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微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_王艳艳

浅析高中地理微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_王艳艳

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市第七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学生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的出现,使核心素养不再是纸上谈兵,更加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优势教学资源共享,但同时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影响了微课的效果。高中地理微课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拒绝“单打独斗”,重视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品牌效应。鉴于此,本文是对高中地理微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现状;发展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任务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例片段的教学视频,同时也体现了该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所用课件。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学,但又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教学资源。我们不断地对微课进行应用和研究,有关微课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说法多样。在胡铁生研究员观点的基础上,有两大学者的观点被大家所认可:一是黎加厚的“微课”,利用10分钟以内的时间,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内容短小,集中讲述一个问题;二是张一春的“微课”,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要进行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多媒体形式开展,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简短而完整地展开教学。

二、高中地理微课发展现状

1、高中地理微课的发展

微课具有内容少、时间短、知识容量少、使用方便、主题明确、情节具体、画面生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加上趣味性的创作、多样性的传播,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能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微课开展的目的大多是参加相应教育部门承办并由第三方提供平台的比赛。就2016年的数据而言,北斗启星网络地理社区提供平台,先后举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明市、辽宁省和湖南省的高中地理微课大赛,仅辽宁省高中地理参赛作品就有235件之多。从内容上看,必修一中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内容较集中,其中热力环流和冷暖锋是热门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各地方教育局、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市级、县级的微课比赛。在比赛机制的驱动下,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品质量也比较高。

2、高中地理微课存在的问题

形式上,微课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传统教学内容中截取某一部分进行录制,最后再制作成微课,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未做太大改动,使得微课成为传统教学的缩影,而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不新,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难以体现它应有的价值,教师的辛苦录制也是徒劳。

内容上,题材多集中于必修一的内容,也就是自然地理部分。自然地理内容在录制微课过程中可操作性强,但也难免会出现与传统教学一样照本宣科的现象,并未突出微课的优势。而且多数内容拘泥于教材,就书论书,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就目前情况来看,微课内容多为新授课,即使出现复习课,也多面向高考,忽略了学业水平测试环节。

从微课的用途来看,大多教师仍以参加比赛为目的,这也是大多省份的主要操作方式,只有北京等少数地方,录制微课的目的才是直接帮助教学。比赛这种形式固然重要,不仅能促使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还能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但微课何时能够常态化,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与“学”存在脱节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比赛背景下,教师们精心准备微课,展示在相应平台上,浏览者为比赛的专家评委以及地理学科的教师,而真正的受众群体———学生,则很少或根本没有浏览这些微课资源,造成严重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如何提高微课的影响力,打开市场,这是相关教育部门、教师和第三方平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中地理微课未来发展趋势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如何使微课吸引学生,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呢?微课必须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方面,要涉及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和技能点要全覆盖。另外,微课内容切勿老套死板,就事论事,微课应从生活事、身边事入手,将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提高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释,进而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地”有“理”,这才是地理的魅力。例如,工业区位选择的导向型,五种导向型的例子是教材直接给出的,想要学生真正理解,一定要找到生活实例。我们生活在大连,于是我就设置了“舌尖上的大连”环节,从“吃”入手,利用大连的海参和黄桃罐头来打开原料导向型的学习思路。

现今的微课形式较为单一,录制工具为专业的录屏软件、电脑和麦克风,教师通过鼠标操作完成,录制地点多为安静的室内场所,所用素材也大多是成品或半成品。想要达到吸引学生的效果,仅仅利用以上形式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微课要强调原创的形式,教师可以走到室外,利用手机将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所见所闻拍摄下来,如外出旅游看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和产品,以及地带性的农作物等。除此之外,自然地理部分原创的操作性更强,如冷锋、暖锋知识点中有关锋前、锋后的问题一直是个难点,教师可以亲自画图,边画边讲,利用手机记录整个创作过程,以此完成微课的制作。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对考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后的微课制作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侧重学业水平内容的复习,通过微课的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拒绝“单打独斗”,重视资源整合

现阶段的微课尚未形成体系,大多是教师为参加比赛而以个人名义录制的,不仅内容分散,参与度也远远不够。想要形成完整的微课知识体系,并不断发展提高,就要拒绝“单打独斗”。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微课创作的道路上,一定要集百家之长,不仅要重视与本校同事的合作,还可以跨校,形成协作小组,分工合作,通过资源整合来完善微课的知识框架,对同一内容优中选优,选出最佳的作品,以供学生学习。例如,辽宁省首届高中地理微课大赛平台就提供了协作小组的服务功能,方便教师沟通联系,利用团队力量发展壮大微课队伍。海宁中学地理组也利用脍炙人口的歌曲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填词创作,制作了多首广泛流传的曲目,这就是集全体智慧,共同制作地理学习产品的最好案例。另外,教师应将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人教版、湘教版和鲁教版),探讨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资源整合,互取精华,共同进步。

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改革中做好教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恰恰助力了这种观念的转变,将纸上谈兵变成了每位教师的身体力行。微课绝不是昙花一现,它是新课改的重要成员,也是地理学科的一员大将。地理学科虽小,但不弱,“小微课,大作用”,微课的出现将为高中地理的发展锦上添花,两者相辅相成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徐志华.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高考,2017(33): 174.

[2]吴雪扬.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吴初华.高中地理微课设计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186-187.

[4]季丽娜.探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路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6):90.

[5]林凤鸣.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7.

[6]郭艳.基于知识点的高中地理微课程体系构建[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5):11.

论文作者:王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地理微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_王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