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颍上供电公司 安徽阜阳 236200
摘要:近年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主要模式,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实现途径,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其安全运行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使用电气化驱动技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暂时状态和稳定状态的同步存在,这使得同步实验成为了可能。为系统运行提供了大量的精确数据,增加了实验的精准度。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更多的电力装置测试,有助于帮助科研人员建立起一个混合型的实时仿真实验室。
当今时代,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电力的使用,失去电力系统的支持,许多行业将陷入瘫痪的境地。电力的广泛使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精确地进行系统运行设计工作,并能代替人力做到更精确的系统运行故障分析。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方式,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准确。这种高度安全的自动化运行体系,使电力系统的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主要模式
3.1 相对分散模式
相对分散模式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范围应用于我国各地的变电站。分散的涵义是自动化装置根据变电站的不同电压等级或是一次系统的建设,把变电站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散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内部分别装设自动化设备,独立发挥保护、测控等作用。之所以成为相对分散,是因为具有总控能力的主站以及滤波等控制设备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均设置在变电站的中央控制室,通过中央控制室和各个分散区域的总线进行通信。
3.2 集中模式
集中模式是对各类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集中调节和控制,各设备集中安置在一个地方,但是设备之间在物理概念上几乎没有联系。由于设备在空间上比较相近,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等级的计算机系统,通过I/O接口扩展,对各类电信号、开关信号、动作信号等进行采集和处理,从而实现测控和保护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完全分散模式
完全分散变电站中的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除了与主变压器、母线、高压线路有关的自动化设备依然采取集中式安装之外,其他自动化设备比如与低压输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有关的自动化装置等,都直接安装在设备间隔甚至一次系统中,通过系统总线进行相互联系。这种模式大大节约了电缆的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完全分散模式将取代相对分散模式应用于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实现途径探讨
4.1 构建合理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首先,注重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时结合变电站未来发展规划,从站控层、网络层、间隔层三方面入手进行设计,明确不同层负责的具体工作,尤其在架构总体框架时应注重功能的冗余,即便某个环节发生故障,仍不会给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其次,确保系统硬件设计质量。硬件设备是支持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因此,各层应使用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如网络层使用光纤接口、通信电缆、交换机,间隔层使用的高压开关柜、采集装置等,以及站控层使用的GPS对时器、监控机、服务器等,均应对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用设备的合理性。另外,配置电力设备硬件时应确保20%的冗余。最后,保证系统软件设计质量。软件是变电站自动化功能实现的关键,设计时应保证统计计算、人际交互、报警与监控、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模块的设计。
4.2 加强电气自动化及电力运行管理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能否安全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除构建合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外,电力单位还应制定针对性策略,认真落实管理工作,为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首先,完善管理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规范变电站管理人员行为的重要规范,尽管变电站已经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但部分制度规定内容不够详细,不利于实际的落实。因此,电力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变电站管理工作的变化,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完善日常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管理人员巡查中应加强对变压器、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设备及元件的检查,按照要求填写巡查项目登记表。同时,交接班时按照流程,做好重点位置的巡查交底工作。其次,明确管理工作目标。电力部门结合辖区变电站情况,要求变电站主要负责人制定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并上报主管部门。必要情况下,实施工作责任制,遵守“谁出问题、处理谁”的原则,要求管理人员恪守职责,尽心尽力,促进管理目标的圆满实现。
4.3 提高变电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管理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往往给电力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电力单位应结合变电站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为电力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首先,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安全运行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随着电力事业改革的推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业内呼声,因此,电力单位应从大局出发,长远考虑,采取提高待遇及福利的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做好应聘人员的把关,考核其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电气设备管理知识的考核,确保其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其次,做好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变电站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管理指标完成质量及进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思想教育,通过具体案例使管理人员认知到电力运行事故造成的损失,防止从事管理工作时出现随意、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通过知名专家对管理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讲解,使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对照自身不足,优化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不断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最后,加强突发事件演练。为提高变电站管理人员实践技能,变电站负责人应组织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突发事件演练,使管理人员在演练中积累丰富经验,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与方法,缩短突发事件响应、处理时间,降低给电力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胡蓬春,杨辉,王丽萍.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现状及建议[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10):60-62.
[2]朱大新,刘觉.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内容及功能要求和配置[J].南方电网技术.2017(01):115-116.
[3]刘益青,高厚磊,魏欣.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和间隔层功能一体化IED的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09):88-89.
论文作者:鲁宇,李辉,毕喜飞,张远,郭凯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变电站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分散论文; 模式论文; 设备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