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张文涛末句十八家考_袁枚论文

清人论张问陶绝句十八家考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人论文,绝句论文,八家论文,论张问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问陶(1764—1814)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全国著名的四川籍诗人。钱钟书先生说: “袁(枚)、蒋(士铨)、赵(翼)三家齐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类,……宜以张船山代 之。”[1]王英志先生说:“纵观整个乾嘉时期性灵派众多诗人,可与袁、赵鼎足而立为 性灵派三大家者,唯有张氏。”[2](序)足见张问陶在巴蜀文化乃至清代诗学中具有 重大的研究价值。最近读到胡传淮先生编著的《张问陶年谱》[3],其谱正文部分详述张 问陶的生平,附录部分列有“正史、方志、族谱、诗话、诗集中有关张问陶的资料”,收集 资 料虽然比较丰富,但是遗漏仍然颇多。比如清人论张问陶绝句,该书所收的便只有一两 首。笔者根据郭绍虞、钱仲联、王遽常编《万首论诗绝句》[4]和其它资料,检得清人(含 近代)论张问陶绝句十八家,加以考辨论列。目的一方面在于补充胡氏《年谱》之缺,另一 方 面也可以印证张问陶在清代诗坛的不同凡响。

一、方于榖

方于榖,字石伍,号拳庄,安徽桐城人。生活于清嘉庆时期。著有《道花斋诗钞》。其有 《仿渔洋论诗绝句四十首》,论张问陶的一首云:

一唱黄鸡梦已空,虎邱山下落花风。

为君检出呕心句,多在连云栈道中。[4](P.679)

诗下有小注云:“张问陶诗以前后入栈诗为最。”张问陶晚年寓居于苏州虎邱山下的乐天 天随邻屋,此诗提到“虎邱山下落花风”,说明作于张问陶去世之后。方于榖认为,张问 陶 平生最好的诗作是前后经过栈道所写的诗作。这一体认是很有见地的。栈道是古代连接秦、 蜀两地的交通要道,从陕西宝鸡起,至四川梓潼七曲山止。道路蜿蜒曲折,穿越峭壁悬崖, 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傍山临水,奇险无比。张问陶前入栈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 (1789),时年二十四岁。三月在京师参加会试,落第回川,五月到达宝鸡,有《望栈道作》 ,过栈道途中有《七盘岭》,写尽栈道奇险,到达梓潼时有《出栈》诗云:“马嘶人语乱斜 阳,漠漠连阡水稻香。送险亭边一回首,万峰飞舞下陈仓。”钱仲联《清诗三百首》评云 :“前二句写出栈后令人神怡的景色,后二句从回头仰望中写出万峰之险,有笔飞墨舞之慨 。”张问陶的后入栈诗,主要指嘉庆三年(1798)三十五岁作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 鸡县题壁十八首》,这是盛传天下的名作。张问陶的学生崔旭在《念堂诗话》卷二中说:“ 船山师《宝鸡县题壁》诗十八首,一时盛传天下。”潘清《挹翠楼诗话》云:“张船山太史 诗纯用白描,《宝鸡题壁》十八首,久已传播人口。……皆自出新意,独写性灵,真不为古 人束缚者。”[5](P.6754)观各家所评,知方于榖与清代大多数诗评家所见略同。

二、张鸿基

张鸿基,字仪祖,号砚孙,江苏吴县人。生活于清道光时期。著有《传砚堂诗集》。其有 《论本朝各家诗二十首》,论张问陶的一首云:

戎马关山别梦惊,天将诗料富先生。

忧时怀抱伤心泪,一代风骚变雅声。[4]

此诗前两句说,张问陶身逢席卷五省(川、湖、陕、豫、甘),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之 时,战乱流离,民不聊生,这是国家之不幸,却是诗家的大幸,可谓“天将诗料富先生”。 后两句说,张问陶本着爱国忧时的怀抱,写出诗坛的变雅新声。王陪荀《听雨楼随笔》卷二 说:“嘉庆己未,有人钞《宝鸡题壁诗十八首》传观,忧心家国,豪宕感激,始知有船山张 问陶先生。”[6]尚镕《三家诗话》说:“张船山之诗,多近袁、赵体,亦能自出新意。 其《宝鸡驿题壁十八首》,力诋将帅养痈,与云松(赵翼)《拟老杜〈诸将〉十首》同一忠 愤。”上述两家与张鸿基一样,都感受到张问陶诗歌的忧时爱国情感特色。

三、林昌彝

林昌彝,字惠常,号芗蹊,侯官人。道光进士。著有《衣讔山房诗集》等。其有《论本朝 人诗一百五首》,诗下有小注云:“金元裕之、本朝王渔洋、袁简斋、蒋笤生诸公,均有论 诗,有尽当人意者,亦有不尽当人意者。余有论本朝人诗一百五首,自顺治至咸丰凡一百八 人。其人存者不与,目所未见者不与。一隅之见,亦不能尽当后人之意也。谬为诸君子许可 ,因录之以俟世只知音者。”论张问陶的一首云:

汩汩词源汝汉来,五言真足冠吟台。

歌行窥见三唐未? 坛坫难称大将才。[4](P.1023)

此诗次句下有小注云:“船山以五言古、五言律为最。”林氏认为,张问陶诗笔调流畅, 象 汝水汉水那样汩汩滔滔,一泻千里。就诗歌体裁分析,张问陶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都写得很 好,但是七言(包括杂言)的乐府歌行体,则不入三唐格式,所以,张问陶在诗坛难称大 将之 才。林氏对张氏的评价尽管偏低,但他是从艺术形式方面作的具体分析,因而仍然值得研究 者重视。

四、黄维甲

黄维甲,字笏堂,湖南善化人。生活于清咸丰时期。著有《报晖草堂诗集》。其《读张仲 洽船山诗集》二首,其一:

十五吟诗五十编,一千余首万人传。

继声袁蒋齐名赵,各有人间翰墨缘。

其二:

不依门户不矜奇,岂独香山老妪知。

悟得水流花放意,移人终是性灵诗。[4](P.1292)

黄维甲是一位擅长写作论诗绝句的诗评家,其《论诗绝句·小序》云:“元遗山论诗多主 严刻,国朝王新城效其体,立论较精。若袁仓山、宋于庭诸公,专论近人之诗,亦皆抒其所 见 。春日课余,悉取《三百篇》以下,迄于唐末诸家诗读之,心有所得,辄着之于篇,凡四十 二首,仍遗山之名,题曰论诗绝句。”第一首“十五吟诗五十编,一千余首万人传”两 句,概括《船山诗草》的编辑过程。张问陶在嘉庆十三年(1808)作《船山诗草目并叙》云: “自十五岁乾隆戊戍年始,至四十岁嘉庆癸亥年止,共二十六年,得诗三千五百五十二首, 删存一千七百四十六首,分为十五卷。其甲子四十以后诗,另卷附后。观存者之有不必存, 知删者之有不应删矣。惬心之事,难哉!”[7](卷首)张问陶编集之时,为四十五岁,黄维 甲说“五十编”,是举其成数而言之。“继声袁蒋齐名赵”,论定张问陶在诗坛的地位,认 为张问陶是继承袁枚、蒋士铨并与赵翼齐名的性灵派诗人。“各有人间翰墨缘”,则需要 作小小的订正,因为张问陶只是与袁枚有书信往来,与赵翼则是晚年谋面并结为忘年之交的 好友,至于蒋士铨,则与张问陶素无往来。第二首诗意在表彰张问陶诗平易自然,能够移人 性情 的特色。

五、李绮青

李绮青,字汉父。归善人。生活于清咸丰时期。著有《倦斋吟稿》。其有《论国朝诗人》 绝句十五首,论张问陶的一首云:

千程一泻若奔湍,倚马从容草万言。

自谓不知唐汉魏,时人误道学随园。[4](P.1311)

此诗前两句表彰张问陶诗才敏捷,思如泉涌,文笔流畅,后两句谓根据张氏自己的意见, 不 必依傍袁枚的门户,可以自成一家。张问陶曾有《颇有谓予学随园者笑而赋此》一诗,声 称自己之诗并非有意学袁枚:“诗成何必问渊源,放笔刚如所欲言。汉魏晋唐犹不学,谁能 有意学随园?”[7](卷十一)张氏的自我表白,李绮青是深信不疑的,但我们是否能够相信 呢?我们认为张氏所谓“谁能有意学随园”,恐怕不是说“不学随园”,而是说“有意学反 而学不到”,换言之,张氏认为性灵派诗人不需要标榜家门,只要直写性情,言所欲言 ,也就是随园一派诗人了。再从张问陶《冬夜饮酒偶然作》一诗来看,张氏申明:“先我 生古人,天心已偏爱。即以诗自鸣,亦为古人碍。我将用我法,独立绝推戴。本无祖述心, 忽已承其派。”[7](卷十一)即使张问陶对袁枚本无祖述之心,但他事实上已经承接了袁 枚的性灵一派,则是文学史上不刊的史实。

六、王楷

王楷,字雁峰,湖南长沙人。同治庚午(1870)进士,官至云南普洱知府。著有《听园诗钞 》。其《读张船山先生诗稿》云:

近体空灵小得名,古风惜少气纵横。

分明欲学随园派,不学随园是矫情。[4](P.1406)

诗下小注:“稿中有‘谁能有意学随园’句。”余云焕《味蔬诗话》云:“张船山诗清峭 拔俗,游戏之笔更为擅长。出守莱州后,意境消阻,文通才书。王雁峰《读船山诗》云:‘ 近体空灵小得名,古诗惜少气纵横。分明欲学随园派,不学随园是矫情。’盖船山自评 有‘谁能有意学随园’句也。”[5](P.6756)“矫情”之评,自属过分;但其指出船山“ 欲学随园派”,则是有见地的。《清史稿》卷二七二《张问陶传》记载张问陶“始见袁枚, 枚曰:‘所以老而不死者,以未读君诗耳。’其钦挹如此。”其实,张问陶一生中并未与袁 枚见过面,两人只是文字之交。史臣乃是误读张问陶一首诗题而产生误会。张问陶《京朝集 》载一诗题云:“癸丑(1793)假满来京师,闻法庶子(式善)云:同年洪编修亮吉寄书袁简斋 先生,称道予诗不置。先生答书曰:‘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 诗犹未见耳。’感先生斯语,自检己酉以来近作,手写一册,千里就正,以结文字姻缘。书 毕,并上绝句一首。先生名满天下,颂赞之词日满耳目,此二十八字不过留为吾家记事珠而 已。然他日有为先生作志传者,欲形容先生爱才之心老而弥笃,即引予此诗以为佳证,不又 为后人增一段诗话耶!”其诗云:“先生八十方知我,不死年年望寄诗。迭纸细书三百首, 邮筒飞递未应迟。”[7](卷十一)袁枚也有《答张船山太史书》记载此事:“诗人洪稚存( 亮吉)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信来,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并寄两人仿昌黎《二鸟 》七古诗,奇趣横生,读之蹲蹲欲舞。当即抄付梓人,刻入《随园诗话》久矣。但闻执事已 请假还蜀,未知何时得通芳信,心犹拳拳。不料中秋前十日,于王葑亭给谏家接到《见怀》 二十八字,意味深长,有邢颙言少而理多之妙。更附名纸三版,表翰林衙门 饩羊告朔 之思,可谓古之人欤?古之人也。读《推袁集》一册,命名先不敢当。虽大君子舍己从人, 以谦虚为坐荐,游戏标题无所不可,而当今作者如云,万目骙骙,得毋诧执 事之认符拔为麒麟,拜票客为大将乎?损执事之名,折野人之福,千万以换去为祷。然以执 事 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8]由上述材料可 以见出,张问陶对袁枚的确是非常推崇,其送袁枚的诗册更是题名为《推袁集》。二人虽然 相距五十年,实在是互相推崇,同声相应,同气相投的忘年之交。另外,此诗前两句认为张 问陶诗近体胜过古体,时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引《听松庐诗话》 批 评其古体诗说:“船山诗生气涌出,生趣飞来,古体中时有叫嚣剽滑之病,当时随园名盛 ,以游戏为诗,船山亦未免染其习气。”[5](P.6751)孙桐生在《国朝全蜀诗钞》的《张 问陶小传》中则对其古体诗、近体诗一并推崇:“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 , 不可端倪。近体超妙清新,雅近义山。古体奔放奇横,颇近太白。卓然为本朝一大名家,不 止冠冕西蜀也。”

七、路朝霖

路朝霖,字访,贵州毕节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授东乡知县,历 官河南候补道。著有《红鹅馆诗钞》。其《夏夜读船山诗》云:

栈云峡水寂无声,写入诗篇极有情。

夏夜读来当游志,“眼中历历记经行”。

门第乌衣爱苦吟,袁洪王赵订知音。

功名毕竟承平好,人说神仙是翰林。[4](P.1453)

第一首“眼中”句下有小注:“遗山句。”这是用元好问诗句来咏叹张问陶的例子。张问 陶的入栈诗和出峡诗不少是山水游历诗中的名篇,入栈诗上已述及,其出峡如乾隆五十八年 (1793)作《巫峡同亥白兄作》云:“云点巫山洞壑重,参天乱插碧芙蓉。可怜十二奇峰外, 更有零星百万峰。”诗人时年三十岁,与兄张问安一起出峡,其诗把巫峡描绘得花团锦簇, 生意盎然。第二首写张问陶在翰林院时的诗友交往生活。“门第乌衣”说张问陶出身名门, 是康熙时名宰相张鹏翮之后。“袁洪王赵”,指袁枚、洪亮吉、王芑孙、赵翼。其中袁枚与 张问陶只是文字之交,并未谋面。洪这吉字稚存,与张问陶为平生知己,张赠洪诗云:“异 姓相逢疑骨肉,同朝知我耐饥寒。”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又号铁夫、楞伽山人,长州 人。举人,官华亭教谕。其夫人曹贞秀,字墨琴,亦工诗善画。张问陶赠王芑孙夫妇诗云: “破空奇语在能真”,“房帷写韵有传人。”赵翼晚年过访张问陶时年已八十七岁,张问陶 赠诗云:“公惜登科我未生,忘年何意订鸥盟。诸天许见真头面,一笑都含古性情。落落孙 (星衍)洪(亮吉)皆后起,遥遥袁蒋旧齐名。三朝日月无私照,留下诗人咏太平。”

八、郭曾炘

郭曾,字春榆,号匏庵,福建侯官人。光绪庚辰(1880)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 户部主事,官至典礼院掌院学士,著有《匏庐诗存》。其有《杂题国朝诸名家诗集后》一百 二十二首,论张问陶的一首云:

老船诗格似袁丝,莫怪邯郸学步疑。

赖有梅花亲写照,孤高从未合时宜。[4](P.1496)

此诗论张问陶诗歌风格虽然与袁枚相似,但张问陶对袁枚并非是邯郸学步,而是有自己的 独特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张问陶曾经宣称“谁能有意学随园”,而且体现于张氏在他的八首 《梅花》诗中表现出来的孤高性格。张氏《梅花》诗有句云:“一杯随意卧烟霞,为汝名高 酒易赊。自誓冬心甘冷落,漫怜疏影太横斜。”“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 照影别开清净相,传神难得性灵诗。”郭氏认为,这些梅花诗无异于为张氏自己写照,具有 如梅花般孤高绝俗性格的诗人是绝不会轻易依傍门户的。

九、陈衍

字叔伊,室名石遗室,福建侯官人。光绪壬午(1882)举人,官至学部主事。著有《石遗室 集》。其有《戏用上下平韵作论诗绝句三十首》,论及张问陶的一首云:

宝鸡题壁一诗豪,枫落吴江张问陶。

剩有雨村诗话在,芷塘瘦句落三刀。[4](P.1512)

此诗合论张问陶、李调元、祝德麟三位诗人。“枫落吴江”的典故出自《新唐书》卷二○ 一《崔信明传》:“(信明)尝自矜其文,谓过李百药。(郑世翼)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 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 ’投诸水,引舟去。”陈衍引此典故意在表明,他认为张问陶《宝鸡题壁》诗的确豪壮,但 全集中其它诗作不能与《宝鸡题壁》相称。我们认为张问陶固然是追求警句的诗人,因为他 在《论诗绝句》中说过:“人口数联诗好在,不灾梨枣亦流传。”不过,张问陶并不是崔信 明那种只有警句而无全篇的诗人,全集中好诗甚多。陈衍站在宋诗派的立场上,对张问陶的 评价过于苛刻。李调元《雨村诗话》有两卷本和十六卷本的区别,两卷本是评论古代诗人诗 作的,十六卷本是评论当代诗人诗作的。[9](自序)祝德麟是李调元的好友,李调元在《 淡墨录》中记载:“祝德麟,字芷塘,海宁人。十四岁,中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举人。 有神童之名,风姿韶秀若处子。二十八年癸未(1763),与余同登进士,入翰林。出赵云松之 门。时年方十七,姿态横生。云松以诗赠芷塘,有‘绝艳不须施粉白,高才直觉出蓝青’句 。时翰林中呼为祝小姐。会殿试同寓,时人又有‘跌宕风流祝小姐,飞扬跋扈李将军’之谑 。”“落三刀”的典故出自《晋书·王濬传》:“濬梦夜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 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薄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州者,明府其临益州 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后来“落三刀”被用作升迁的代词。陈衍用这个典故,意 谓祝德麟本来只会写作瘦句,由于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大肆标榜吹嘘,祝之诗格也就升 等了。陈衍的这一说法并不公正,祝德麟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不待李调元 的吹嘘而始重。如王文治(梦楼)《题祝芷塘诗卷后》云:“月露风云不受尘,乱头粗服见天 真。渠侬生小苏堤住,合与东坡作后人。”[4](P.449)

十、徐嘉

徐嘉,字宾华,号遁庵,江苏山阳人。光绪间诸生,官昆山教谕。著有《味静斋诗存》。 其有《论诗绝句》五十七首,论及张问陶的一首云:

南华速藻采斓斑,画亦南宫北苑间。

后起词林擅三绝,横流沧海又船山。[4](P.1592)

诗下小注:“张天扉《南华诗钞》、张问陶《船山诗钞》。”此诗谓张问陶与张天扉一样 ,都是以诗书画三绝享誉艺坛的文豪。袁行云在《清人诗集叙录》中说:“问陶之诗,专主 性灵。……干、嘉间蜀人好谈《周易》,学术、诗文,均无所长。问陶以‘郑虔三绝’名冠 当时,不独为蜀争光,百年来海内文人,亦沾沾言之不已。”胡传淮在《张问陶年谱》中说 :“诗书画三者,船山一人兼擅,青史褒荣,可谓船山‘三绝’。‘墨光都借性灵传’,‘ 性情图画性情诗’,船山书画与他的诗歌一样都是性灵的表现,描绘了他所处的时代和不平 之鸣,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10](P.139)

十一、傅世洵

傅世洵,室名韵墨斋,武冈人。《蜀秀集》卷八载其《论蜀诗绝句》十四首,论张问陶云 :

弱冠闻君已出群,中年阅历老弥真。

旁人漫哂无余味,三百年来见此人。[4](P.1609)

此诗表彰张问陶弱冠年华已崭露头角,中年以后阅历愈丰富,情感愈真挚。旁人讥笑攻击 张诗坦白直露,没有余味,那是徒劳无益的。因为蜀中文苑自从明代杨升庵以来,才出现张 问陶这样杰出的诗人。

十二、范溶

范溶,字秋水,室名粟粒园,堇县人。著有《论蜀诗绝句》,载《蜀秀集》卷八。论张问 陶云:

汉魏盛唐俱不学,性灵自喜碎虚空。

阿连纵解生春草,格韵终须让谢公。[4](P.1612)

此诗将张问陶与其兄张问安作对比评价,认为张问陶好比谢惠连,张问安好比谢灵运,阿 弟诗学不及乃兄。范溶也有绝句论张问安云:“昌榖苏门今不见,风怀澄淡更谁知?梧桐夜 雨灯前读,道是韦郎五字诗。”范溶之说只是他一己私见,大多数学者认为张问安诗学不及 张问陶。王陪荀《听雨楼随笔》卷二评价张问安云:“工诗,清新超拔,不及乃弟。”胡传 淮《张问陶年谱》评云:“船山以才气取胜,亥白以学力见称。船山为诗主性灵,为诗人之 诗;亥白尚研炼,乃学人之诗。船山最具诗人气质,是狂士,是诗人中的诗人;亥白多学者 成分,是纯儒,是学者兼诗人。船山诗以近体着称,亥白诗以古体见长。船山现存诗三 千余首,亥白存诗八百余首。从整体上看,亥白不及船山。”[10](P.13)

十三、邱晋成

邱晋成,字云,宜宾人。著有《古苔精室诗存》。其有《论蜀诗绝句》论张问陶云:

楼山以后孰堪追,赖有船山笔一枝。

堪叹随园老词客,独留青眼待公诗。[4](P.1620)

“楼山”指王恕(1682—1742),恕字中安,又字瑟斋,重庆安居人。康熙辛丑(1721)进士 ,仕至浙江藩台。著有《楼山集》。沈大成《太原王先生恕传略》称其“尤爱少陵、昌黎 、义山三家诗,手自笺注,稿凡数易,丹碧斑然,暇即展玩。其它世俗声色之好,泊如也。 所着文章、词赋及奏议甚多。海内学者尊之曰楼山先生。”[11]邱氏认为张问陶是王恕之 后最著名的川籍诗人,就连袁枚这样的一代词宗,都对张问陶青眼相看。所谓“独留青眼待 公诗”,指袁枚答洪亮吉书中的话:“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 诗犹未见耳。”[7](卷十二)

十四、许愈初

许愈初,字慎之,黄冈人。有《肃肃馆诗集》。其有《论诗绝句》二十二首,论张问陶云 :

船山纯以虚灵胜,逸思清音诵未休。

远过前人赵瓯北,自卑诗格学齐讴。[4](P.1650)

此诗将张问陶的诗学成就与赵翼相比,认为张超过赵。前此批评赵翼诗最厉害的是朱庭珍 《筱园诗话》:“赵翼诗比子才虽用典较多,七律时工对偶,但诙谐戏谑,俚俗鄙恶,尤无 所不至。街谈巷议,土音方言,以及稗官小说,传奇演剧,童谣俗谚,秧歌苗曲之类,无不 入诗,公然作典故成句用,此亦诗中蟊贼,无丑不备矣。袁、赵二家之为诗魔,较前明锺、 谭,南宋江湖、九僧、四灵、江西诸派末流之弊,更增十百。实风雅之蠹,六义之罪魁也。 至西川之张船山问陶,其恶俗叫嚣之魔,亦与袁、赵相等。”[12]朱庭珍批评赵翼,连带 也 批评张问陶,因为他把张问陶划归袁、赵一派。许愈初则批评赵翼而维护张问陶,显然认为 张氏在袁、赵之外自成一派。

十五、欧阳述

欧阳述,字伯缵,号笠侪,彭泽人。光绪甲午(1894)举人,历官江苏候补道。著有《浩山 诗集》。其有《杂题国朝人诗集各一首》凡二十六首,题张问陶《船山诗集》云:

天与生花笔一枝,性灵空处气奔驰。

不曾辛苦妃豨语,终觉今宜古未宜。[4](P.1678)

此诗中的“妃豨”即“妃呼豨”,是古代乐府诗中的象声词。如《汉饶歌·有所思》云 :“妃呼豨,秋风萧萧晨风飔。”可见“不曾辛苦妃豨语”之意,就是说张问陶 没有认真钻研学习乐府体诗歌,因而他的创作虽然适合今人的欣赏趣味,但是于古人体 式仍然感觉不合拍。前此,林昌彝曾訾议张问陶:“歌行窥见三唐未?坛坫难称大将才。” 欧阳述的看法与林氏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张问陶本人对这一类指责可能并不在意,他在《 论诗十二绝句》中说:“文章体制本天生,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 须争。”又在《颇又谓余诗学随园者笑而赋此》中说:“诸君刻意祖三唐,谱系分明墨数 行。愧我性灵终是我,不成李杜不张王。”

所以,这种“今宜古未宜”的争议是不同审美观念之间的争议,张问陶追求的只是“宜于 今”,至于是否“宜于古”则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十六、黄人

黄人(1866-1913),原名振元,字慕庵,号摩西,江苏昭文人。廪贡生。著有《石陶黎烟室 诗存》、《中国文学史》等。其有《论诗绝句》十六首,自谓:“论诗只论国朝,其名盛而 心所不喜者,等之郐以下;未见全集者,亦不赞。”涉及张问陶的一首云:

猛火烧天霹雳鸣,深山大泽聚精灵。

筝琶空秽人间耳,爱取三郎羯鼓听。[4](P.1762)

诗下有小注:“洪稚存、孙渊如、张船山、王仲瞿。”可见这首绝句是一句评价一位诗人 。黄人对张问陶的评语是“筝琶空秽人间耳”,认为张诗象筝象琵琶一样,声调激越,会污 染、烦秽普通人的耳朵,说明黄人对张问陶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万首论诗绝句》在录 黄人诗下有一则按语云:“按摩西惊才绝艳,能为王仲瞿、龚定庵之诗。遗集未刊,兹从稿 本中录得论诗绝句十六首。”原来黄人心仪的诗人另有其人,因而他对张问陶评价偏低就无 足怪了。

十七、林思进

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四川华阳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本考察教育,辛亥革 命前官内阁中书,入民国,任四川图书馆馆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教授 。著有《清寂堂集》。其有《论蜀诗绝句》三十首,论张问陶云:

性灵空淡未容攀,后代设评漫等闲。

试问蜀中文苑里,百年谁复嗣船山?[4](P.1674)

林思进与赵熙被称为清末以来蜀中诗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这首诗可以同前此傅世洵的一诗 “弱冠闻君已出群,中年阅历老弥真。旁人漫晒无余味,三百年来见此人”合读。傅诗强调 在 张问陶之前三百年,蜀中没有出现张问陶这样杰出的诗人,林诗则强调在张问陶之后近百年 ,蜀中未能出现可以继承媲美张问陶的诗人。这一前一后的比较,就奠定了张问陶在蜀中诗 坛的重要地位。因此,尽管旁人有“漫哂”,后代有“讥评”,作为蜀人则自然应该对张问 陶的诗歌宝重、爱惜。

十八、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 子。江苏吴江人。清末秀才。光绪年间赴上海,肄业爱国学社。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 9)创办南社,任社长。民国年间,任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 常务员。著有《柳亚子诗词》、《南社纪略》等。其《罗星洲题壁》诗云:

一蒲团地现楼台,秋水蒹葭足溯回。

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13]

罗星洲在江南同里,是著名的水乡之地,也是南社同人经常集会、摆酒、饮茶、赋诗的地 方。柳亚子在此地,欣赏秋水蒹葭、池塘荷花,猛然回忆起张船山的诗句:“黄鹄特翻贞女 调,白莲都为美人开。”这是张氏《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题壁十八首》中的名句。 柳亚子认为,张诗正好借用来咏叹罗星洲的景物,于是欣然命笔,题下这首诗。柳亚子如此 熟悉张诗,说明张问陶诗作对南社诗人也很有影响。

结论

以上我们对清人十八家评价张问陶的绝句作了介绍和考察,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性的意 见,分述于下:

其一,张问陶诗学对清代乾嘉以后的诗坛影响很大,不过,清人对张问陶诗学成就的评价 是有分歧的。这种分歧与清代诗学流派的争执有关,即肯定张诗者多是拥护以袁枚为首的性 灵派的诗人,反对张诗者多是拥护以沈德潜为首的格调派的诗人。

其二,对张问陶评价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张问陶是否学习袁枚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结论是清 楚的,即张氏所谓“谁能有意学随园”,恐怕不是说“不学随园”,而是说“有意学反而学 不到”,换言之,张氏认为性灵派诗人不需要标榜家门,只要直写性情,意所欲言,也就 是随园一派诗人了。

其三,对张问陶诗歌艺术的评价,清人的意见基本趋向于一致,即认为张诗以空灵为美, 近体胜于古体,五言胜于七言、杂言,同时认为张氏于乐府歌行体诗不甚擅长。

其四,部分清人对张氏诗歌“今宜古未宜”的批评并不一定正确,因为是否以古代作品为 范例只是不同审美观念之间的争议。批评者本着复古的观念,主张作诗应当合于古人的典范 ;而张问陶追求的只是“宜于今”,至于是否“宜于古”则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其五,张问陶的入栈诗和出峡诗是山水诗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宝鸡题壁十 八首》等作品,更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意义。这些诗作因而受到清代大多数诗评家的肯定 ,不会因为个别诗评家(如朱庭珍)的恶评而贬损其价值。

其六,我们基本认同傅世洵和林思进的意见,站在蜀中诗歌发展史的角度观察,在张问陶 之前三百年,蜀中没有出现如此杰出的诗人;在张问陶之后近百年,蜀中也未能出现可以继 承媲美张氏的诗人。这一前一后的比较,就奠定了张问陶在蜀中诗坛的重要地位。因此,尽 管旁人有“漫哂”,后代有“讥评”,作为蜀人则自然应该对张问陶的诗歌宝重、爱惜。不 过,蜀中诗歌的发展历史是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河,承认张问陶在蜀中诗坛的重要地位,并不 意味着可以抹杀其他著名诗人的文学成就,诸如新都的“三费”(费经虞、费密、费锡璜)、 罗江的李调元等等,都是有全国影响的四川籍著名诗人。蜀人重视研究张问陶的同时,也不 能忽视对其他重要诗人的研究。

标签:;  ;  ;  ;  ;  

清代张文涛末句十八家考_袁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