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163453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呼吸内科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是随机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把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前者主要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后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经过观察比较得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气分析指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最终得出结论,常规治疗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法相结合能够较好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2~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0~78岁。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患者日常营养的支持,积极给患者采取抗感染措施和祛痰平喘措施,给患者使用针对性的激素治疗,保持患者室内环境的干净和整齐、温度适宜等。实验组:给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只给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患者没有胸闷和呼吸困难的表现。显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胸闷和呼吸困难的情况显著缓解。有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患者胸闷和呼吸困难的情况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没有改善,严重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对比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呼吸内科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且发病率较高。一旦合并呼吸衰竭就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这种疾病的治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加深了此种疾病的治疗研究,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其工作原理和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潮气量。影响潮气量的因素是通过高压来辅助吸气。(2)改善氧合状态,纠正缺氧情况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能够及时纠正缺氧情况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最终达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的。(3)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状态。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机械通气阻碍患者自主呼吸的功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的疲乏状态。(4)纠正pH值。其能够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的作用,稳定酸碱平衡,纠正pH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合上文中的介绍我们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只有73.33%。并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的作用;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氧分压出现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出现显著降低现象,这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总而言之,常规疗法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法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让患者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云辉,郑利先,罗巍,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555-4556.
论文作者:李迎晨,杨丽,潘丽,张艳丽,张美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正压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机械论文; 实验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