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形势_质量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形势_质量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新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论文,质量管理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贯标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

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颁布于1987年, 是各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成功经验的结晶。

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并正式加以推行, 始于1988年,并于1992年由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对于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的积极采用,是促进我国企业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年来,贯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为适应ISO9000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需要, 我国成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TC151), 全面负责此项技术工作。在相继完成对ISO9000—87的等效、 等同采用之后,目前以该委员会为主的专门工作组正在进行对于ISO9000—94 系列标准的等同采用工作。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部署,中国质协负责宣传标准工作,对116个全国贯标试点企业的联系与指导。 目前已有一批企业实施标准,取得明显成效。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提出要抓1000个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

——通过多种渠道举办各种贯标培训班。

——我国已于1994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ISO9000论坛委员会”,组织开展中国ISO9000论坛活动。

二、质量认证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实施质量认证是各国对产品质量及企业管理进行评价、监督的通行作法,现代认证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经济体系。我国质量认证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已经成立的认可机构有:“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实验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审核员、评审员及其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正在筹备并即将成立的还有“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对认证机构认可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国际互认的关键所在。

——在质量体系认证方面:已经国家批准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8个,审核机构3个,已获国家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企业130余家。此外,由国家商检局认可的8个认证机构(下设20个审核机构), 已发认证证书80多个,国外来华开展业务的认证机构目前已达10个左右,并向100 余家企业颁发了证书。至今,国内已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总数约为320余家。

——在产品认证方面:已成立14个认证委员会,受理不同类型产品的质量认证,对于产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将在对应的认可机构成立后进行。以上14个机构已发出产品认证证书7000多个,这些获证产品分布在980个企业内。

——在实验室认证方面: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从筹备阶段试运行起,目前已有40个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

——认证人员注册方面:已注册审核员(质量体系认证)950 多人;评审员(实验室认证)18人。

三、TQC与GB/T19000—ISO9000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

近年来,由于对于系列标准和TQC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 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大,那种把两者对立起来或相互取代的认识与做法得到了扭转,并在以下方面逐步取得共识:

——TQC是世界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 是企业提高质量的有效手段,而ISO9000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国际标准, 它在许多方面依据了TQC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企业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看,ISO9000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它主要侧重于规范化管理,而TQC 则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并侧重于系统的不断改进,两者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融互补的有机联系。

——TQC和ISO9000都是各工业发达国家多年来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发展的产物,应视为世界各国在管理方面的共同财富,抓住机遇积极享用这份共同财富,有助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加快上水平。

四、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还选用一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创造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方法。如青岛海尔集团的“日清日高管理法”,已成为该企业以质量取胜,走争创名牌道路的重要保证。

——有些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加以运用,取得好的成效。如长春一汽的“奥迪特评审”和“精益生产方式”,就是该企业在深化TQC的同时, 综合运用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而获得成功的实例。

——不少三资企业则是直接采用外方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如:上海施乐公司(美国独资)完全按照美国公司总部要求的一套质量模式,以保证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和实施中的严格性;杭州金松洗衣机有限公司(中日合资)运用日本松下公司的质量管理方法,成功地开展了“TQ—UP”(全面品质—向上)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和习惯)活动。

五、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部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主要表现为:

——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已达40%以上,其中电子、邮电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双采”率达70%,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双采”率达77.6%,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双采”率达75%。

——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多,技术性能有所提高,如主要家电产品的品种规格比较齐全,安全性指标合格率已由原来的60%上升到90%。

——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基本稳定。

——重大装备、耐用消费品和化工、煤炭、钢铁、水泥等部分原材料的质量有所提高,一些发电设备的突出质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大宗出口商品合格率有所提高,出口产品门类由过去以原材料为主,现在有80%为制成品。

——创造和保持了一批信誉高、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名牌产品,近年来约有三分之二的省市相继作出实施名牌战略的决定,成为本地区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

——涌现了一批以武汉钢铁公司为典型的质量好效益高的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先进企业。

六、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产品质量仍然不尽人意,企业的质量管理松驰问题突出,质量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很严峻。主要表现在:

——我国的质量总体水平大约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相当数量的产品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的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出口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品,基本处于三低一多状态,即档次低、质量低、价格低、数量多。

——速度效益型状况改变不大,产品的适用性质量差,滞销产品数量多,造成产销率低,1994年全国平均产销率为94%(一般应为97~98%),库存积压增加1000多亿。

——企业在生产中因现场管理差、工序不受控而产生大量的废品、次品、返修品,造成的损失浪费惊人,据估计约占工业产值的10%,相当于我国有10%的工厂在长期制造废次品。

——产品质量合格率不高,近年来国家监督抽查生产领域的产品合格率一般只在70~75%之间,而流通领域的商品抽查合格率则至少再要低10几个百分点,部分市场商品的质量问题很严重。

——消费者投诉中质量问题仍据首位,1994年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1706件,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有296905件, 占全部投诉的72.1%。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甚至仍很猖獗。

七、政府对企业提出新要求

国家经贸委针对上述问题明确提出如下要求:

——企业领导者要成为企业产品质量和信用的第一责任者。

——要健全以质量否决权为核心的责任制,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大力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继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

——凡引进技术的产品,必须全部采用国际标准;凡新开发的产品,都必须有标准,没有标准的一律不准生产。

——要狠抓实物质量,重点抓好四类产品:一是重要的原材料和农业生产资料;二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装备及其相关的重要基础件和零部件;三是关系人民生活的耐用消费品;四是重点出口创汇产品。

——要强化质量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坚决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经营行为,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并决定下发《关于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作为加强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标签:;  ;  ;  ;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形势_质量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