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性教学理论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_地理论文

从发展性教学论思想解读高中地理新教材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性论文,新教材论文,思想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342(2009)06-0109-02

教学性是教材的本质属性和第一要素,在教材设计与编写过程中必须反映现代教学论思想,这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发展性教学论被誉为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之一,其“教学与发展”的主题思想及实验教学论新体系“五项原则”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还指导着今天的教材、教法创新与实践。本文以新一代高中地理教材为一个研究侧面,分析发展性教学论思想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与编写所提供的指导作用与借鉴意义。

1 发展性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发展性教学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经过长达20年的大规模学校实验研究总结升华形成的。作为他的老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实践者,赞可夫认为,教学与发展区是互为条件、互相推进的,因而教学不能消极地等待儿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发展,跟着发展走,而应积极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机能”,创造“最近发展区”。他强调,“必须有这样一些安排教学过程的原则,使这些原则能够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他在实验过程中制定的五项教学论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 从发展性教学论思想解读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教学与发展”是当今教学论的一大主题。“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是现代教育秉承的基本理念。同样,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新教材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材编写者的使命。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思想,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恰当把握好新教材“理论知识”的“高难度”、“高速度”。所谓“高难度”是“把教学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同时注意掌握难度的分寸”;“高速度”则要求教学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向前运动,“只要学生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就向前进,就教给他们越来越新的知识”。这就启示我们,在设计与编写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候:一方面,新教材“理论知识”要有足够的“难度”和“速度”,保证学生适度的紧张,让他们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学生又不至于因为“难度”太大,或“速度”过高,而望洋兴叹,信心不足。

新教材编写所要贯彻的“高速度”原则与“高难度”原则是相互联系的。“高难度”要靠“高速度”来辅佐,即要从加快速度中扩大知识广度,从扩大知识广度中求得知识深度。教材的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转换相应提高难度,引导学生逐步向更高目标前进。以往我们的地理教材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现象,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在内地版四套高中地理实验教材的教学实验中,一些地理教师反映某些版本的地理实验教材,分解教学难点,简单易教易学,但存在对教学难点刻意弱化的现象,学生反映学不到东西。这样的教材显然是难促进学生发展的。这一现象应该已经引起我们新教材设计者的关注。

(2)“理论知识”应成为新教材的“主线”,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赞可夫认为,孩子“知识的获得、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刻理解有关概念、法则及其之间的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事实材料和技能的规律能加深理解,使知识结构化、整体化,方便记忆;理论知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孩子掌握理论知识后能够把握事物规律,然后展开思想,实现知识迁移,调动思维积极性,促进一般发展。实际上,从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来看,高中生思维已逐渐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并且辨证性思维和创新性逻辑有明显的发展,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综合分析各种事实材料。这就启示我们,在编写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候,“首先要按照《地理课标》的要求,提炼和梳理不同章节所要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的地理过程,然后把它们赋予现实生活的含义并使之结构化,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的、有层次的,才是便于迁移的”[1]。这一点上,人教版新教材编写值得我们借鉴:新教材编写力求适度地呈现地理学科的逻辑结构,精当地分析基本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以必修《地理1》中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本章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大气、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全章逻辑结构线条鲜明,内容清晰,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3)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通过新教材帮助学生搭建地理学习过程的“心理场”。赞可夫强调,教学过程都要着眼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这个原则要求新教材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活动的“心理场”。

地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它总是与“体验”,而且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分不开的。只有学生理解了“学习过程”,他们才能积极地寻求这一过程,创造性地完成这一过程。心理学的实践说明,高中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包括自学质疑-独立思考-复习巩固-作业解难-系统概括-迁移创造-反馈调控这七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若能遵循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贯穿其中,有意识地给与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层层引导,构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活动心灵场,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势必能够在这种精心铺设的“心理场”中逐步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创造的快感。在这方面,中图版新教材对“地理学习过程”的倾情演绎值得我们借鉴:全套教材着眼于地理学习活动的心理探究过程,探究系列的编排体例成就了本版教材的核心特色。具体写法为每单元的开头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每节的开头设计一个探索活动,每节的最后设置一个案例研究,形成探究课题——探索活动——案例研究的主线,用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透过教材文本所传递的地理学习信息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发展性教学论思想对地理教材设计者们的影响。

(4)尊重学生的发展权,搞好新教材的弹性开发。“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是赞可夫对前面四条原则的总结,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力保证。这条原则绝不是要拉齐学生的水平,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生的发展,而是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现有发展区为起点,按照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得到理想的一般发展。

学生一般都来自不同的背景、家庭,其个性、爱好、兴趣点都有差异,因而他们发展的起点、方向都不同。所以,新教材的编写应有弹性研发的环节,要能照顾到这些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弹性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教材内部空间的目标分层、教材的配套建设、教材的多样化建设这三个方面。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人教版问题研究的操作性、湘教版小实验的科学性、中图版的探究难度、鲁教版的起点争议等。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经历些曲折,随着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稳步推行,我们充分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新教材的研发队伍中来,教师们在分享教材开发权力的同时,学生们也势必品尝到多样化发展的快乐。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与设计离不开现代教学论主流思想流派的宏观指导。当然,发展性教学论思想也并非尽善尽美,其理论本身论证并不完全充分,特别是在对待传统教育态度上表现出的对立性,颇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性看待它合理的一面。随着教学论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地理教材编写与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工作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收稿日期:2009-06-15

标签:;  ;  ;  ;  ;  ;  

从发展性教学理论看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计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