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增加智能电网评价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全面提升其科学评价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应不断加大智能电网建设中评价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力度,促使最终得到的评价成果更加丰富,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

结束语

可以说,智能电网的存在与出现是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福音。它对于改进传统的电力网络运营状况具有实际的推动性作用,对加强我国建设起节能、安全的高效性电力网络系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不过,事物总是在发展中变化,智能网络虽好也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弥补自身存在的天然型缺陷,增强整体的实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去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对智能电网的建设经验,推动其朝完美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分析及主要应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S1):64-65.

[2]秦龙. 智能电网计划分配应用模型研究[A].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太极计算机培训中心,2017:7.

[3]杨桢,余洁.浅论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33):152-153.

[4]周建锋.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459-460.

[5]周得柱.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智能电网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9):65-66.

论文作者:李惠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李惠宇论文_李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