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规范性作用_课程标准论文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规范性作用_课程标准论文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规范效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效力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自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开始,就实施统一的国家教育基准。早在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主持的教育部就公布了我国第一个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直与民国教育相伴随。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大背景下,课程标准被教学大纲所取代。在走向新世纪的今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颁行,教学大纲又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是国家规范教学活动的法规文件,生命力都在于其规范效力。之所以要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是因为课程标准在规范效力上明显优于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批判:规范效力严重不足

教学法规的规范效力,是指法规对教学的管束维度和力度。规范效力的大小,取决于法规的规范范围和规范质量。如果法规的规范范围过窄,规范质量不高,就会导致规范效力的减弱甚至丧失。

1.教学大纲的规范范围需要拓展

教学大纲规范什么?我国制定和实施教学大纲已近半个世纪,编制和贯彻中学政治课教学大纲也历经四十载,本不该这样提出问题,但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又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教学大纲本是全面规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含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法规文件,但政治课教学大纲的主体历来是只规范教学内容,只简略地规范教学任务和处理教学内容的原则,其他教学环节则一概不作规定,诸如:

不专项规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淡化目标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教学大纲既不规定分年级的阶段目标,又不规定掌握知识点的具体目标,只是泛泛地规定教学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仅有一项抽象的教学任务规定显然是不够的。

不规范教材编写。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如果说改革前政治课教材是枯燥无味的教条罗列,那么改革后政治课教材则偏重于事实与材料的堆砌,可读性与可教性的矛盾依然如故。没有对教材的规范,编审教材也就无章可循。

2.教学大纲的规范力度需要强化

在心理预期上,人们通常赋予教学大纲三大功能:一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二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三是评价教学的依据。然而,预期效力毕竟不等于实际效力。由于教学大纲在规范范围和规范力度上的局限,它的三大功能在实践中只剩其一,即编写教材的依据。一旦教材编就,教学大纲便被束之高阁。

教学大纲未能成为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大纲虽然指定教学内容,但并不在角度和程度上提供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教学大纲虽然泛泛地罗列了几条抽象的处理原则,但并不提出贯彻教学原则的大体要求,更不规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所以,凭教学大纲是无法进行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唯一依靠是教材。在使用统编教材的年代,教材部分地代行教学大纲的国家课程基准职能,教师只能依据教材而不是大纲进行教学,形成了所谓“以本为本”之实施教学的格局。殊不知,教学大纲和教材毕竟是不同的:前者是法规,是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后者只是贯彻法规的工具,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在实行“一纲多本”、“一标多本”的情况下,如果教学仍然“以本为本”,多样化的教材就会导致“标出多门”,教学大纲的法律效力就会变得有名无实,实施国家课程基准也就会流于空谈。

教学大纲未能成为评价教学的依据。教学大纲作为界定国家教育基准的法规,既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又是通过教学评价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依据。然而,由于教学大纲既不在程度和能力上规定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又不规定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欠缺评价教学的功能,最终导致实施教学评价只能通过另行制订《考试说明》(俗称“考试大纲”)来进行。这样,广大师生不得不面对两个大纲。在学校教育尚未从整体上走出应试教育模式以前,两纲分立的结果就是教学大纲倍受冷落,评价教学只能“以纲为纲”,考试大纲在实际上代行着教学大纲的评价职能。

二、课程标准革命:规范效力取得突破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范效力的提高,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在世纪之交,为下个世纪的中小学编制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此,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新世纪的时代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同时,课程标准又是为克服教学大纲的弊端而编制的,它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根据现代教育教学制度(教材编写与审定制度、教学评估与督导制度等),改革和完善规范职能和规范方式。

1.目标意识突出

国家在主持编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时,有一个共同的考虑,即着力强化目标意识。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专门做出完整明确的规定,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制也不例外,特别强调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两个课程标准都在序言中规定了各自的学科课程目标;都在分年级展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前提出了年级阶段目标;都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提出了知识具体目标。在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上,两个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分层要求;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很明显,这一基本思路一方面强调德育总体目标的统帅地位,强调发挥它的导向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德育总体目标,也就是作为学校德育主要途径的思想政治课的总体目标,两课的学科课程目标、年级阶段目标、知识具体目标都要体现、贯彻总体目标。另一方面,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与层次设计,既方便操作,又有利于发挥整体效应。不论是哪个层级的目标,课程标准都统一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三个层次。

2.素质教育强化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思想政治课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课程标准为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利用、教学评价导向上,都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一,从素质的内涵看,它包括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次要素。不论是学科课程目标、年级阶段目标还是知识具体目标,课程标准都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第二,从素质的外延看,它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结构,强化了心理品质和法律意识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接受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第三,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生存环境和未来角色定位出发,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初二课程专门设计了公民与法律板块,按照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顺序,从公民人身权利切入,落脚于维护国家利益,由近及远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高一课程突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改成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置了企业和经营者、产业和劳动者、税收和纳税人、银行和公民储蓄、市场和消费者等学生主体课题,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同国家意志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3.教学实施细化

实施教学的客体对象是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完善教学内容,而在于力图为掌握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可操作、可检测的标准,为编制这种标准开辟了一条教育分类学的思路。它一改教学大纲在这个环节上的粗制滥造,不仅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要点的讲授程度提出了具体标准,而且把这种知识、能力、觉悟上的要求一概细目化为各种具体作为,并通过指导某件事的操作体现能级上的水平要求。众所周知,以前只是地方性的教学考试法规文件进行过教学目标分类,全国性的教学法规文件还没有一个引入过教学目标分类标准,课程标准是第一次制定教学目标分类的国家标准。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载体,是实施教学最基本的工具。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在质量规格上,要求教材必须正确反映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科学,结构严谨;在叙述风格上,提倡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特色和多样化;在版式设计上,倡导新颖活泼,美观大方,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

实施教学就是按照教学原则,运用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为此,课程标准除了通常那样规定教学原则外,还特别规定了教学方法、教学用具等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课程标准强调要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强调要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强调教法与学法相结合,强调课堂知识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调控教学过程的手段。课程标准鉴于教学大纲忽视教学评价的弊端,力图改变师生面对两个大纲的困境。它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规定,基本上解决了检测什么、检测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取代了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的规定。它规定了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强调教学评价要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维护课标效力:急切呼唤共同行动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颁行,对重塑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化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效力。然而,课程标准的法规效力仅有理论上的“规定”是不够的,它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力行,否则也会像教学大纲那样只有预期效力而没有实际效力。因此,教育教学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要增强执法意识,共同维护课程标准的规范效力。

1.教材要依法编选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组织和表达,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可见,教材编选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条是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原则,一条是有利于教学的原则。教材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应该而且只能反映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体现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自觉维护课程标准的权威和效力。如果教材编选离开课程标准,另立门户,就仍然不能解决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避免“多、难、深”的问题,就会再次将课程标准置于类似于教学大纲的尴尬境地,就会再次出现“以本为本”之实施教学的格局。比较现行新教材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点,两者不一致的现象并没有完全避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应该便利师生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便利教师把握、讲授教学要点,便利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为此,教材编选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科学通俗的表达方式与新颖合理的版式设计。

2.教师要依法执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必须依法执教。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把握课程标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导向,实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基本要求的研究。编制课程标准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如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是否完全对应?如果不对应(只有教学内容没有基本要求)又该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广大教师去研究,寻找解决办法。有的问题只是课程标准的一种倡导,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努力只是一个方面,要避免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多、难、深”等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同作战,需要具体研究、落实。其次,要研究教材编写。研究教材编写不仅是教材编写者的职责,也是教师的工作。只有研究和理解教材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把握教材,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只有研究和认识了教材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推动教材改革,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再次,要探索教学原则和方法。要知道教学原则的内涵和贯彻教学原则的大体要求,研究落实教学原则的实施环节。要知道各类教学方法的要求,善于选择教学方法,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要细致了解教学常规,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3.评价要依法实施

在实施教学大纲的年代,教学评价是根据各级各类考试大纲进行的,命题的依据实际上就是教材。课程标准出台后,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中和高校的招生考试以及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毕业会考中的思想政治课考试命题范围及程度、难度,均要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规范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也就规范了评价内容和考试范围;专题规定了“学习评价与考核”,规定了评价的目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也就在理论上排除了另行制定和实施考试大纲的可能性。就是说,教学评价必须也只能按照课程标准施行。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规范性作用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