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金山学校 河北秦皇岛 066300
摘要:小学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合力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首先就是师资问题,国家及高校一定要积极建立相关政策,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人才。其次,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只有沟通充分,才能起到对小学生的启迪作用。最后就是教材问题,高校一定要及时整理新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最新知识。只有将以上问题一一解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瓶颈。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存在问题;构建策略
引言
数学是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重要学科。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正是着眼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而开展的,教师务必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核心素养实践方法,摒弃传统教学陋习,不断总结,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丰富性。
1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处于6~12岁的童年期,年龄跨度大,心理发展变化快,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表达乃至个性品质都经历巨大变化。这说明,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而教育实践表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素质品格、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体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人文意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符号意识、数学创新意识、数学空间观念以及数感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数字、数学符号、几何图形、数学概念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对应了相应数学能力的培养,如几何图形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以及建模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2小学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教师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人才投入到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所吸纳的人才数量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低年级教育出现了教育两极化,有的地区出现了师资闲职,而另外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却发生了师资短缺的现象。除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师资分配不均的问题外,不同的学校内部也会出现一些师资分配不均的问题。首先,在传统观念中,小学只是一个接受启蒙的阶段,很多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会觉得小学的地位并不是十分重要,因此,很多教师在选择职务时并不会选择小学,而另外一些在小学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也在想尽办法把自己转到初中或高中。这种主观想法造成了大规模的师资浪费,对一些小学教师也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需要国家及高校及时制定政策对教师资源进行调整。
2.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但尽管如此,还有很多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私下交流。首先,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就是教师主观上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旦教师产生这种消极的主观想法,即使学校对教师进行强制性要求,教师也很难在态度上进行改观。除此之外,就是教师的个人时间安排的过于紧密,很多小学会出现教师学生比重不协调的现象,即一个教师需要带多个小朋友,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配极不协调,造成教师没有充足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对此,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要及时的做好调整,让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们的看法,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提升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涵养是人的内在精神品质,是使人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小学生处于增长文化知识和修养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其和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帮助学生爱上数学。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就可以把一本挂历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寻找的过程就是学习和了解年月日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些重要节日如端午节、国庆节等的由来进行讲解,使这些节日的文化意义得以彰显,非常有助于学生记住这些节日。另外,因为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那么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比赛,一个小组向另一个小组说一个节日,比如教师节,然后让另一个小组讲一讲这个节日是几月几号以及节日的内涵、节日应该怎么做,最后看看哪个小组讲的最好,教师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比赛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学生因为是在高涨的积极性下学习数学知识的,所以数学课堂自然是高效的。
3.2注重学生自主发展的培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能够认识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进而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数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学科,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问,自主交流合作,进而自主获取数学知识。有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转变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懂得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其他学生可以向讲台上的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3注重学生社会参与的引导
核心素养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其自身社会责任感如何、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如何、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不但和当前的数学学习有关,也和其未来发展不可分割。教师要增强时代责任感,懂得把培育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应有的教学探索。如在教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就可以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画出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条形统计图。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现更多中国高速发展的各项经济统计图,然后和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也会得到提升。
3.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培养直观想象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把握好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展示相关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以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电子白板开展教学,通过电子白板来呈现长方体的体积可如何度量。在教学中,教师先于屏幕中呈现一个线段,并移动屏幕刻度尺对该线段进行测量,让学生直观感知线段的长度。其后,教师于屏幕上呈现一个长方形,并测量该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知其单位面积。最后,教师于屏幕上呈现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思考该如何测量其体积。有了之前对于线段以及长方形面积的直观观察和测量,学生可由已知推未知,化抽象为具象,更好地完成知识探索,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得以培养。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践探究,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倪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2]韩宏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9(1)
[3]汪伟霞.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225.
论文作者:李秋红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