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对焦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进行分组,单日期收治的48例为对照组,选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双日期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选用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进行检查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焦虑症;作用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45-02
引言:
在社会环境变化多端的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增加,精神负担加重致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1]。焦虑症是当前发生相对普遍的一种精神疾病,其会对个体的生活状态与生理状态,产生多种负面影响[2]。但是,该种疾病在发生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以精神萎靡为主,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症状相对加重,且越加典型化。对此,必须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是临床常见的焦虑症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3]。我院相关科室的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焦虑症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效果较好。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焦虑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焦虑症的诊断标准[4];(2)两组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以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41.28±3.20)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6.2±1.0)个月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1.02±3.7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6.1±1.1)个月。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抗焦虑药物治疗,选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湖南洞庭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91,规格:10mg/片),每日1次,每次10mg,于晚饭后服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该种治疗方案需要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上出发,医护人员对其讲述焦虑症疾病的特点,分析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并且提供信息,重建认知。其中包含了综合呼吸调节法、催眠训练、放松练习、暴露疗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认知行为疗法使用前3d,1次1d,在使用后,隔天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周。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后,均需要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来对其焦虑状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HAM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在持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比较(,分)
3讨论
在近几年来,社会发展使得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增加,焦虑症的发生也越加普遍。该种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而限制其社会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工作能力[5]。为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一旦诊出焦虑症,经常会对患者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但是,药物的运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感觉功能、消化功能等。因此,临床上认为,对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不能单纯的运用药物,还需要适当的进行康复训练。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焦虑症神经疾病特点,在普通抗焦虑药物的运用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患者的认知与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相关功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运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的方案,对照组运用的是单纯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变化幅度来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然,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干预,从而有效地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宇,李万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04):146-148.
[2]刘洋,李华南,张玮,海兴华,赵娜,孙庆.非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1):2722-2724.
[3]陈月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30例[J].中国药业,2012,21(09):82-83.
[4]单金凤.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23):55-57.
论文作者:鹿伟光,通讯作者:汪长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症论文; 认知论文; 疗法论文; 焦虑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