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010000
摘要:斯蒂文·霍尔设计的芬兰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一座观念全新的现代博物馆,在设计该建筑时,霍尔充分尊重了当地的景观和文化,发挥了场地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并使用了交织的建筑形式,将建筑有机地融入周围的城市景观之中,充分关注了建筑空间的营造和光线利用,为身处其中的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空间的体验。
关键词:博物馆;纠缠;轴线;空间序列;自然光
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学生时代,霍尔的老师赫曼·彭德教授曾经教导他:“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亲身经历建筑的经验,不能相信照片。”这深刻地影响了霍尔以后建筑馆的形成。霍尔与安藤忠雄、迈耶等著名建筑师不同,他不会去使用特定的建筑语汇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时空环境,霍尔都会有不同的创意,他始终坚信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的思路要自由开放,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具有激情的设计方案。而在一个建筑的设计完成之后,检验此建筑的成败就在于建筑现象学,即人的身体在建筑空间里活动时的感觉,从人的视角出发所感受到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建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就很好地印证了他的观点。
1设计理念
斯蒂文·霍尔设计的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也被称为“奇亚斯玛”,它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在它的西边是议会大厦,东边则是沙里宁火车站,北面是由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大厅,在它的南面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当初选择这样的场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具有这样的挑战性是因为这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它不仅临近纪念性的建筑,同时也面向远处的图罗湾敞开的三角形基地。
霍尔认为场所在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建筑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在其设计之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在面对上述这样的场所时,霍尔运用了“纠缠”的设计理念,即“交错搭接”,将建筑体量相互加错,建筑与城市景观交错,从而使建筑体量有机地编织到城市景观之中,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也是这座建筑“奇亚斯玛”名称的由来。其具体的反映则是在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其内部的空间组织上,以及其所处的城市的风景交织中。
2设计策略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有两条隐藏的轴线,一条是文化轴线,他将该建筑与其背面的芬兰议会大厦以及国家博物馆联系在一起。另一条轴线——自然轴线则将该建筑与周围的景观以及图罗湾相关联。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历史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结构呈箱型,并严格按照垂直相交布局。霍尔设计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继承了当地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为一个超大的类平行结构,后部逐渐变异成为郁金香求根状的金属外壳。同时,博物馆的正面呈矩形,与赫尔辛基的棋盘式城市布局配合得天衣无缝,后部的圆形金属外壳则与图罗湾公园连绵起伏的海岸线以及下面列车停车场十分协调。
并且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考虑到将来水面会变得越来越窄,霍尔用巧妙的手法将图罗湾延伸到建筑物的跟前,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滨水区域。而这一新的滨水区域直接横穿整座建筑,并与其相互交织在一起。在建筑的西侧是一个矩形的水面,它的作用是为水循环系统储存所需的水,水面会不断降低,当人们行走在博物馆的尖端时,总是能够听到阵阵美妙的流水声。到了夜晚,水面反射的建筑内部发出的光线,将建筑的形体映衬的分外突出,而这部分作为城市通道而全年开敞,供人们路过时驻足欣赏。同时,滨水广场一同与图罗湾以及芬兰特有的高纬度地区的水平光照交相辉映,使博物馆彻底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博物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的棋盘式城市布局相吻合,背面的弧形金属壳体与图罗湾公园的海岸线及列车场相协调,霍尔将这两种几何类型融为一体,交会于入口大厅。这样的形体处理很好地回应了环境的各种挑战,同时也满足了阿尔托设计芬兰大厦时对整体环境的要求。由此形成的不规则空间与具有雕塑感的曲面造型相吻合,表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3设计手法
建筑是由空间组合而成的,现代艺术观念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其创造有意义的空间,力求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空间体验。不同的展品反映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需要不同的空间氛围。每个展览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体量接近矩形,同时拥有一面弧形的墙。矩形的体量和弧形的墙面相结合,从而为游客营造了一个静谧却又生动的展览空间。而各种空间又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充满着变化,形成了动态的效果。因此,行走在建筑的内部,人们能够得到多种不同的空间体验。整座建筑是由两个巨大的体量交错在一起而形成的,从而具有强烈的不对称性,限制着建筑内部空间序列的行进方式。一面巨大的弧形墙面使得展览空间有一个轻微的弧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内部沿着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在其中行走,参观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断地变化着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展开。赫尔辛基市的地理位置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太阳光线几乎是水平射向建筑。霍尔巧妙地设计了博物馆弯曲交织的外部形态,最大限度的优化了建筑本身的自然采光。他将建筑的初始的曲率设计成了太阳在上午11点到下午6点之间运行轨迹的反曲线,并结合高纬度地区太阳光线的特点,保证了博物馆在每天的营业时间内都能最大限度的进行自然采光。
解决了博物馆外部采光的同时,霍尔也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内部采光不均的问题。多层画廊博物馆经常会遇到自然采光只能照射到上层画廊而难以顾及到下层空间采光的问题。常规的方法就是下层画廊直接进行人工照明。在设计这座博物馆的时候,霍尔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时霍尔设计的弧形墙则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光线通过弧形墙上的蝴蝶窗进入建筑,而蝴蝶窗用的是半透明隔热的玻璃板,水平光线由此产生偏转,并沿着建筑上下相同的中心部分向下层的空间投射,从而建筑的内部空间均可以得到自然地光照,大大减少了人工照明。而弯曲的建筑构成、相互交织的建筑形态,以及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使得展厅里面受到的自然采光的程度各有不同,光线也具有了韵律感,可以说自然光也成了博物馆里面一件永恒的艺术品。不同时刻不同角度的自然光射入到建筑内部并与其内部连贯的空间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个展厅中的流动空间。身在其中,参观者能够同时感受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撼,这种效果是其他传统的博物馆所不具备的。
霍尔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创造了弯曲交织的空间,从而避免了僵硬无趣的古典主义空间,同时也避免了极其复杂的表现主义空间。连接这些流动空间的则是旋转的楼梯以及弯曲的坡道,参观者身在其中可以获得一个互动且开放的视野,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通过画廊的路线,而不是传统博物馆千篇一律的行进路线。而它结尾的开放式的无规律的循环能够让参观者随时获得片刻停留休息,同时回忆思考刚才的所见所得。
由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博物馆的时候,霍尔就考虑到博物馆不仅要满足展览的基本功能,还要兼顾其他诸如时装表演、演唱会、研讨会等多种服务功能,并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表现出来。在建筑的首层设置了一个咖啡厅,并与同处首层的艺术书店一道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停留,成为游客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场所。同时,坐在咖啡厅内能够将博物馆入口处的大厅以及水池和花园尽收眼底,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室内和露天的餐桌以及玻璃幕墙一起将室内外的空间有机交织在一起,身处其中,又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空间以及视觉的体验。
4结语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再一次证明了建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的组成成分。这座建筑以人为本,使用“纠缠”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光线对室内空间的影响,注重人在建筑内部的空间感受,与周围的建筑以及景观和谐相融,为赫尔辛基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波;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芬兰[J];世界建筑;2001年07期
[2]刘恒;营造都市中艺术的空间[D];天津大学;2005年
[3]王玉平;艺术博物馆内部空间设计中自然光的运用[D];东南大学;2005年
论文作者:李森林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霍尔论文; 建筑论文; 赫尔辛基论文; 空间论文; 博物馆论文; 芬兰论文; 弧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