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道县中医院 湖南道县 425300
【摘 要】目的:研讨新生儿在全身麻醉中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90例新生儿手术患者做临床试验,并随机分配为两组(45例/组),Ⅰ组单纯接受七氟醚麻醉诱导,Ⅱ组先实施七氟醚诱导,经气管插管后再给予瑞芬太尼(0.33ug/kg·min-1)泵注至术毕前15min,对两组不同麻醉阶段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记录,同时比较两组的麻醉安全性。结果:Ⅱ组T3~T4时点的HR指标值、T3时点的MAP值相比Ⅰ组均更平稳,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点的HR、MAP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围术期均未产生低血氧症、心动过缓等麻醉副反应。结论:复合使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对新生儿行全身麻醉,麻醉安全性可靠,且可有效保持患儿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平稳,值得推荐。
【关键词】 新生儿;全身麻醉;瑞芬太尼;七氟醚;临床价值
新生儿是临床麻醉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机体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困难,因此麻醉时多选择吸入式全麻。1997年,国外有学者首次对新生儿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随后多项临床实践均证实该方案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对早产儿也适用[1]。但国内鲜有关于瑞芬太尼用于新生儿全麻的研究报道,且药品说明书一般不推荐2岁以下小儿适用[2]。2015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尝试对部分短小手术新生儿行七氟醚诱导,同时给予瑞芬太尼泵注麻醉,以探讨该麻醉复合方案在新生儿全麻中的应用可行性,现作出如下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足月新生儿资料搜集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其中男婴50例,女婴40例,胎龄3~28d,平均(12.8±2.3)d;体质量2.3~4.0kg,平均(3.2±0.5)kg。纳入患儿均存在手术、麻醉指征,ASA评级Ⅰ~Ⅱ级,且家属已签订同意书;剔除伴严重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及已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按照随机非盲法将患儿分配为两组,组间的基线资料由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适合研究试验。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术前0.5h阿托品肌注、生命体征监护等处理,Ⅰ组接受6%七氟醚(6L/min)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逐步将氧气流量下调至2L/min,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合适水平,并确保患儿各项体征平稳。Ⅱ组在上述麻醉诱导的基础上接受瑞芬太尼0.33ug/kg·min-1泵注,于手术开始前15min给药,术毕前15min停止,输注速率根据患儿体质量适当调整。两组术中均适当对七氟醚的浓度做适当调整,完成手术后停用七氟醚。
1.3 评估项目
此次研究主要观察入室时(T1)、术前即刻(T2)、术时10min(T3)与拔管时(T4)患儿的心率(HR)值与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记录两组围术期的麻醉副反应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检验与分析,计数、计量数据分别通过X2(%)与t(x±s)进行检验(描述),P<0.05,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方案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Ⅱ组T3~T4时点的HR指标值、T3时点的MAP值相比Ⅰ组均更平稳,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时点的HR、MAP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所示:
注:与Ⅰ组HR指标值相比,t1=0046,P>0.05,t2=0.821,P>0.05,t3=3.629,P<0.05,t4=3.250,P<0.05.与Ⅰ组MAP指标值相比,t1=0.784,P>0.05,t2=0.539,P>0.05,t3=3.903,P<0.05,t4=0.484,P>0.05.
2.2 两组麻醉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未产生低血氧症、心动过缓等麻醉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各脏器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系统仍不成熟,经肝脏、肾脏代谢的药物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体外[3]。因此目前国内临床对新生儿的麻醉处理多以吸入麻醉为主。吸入性麻药(如七氟醚等)一般经肺源性代谢,仅极少部分依靠肝肾系统代谢,同时,该类药物还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药效发挥快、代谢完全及刺激性轻微等特点,因此在新生儿麻醉中特别适用。但实践发现,单纯采取七氟醚吸入全麻容易造成血液流变学的不稳定,部分患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虽已超过5%,但仍可能存在明显的呼吸对抗状况[4]。
瑞芬太尼是一种经血液组织水解代谢的U受体激动剂,不仅代谢无需经过肝肾系统,其还可不受患者年龄、体质量及静脉泵注时间的影响,因此给药后药效发挥更快、清除更彻底,对于气管插管、手术等刺激源所致应激反应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5]。新近研究报道称,本品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与颅脑、脊髓内特异性受体产生作用,能够通过中枢介导机制引起剂量依赖型心动过缓,因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维持在更加平稳的水平[6]。王玲等[7]人观察78例新生儿全身麻醉资料,认为在七氟醚吸入诱导的基础上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相对更稳定,同时药物的协同作用,还可减轻七氟醚引起的心率减缓、收缩压降低等问题。贾源等[8]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
本组临床试验中,我们分析及讨论90例接受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新生儿病例资料,结果显示,Ⅱ组复合使用上述两药麻醉后,患儿T3~T4时点的HR指标值、T3时点的MAP值相对更平稳,提示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对保持新生儿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是有效、可行的,与上述资料观点大致相符。并且,两组经相应方案麻醉后均可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间未见低血氧症或心动过缓等副反应产生,这进一步说明了该复合麻醉方案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对患儿机体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复合使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对新生儿行全身麻醉,麻醉安全性可靠,且可有效保持患儿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平稳,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立晶,张建敏,王芳,等.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21-23.
[2]宋文琴.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1):3311-3313.
[3]贾杰,胡祖荣,邓恋,等.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0,9(6):464-465.
[4]荀世宁,张玉勤,焦明娜,等.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对新生儿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1):93-95.
[5]付强,徐军美.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新生儿腹部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 现代医药卫生,2015(8):1140-1141.
[6]姜晓义. 20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314-315.
[7]王玲,李前辉,李澜,等.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 实用医药杂志,2012,29(8):696-697.
[8]贾源,张囡伟.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新生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9(5):72-73.
论文作者:杨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芬太尼论文; 新生儿论文; 两组论文; 患儿论文; 全身论文; 时点论文; 诱导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