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人民医院155600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药物流产致不全流产大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我院行药物流产266例中117例不全流产出血量超过100毫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成大出血的原因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做好药物流产大出血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17例药流致大出血以疤痕子宫、孕囊较大造成不全流产影响子宫收缩是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站药流妇女一旦出现大出血,就立即采取清宫术止血,疗效满意。结论:护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应急能力,密切观察药物流产妇女,严格遵守用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确保药物流产妇女的生命安全,对药物流产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教育。
【关键词】药物流产;大出血;护理;妇女
药物流产是米非司酮(25㎎∕片)和米索前列醇(200微克∕片)配伍终止早孕(以下称药物流产)。以其痛苦小、方法简便、损伤轻等优点,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育龄妇女接受。我站对非意愿妊娠的早孕妇女以药物流产为主。
1 护理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站就诊的早孕且自愿要求进行药物流产的妇女,均为非意愿妊娠,经医务技术人员讲解药物流产的优点,行药物流产终止早孕266例,出血量超过100毫升117例,发生率为43.99%。年龄在18~45岁,身体健康,无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禁忌症,月经周期规律(25~35d),停经≤12周,妊娠囊≤7.5㎝×4.5㎝×3.8㎝,服药前做血常规、血凝、心电图、肝功能等在正常范围,经妇科检查、尿HCG测定阳性并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1];保证能定时回访。
1.2方法
服药方法口服3天药即第1、2天晚上7点空腹服米非司酮2片(50㎎)2小时后再进食,第3天早上9点空腹2片,45分钟后再服米索前列醇600微克,3小时后再进食,在留观室观察6~8小时。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严密观察药物流产妇女的各种变化,做好清宫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准备。
2 护理措施
2.1 药物流产前的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在药物流产前都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护士要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细致的讲解药物流产的过程及配合要求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与药流妇女的沟通了解其不安和担心的问题,以解除她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对药流妇女的心理健康予以关注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告知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早孕反应,少数会出现发热、面部潮红、手掌麻木瘙痒等症状,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后可能有腹部和腰部的疼痛,这些都是用药反应,让药流妇女不要紧张,以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
2.2药物流产中的护理
护士随时都要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包括药品、氧气、输液设备、血压计、听诊器等,做到定期检查并记录,及时补充所缺的各种急救物品。术中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在施行护理操作前向药物流产妇女说明目的,取得合作,如静脉穿刺、摆放位置等先要主动问候,减轻紧张,增强信心,使患者在平和的心态下配合医生完成大出血的清宫止血术。
2.3 药物流产后的护理
胚胎组织清出后需在站上留观1小时,若阴道流血不多又无其它不适可以回家休养。同时护士告诉药物流产妇女回家后要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多少,有无胚胎组织排出,最初2~3天,阴道会有少量流血,如发现出血量很多或持续不净,立刻到本站复诊,及时清除子宫内残留的胚胎组织,以减少出血;2周内不做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进食富有营养食物;要注意会阴的清洁,阴道流血未净时禁止盆浴和性生活;流产后可能很快恢复排卵,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一旦发现避孕失败或未避孕于性生活后三天内尽早服用左炔诺孕酮片(毓婷)进行紧急避孕[2],以免再次妊娠。告诉育龄妇女药物流产虽是非创伤性有效终止早孕的一种补救措施,但它毕竟是流产对身体也是一种损伤,不是避孕方法,应尽量避免。
3 护理结果
117例药物流产致大出血以疤痕子宫和孕周较大造成不全流产是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占药物流产率的43.99%,护理人员要做到密切观察药物流产妇女,一旦出现大出血及时告诉医生,立即采取清宫术止血,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对117例药物流产不全致大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认识到药物流产已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计划生育部门和相关部门都要加大各种避孕方法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引导广大育龄群众结合自身生理,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4.
[2] 林素玲.曾光等.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2011.19(9)543
论文作者:张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药物流产论文; 妇女论文; 育龄论文; 不全论文; 清宫论文; 早孕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