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全球化与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信息传播论文,电视业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01)01-0123-02
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新技术、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新信息技术令人目眩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卫星广播系统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因特网注册人数的爆炸性增长及其使用量的骤增等因素,都越来越有力地推动各国媒体走向国际化并发展为全球性广播电视网络。
信息传播全球化给广播电视业带来了巨变。媒体的国际化、日益增多的电台、频道数量的剧增使广播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首先是有关媒体本身方式的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很多广播电台开始使用新技术,特别是卫星直接技术,用抛物面天线或设有本地频率调制器转播的地面接收站接收节目。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播电台都可以利用当地的无线电波段和调频波段播放国际节目。其次是广播内容的变化。一些国际广播电台调整了它们的策略,修正了节目内容,改变了播音的语气。有些带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的节目内容已改变为一般趣味性的节目,以此达到显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外交、文化影响的目的。新的节目计划更多地安排了有关新闻、知识和音乐的节目。自1960年以来,中国、法国、俄罗斯联邦、英国和美国一直是全球的主要广播国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最初的目标是亚洲市场,但从1980年以后,已开始向世界各地播放节目,目前,它用47种语言播出节目,每周广播时间从1986年的1412小时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个小时。
同广播传媒一样,电视也不免受到了新信息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由于数字技术和数据压缩的引入,电视在图像制作、传输和播放领域已经取得的重大突破现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整个传输系统(电缆、地面广播和卫星传输);它已进入电视的各个环节(从演播室到用户),而且在节目制作和后期制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直播中,数字技术使节目数量、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将电视节目直接奉献给观众,它将深刻改变视听业的现状,将我们看电视的方法由电视台提供多种电视节目改为视频节目点播,由专业频道改为新的电视购物、电子游戏等交互业务。交互电视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节目消费者,而成为能够从完全自由的、个性化的消费中获益的主体。人们关心的已不再是怎样收看到尽可能多的节目,而是怎样从大量的节目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1990年2月,加拿大有线电视集团VIDEOTRON在蒙特利尔建立了Videoway系统,这一系统成为交互电视的开始。它是一个公众数字电信网,综合了一系列业务,如有线电视、付费电视、文字电视广告、电子游戏、电子邮件等。它提供信息娱乐和教育节目及一系列有关各种教育问题或实践的远程信息处理游戏、数据库和交互电视系列节目等。一个电子向导的遥控系统使用户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电视机,还能使用本系统提供的任何服务(即交互业务),观众可以通过事先编好的程序参与节目,直接对其内容、形式和进展做出反应。Videoway系统的兴起使加拿大家庭形成了新的利用媒介的习惯,超过一半的用户说,他们通常在此系统中用53%的时间看交互电视,58%的时间玩电子游戏,63%的时间利用其远程电子业务。Videoway系统还使观众形成了新的收视习惯,大多数用户喜欢以交互方式播出的节目,不喜欢以线性方式播出的节目。各种新习惯表明,交互电视已逐渐变成收视者文化习惯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视听业正面临着两种互补的趋势——电视市场的强劲国际化和不断增长的区域化趋势。这两种趋势在所有权和节目内容方面都有同样的体现。自80年代末,世界跨国电视台的发展加快了步伐,各种传媒界的国际集团建立起来,其中有些是私营综合性频道网(如Super Channel,Star TV);有些是公共电视系统(如TVS,英国广播公司世界台);还有一些是专业化频道——新闻频道(如CNN,欧洲新闻台等),体育频道(如欧洲体育,Screen sprnt等),娱乐频道(如迪斯尼频道),音乐频道(如MTV、MCM)等。它们通过有线网络、集体或个人的卫星信号接收器达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和扩大受众覆盖率,跨国电台、电视台均增加了对各种民族语言节目的投入(如CNN、NBC、Star TV),并采用多语信道复用技术,使观众可以从几种语言信道中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如欧洲体育台、欧洲新闻台)。另外,各国际广播电视网还在节目制作方面调整其节目内容,使之更适合于本地区的文化、政治和语言多样化的需要。跨国电视的成功是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技术的进步:卫生技术的大发展与应用、世界各地卫星蝶形天线的普及、电视控制室、摄像机等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小型转播站的建立等。所有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克服了时空和距离的屏障。
传媒技术的深刻变革、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迅速发展及其运营理念和组成结构的不断国际化,使所有国家的视听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它们动摇了国家广播电视当局的地位。广播电视局过去一直控制着电视节目的制作、内容的编排和播出等各个环节。随着电视的商业化和全球化,打破了过去在公有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存在的传统平衡。这些变化更由于数字化广播所开辟的新的可能性、国际化市场背景下多种媒体集团的出现以及私营部门利益在传媒领域中日益增长等因素,而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面对这些巨大的变革,我们应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与我国政治体制和传媒所有权相适应的战略举措,以迎接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挑战。
除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外,近年来,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又有一支新型媒体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那就是被称为第四媒体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兴起,给传统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1999年4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2届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在10至20年之内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更有甚者,美国合众国际社的杰姆·亚当斯在1998年就曾断言,互联网将在5年内吞没传统媒体,internet的出现已敲响了传统媒体的“丧钟”。据调查,因特网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冲击最大者当属电视。美国青少年在计算机前花费的时间要大大超过在电视机前消磨的时间。正如比尔·盖茨所形容的那样,这是一场“眼球之争”。据说盖茨本人从不看电视,他坚信欲知天下事只需看电脑,电脑必将取代电视。网络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的出现就标志着传统媒介的灭亡。首先,现在的网络自身仍存在不少缺陷:因特网有限的带宽使视频信号的传送无法实现,并且限制了图片、动画和其他可用的非文本形式素材的应用;另一方面,令人沮丧的响应速度也降低了网络服务的深度与丰富性。而低像素的显示器使读者的阅读速度比正常速度要慢25%,因此,网页一般都尽可能少地使用文字。这就是为什么报刊的网络版和电视节目的点播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问题在未来的5至10年间将大大改观,传统媒介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因特网是没有国界的,媒体面对的受众将不仅仅是本地区的,也不限于国内的(尤其是在各种优良的互译软件问世后),而是面向全球亿万人这一巨大的受众群体,从而在全球形成媒介自由争夺受众和跨文化传播的态势。其次,传统媒体一般是传播与接收同步进行,特别是广播电视,你什么时候播什么节目,我才能在什么时候看(听)什么节目,这就是被动式接收。而网络媒体则可以做到你什么时候想看(听)什么节目就可以在什么时候调阅,是主动式接收。第三,传统媒体是我传播什么你接受什么,而新媒体则是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双向交流的数字传播媒体,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的“智能”,向受众提供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使受众成为信息的交汇中心。第四,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使市场空间变得更加窄小,“广播”变为“窄播”,媒体只有将内容锁定在特定的受众群身上才能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个人也可以用因特网从全世界收集资讯,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向媒体巨头叫板。第五,在未来的媒体中,竞争和碰撞将造成相互渗透和整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媒体的界定模糊了。这种“媒体嫁接”将有力地促进传统媒体之间的“联姻”,推动媒体的集团化、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媒体的内部经营机制也将随之变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将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首先是传播理论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包括基础理论甚至新闻的定义都将有重新考虑的可能。其次,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未来的传播媒体将越来越需要专业人员,交互媒体比被动的媒体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再次,具有高度自由开放特性的网络传播目前还处于十分无序的初始时期。它一方面摆脱了许多传统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制约网络污染?如何完善网络法制?如何遵循职业道德?如何形成良性竞争?这些对于新媒体的创立者和接受者都是一个个新难课题。
1999年2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信息传播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以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大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积极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可见,新媒体的崛起不但受到了新闻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决策者和领导者的极大关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是新世纪的一个主要特征,世界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征程——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全球信息网络系统。历史经验表明,不能利用新的信息、电子数据处理和电信技术的国家,势必在全球传播领域蒙受发展缓慢之苦。历史同时还告诉我们,一味屈服于全球市场机制的国家很可能丧失自己的个性意识,丧失自己的文化。很显然,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我们必将迎来一个令人憧憬、几近完美、理想的信息传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