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投资 发展范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见闻,高广阔[1](2022)在《民间投资与碳生产率的提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系统梳理民间投资影响碳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基础上,通过测算和分析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生产率,对民间投资影响碳生产率的具体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间投资能够有效促进碳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东部省份,民间投资对中西部省份碳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民间投资也能够对碳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且各省份之间的碳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技术创新是民间投资影响碳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燕星宇[2](2021)在《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文中提出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王小华,黄捷[3](2021)在《财政支出、社会融资规模与民间投资》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中国2004年2月—2019年12月的月度时序数据,利用平滑转换(STR)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社会融资规模对民间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财政支出水平下,财政支出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加会给民间投资带来不同影响;当财政支出低于14 200亿元时,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融资规模的提高也会促进民间投资上升,但是社会融资规模提高对民间投资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支出;当政府财政支出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时,当期财政支出会显着抑制民间投资增长,但是上一期财政支出却对民间投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当期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也会显着刺激民间投资增长。本文的启示在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民间投资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引领与撬动功能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尤其应注重推动财政金融政策配合深化,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合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韩秀兰,崔梦韬[4](2021)在《民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民间投资和产业结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探究民间投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2~2019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正向相关关系;(2)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没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3)民间投资对经济发展存在双重作用途径,即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4)在控制变量中,政府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影响力不及民间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没有显着影响;劳动力投入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许菲[5](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梁晓莹[6](2021)在《“十四五”期间广西精准施策激活民间投资研究》文中提出提振民营经济发展需投入大量资本,民间资本有保值增值需求且数值较大,可引入作为重大项目领域的资本来源。文章以广西为例分析民间资本的发展现状和存在弱项,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
崔治文,肖智文[7](2021)在《需求侧改革下的货币政策时变效应及搭配——基于构建“双循环”格局视角》文中认为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提振消费者信心角度来看,由于总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结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时滞性且短期正向效果弱于中长期,故可以搭配相对紧缩的总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也可以通过结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短期操作产生持续性正向促进作用来逆向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从民间投资增长来看,宽松的总量数量型工具和紧缩的总量价格型工具分别通过资金供给和控制物价在短期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期都会抑制民间投资增长,故在长期应做出调整。同时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也表现出长期影响的抑制性,故在当前的后疫情时期可以适当增加结构型工具的操作频率来持续拉动民间投资。
廖冠民,贾婧,兰舒琳[8](2021)在《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基于企业所属地区的民间借贷平均规模度量民间金融发展水平,本文检验发现,民间金融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现象,但并不会导致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当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或代理问题更严重时,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加显着;此外,当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或地区的社会资本水平较高时,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民间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还利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民间金融"阳光化"政策进行双重差分检验,实证结果保持不变。本文从民间金融的视角丰富了金融发展有用性的研究文献,也补充了民营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新证据,对民间金融"阳光化"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明超[9](2021)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的挤出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尤其是面对2020年的疫情冲击,积极财政政策在对冲负面影响、解决企业临时困境、加快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国债作为财政政策中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拉升国内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国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国债发行规模增大,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也不可忽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投资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民间投资则是衡量经济增长是否稳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国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写作的目的是研究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幅增长是否会对民间投资产生越来越明显的挤出效应。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概念的界定,之后对国债的挤出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国债挤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在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两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债在期间发挥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挤出效应,以及当前国债挤出效应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现实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之后,综合我国1981—2019年之间得到的经济数据,利用VAR模型测算具体国债的挤出效应;最后对相关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为更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利用好国债进行宏观调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实证模型的检验结果,本文发现在控制利率的条件下,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张,使得民间投资的规模出现了负向的反映,这种反应一直持续到第五期,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国债发行规模从第一期的解释了民间投资规模变化的0%,到第十期的时候,已经解释了民间投资规模变化的16%。因此,国债发行会对民间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综合相关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国债发行规模的提高一方面使得社会中资金的供需出现矛盾,从而推高利率,并且进而提高民间投资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即使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不会通过利率渠道挤出民间投资成本,或者民间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是很敏感,也会在国债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减少民间资本的投资机会;最后,国债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的情况,也会使得民间投资的机会成本升高,产生特殊的挤出效应。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应一如既往地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国债的规模风险,最后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全面地评价财政政策的效果。
沈丁心[10](2021)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文中提出2020年9月,安倍晋三内阁闪电辞职,菅义伟接任,日本政治从此开启了“后安倍时代”。安倍晋三两次执掌日本政坛,创下了日本战后政治家最长执政记录。安倍时代已去,但却为日本政坛留下了诸多政治遗产,其中,安倍有关经济外交的构想、政策行动与成效,对日本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依然深远广泛。“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将向何方,格外引人注目。因此,从了解菅义伟政府外交政策取向和展望未来日本外交发展趋势的意义上,回顾与总结安倍执政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渐趋展现为相对积极的态势。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促动国际社会复合相互依存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同时,逆全球化的趋势,亦在相当程度上与全球化共生同行,在相当复杂的国际战略互动中展现出突出的影响。在上述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下,日本经济外交的内涵与外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在日本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经济外交相关变量之间的耦合与交叉互动等问题上,通过这项研究以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在新时代的现状与变化,把握其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对日外交乃至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塑造等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日本官方数据和政府资料等为主要基础数据,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分析以安倍政府(第二次执政)时期为核心的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构想、实施内容、外延变化、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本文由绪论(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分析)、正文(五章)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构成。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内生变化与外在变迁等作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等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明确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前提,为其后展开的有关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构想、具体政策实践、政策实施的模式建构和发展趋势研究等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第一章以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与释义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外交研究的相应理论解读来建构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解读,不仅意在充实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认知,而且能为解读21世纪日本经济外交发展的指导理念提供更为明晰的线索与方法。如何有效评估日本经济外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关系理论和经济外交研究理论的指引作用。本文第二章以时代演变中的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为主题,梳理与解读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厘清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特别是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内涵。从纵向的视角分析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构想、布局的变化及其五大支柱(对外贸易、经济援助、对外投资、经济制裁、经济合作)的基本内涵与进展,以及与安倍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实施日本经济外交的具体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日本在经济外交的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经贸外交、投资外交与援助外交,乃至制裁外交,例如签署CPTTP、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等等过程的分析,阐释经济外交与日本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的交互作用,展现日本经济外交在日本国家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第三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扩大为主题,通过对“大阪轨道”构想及其实施过程的全面分析和东日本大地震后危机外交公关的经济外交实施案例的实证分析,具体阐述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是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变化而实现自身理念与政策实践升级的过程。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解读,是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章中对于“大阪轨道”的关注与研究,是针对日本外交整体实践中,基于主场外交与经济外交的关联性互动,阐释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研究。同时,针对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专门性案例研究,以“谣传损害”背景下的经济外交作为分析案例,从另一个侧面充实了有关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论证过程。同时,本章对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通过对比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阐释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本文第四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动因、特点与评价为主题。对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研究,本文的关注不单局限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本身,更注重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产生的动机与深层原因等问题方面。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战略的双重视角,尝试重新认识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变化特点等问题。本文第五章以“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题,在综合分析日本经济外交嬗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构想、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展望,是分析、研究与评价日本外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从国家治理到外交实践的相关构想与政策实践,而且与日本面临的外在国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依据上述分析考察,本文尝试在结论部分提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本文尝试建构新的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通过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三个维度,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政策及其属性嬗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方位地考察日本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实践与发展变化,转变现有日本外交研究的思维定势,实现日本外交研究的理论创新。本文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研究,是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优化与拓展。第二,日本经济外交的内在构成与自身的逻辑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本国内外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日本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内涵,适时地扩展外延的有机整体。应对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巨大变化,安倍政府重新认识和调整经济外交的价值与作用,是其现实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最明显体现。第三,本文在研究中特别关注了经济外交内涵变化与外延扩大的问题。诸如经济外交中的文化属性问题、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传播与经济外交政策的交叉融合问题等,为全面认识和把握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独立的思考。本文认为,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在21世纪日本国家外交实践中的延续,也是安倍政府在和平主义外交与文化产业立国等治国理念指导下,主动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外交实践过程。第四,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对日本经济外交特别是安倍经济外交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日本经济外交的特性与发展困局。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既给日本振兴经济与国际合作,重振国家自信提供了助力,同时也无法避免受到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国际认知等等的局限与约束,从而导致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无法摆脱既有的发展思路与框架,无法完全回应日本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后安倍时代”的日本经济外交能否摆脱困局,在日本经济与日本外交、日本国家转型与国际社会发展等等交汇过程中,继续发挥有效的链接与平衡作用,为日本的国力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持续观察。
二、民间投资 发展范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间投资 发展范例(论文提纲范文)
(1)民间投资与碳生产率的提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分析 |
(一)民间投资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碳生产率产生影响 |
(二)民间投资通过区域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产生影响 |
三、研究设计 |
(一)变量设定与说明 |
1. 被解释变量。 |
2. 核心解释变量。 |
3. 中介变量。 |
4. 控制变量。 |
(二)模型设定 |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
(二)民间投资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 |
1. 基准回归。 |
2. 区域异质性。 |
3. 空间效应。 |
(三)影响机制检验 |
1. 民间投资对中间变量的影响。 |
2. 中间变量对碳生产率的影响。 |
(四)影响机制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及建议 |
(2)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动态 |
二、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 |
(一)1978—1991年:我国民间投资的起步阶段 |
(二)1992—2001年:我国民间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
(三)2002—2007年:我国民间投资的壮大提升阶段 |
(四)2008—2017年:我国民间投资的转型升级阶段 |
(五)2018年至今:我国民间投资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三、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现状及趋势 |
(一)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 |
(二)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趋势 |
1.民间投资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2.民间投资参与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 |
3.民间投资推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
4.民间投资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
5.民间投资的飞速发展预示着我国进入创新创业时代 |
四、我国民间投资的新实践 |
(一)以制度建设引领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
(二)以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民间投资赋能 |
(三)以培育民间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为核心的“台州模式” |
(四)以民营经济发展助推民间投资的“许昌模式” |
五、结语 |
(3)财政支出、社会融资规模与民间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
(一)财政支出与民间投资研究 |
(二)社会融资规模与民间投资研究 |
三、模型构建、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
(二)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
四、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分析 |
(一)非线性检验与STR模型的选择 |
(二)平滑参数的位置及初始值的确定 |
(三)STR模型参数的估计与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4)民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经济理论 |
1.1 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机制 |
1.2 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 |
2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
2.1模型设定 |
2.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
2.2.1 被解释变量 |
2.2.2 核心解释变量 |
2.2.3 控制变量 |
2.2.4 对变量的处理 |
2.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3 实证分析 |
3.1 基准回归分析 |
3.2 传导机制分析 |
3.3 稳健性检验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既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
小结 |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
(一)接触探索阶段 |
(二)磨合调整阶段 |
(三)稳定增长阶段 |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
小结 |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
小结 |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
小结 |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十四五”期间广西精准施策激活民间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民间资本发展现状 |
(一)民间投资对广西贡献减弱 |
(二)私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
(三)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
(四)民营经济在全国仍居较低水平 |
二、当前广西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
(一)民间资本进入的隐形壁垒较多 |
(二)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有待优化,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
(三)投资政策服务配套体系不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三、国内先进地区经验总结 |
(一)浙江省的先进经验 |
(二)江苏省的先进经验 |
(三)山东省的先进经验 |
(四)重庆市的先进经验 |
四、“十四五”期间广西激活民间投资的机遇 |
(一)优惠政策密集出台,制度安排不断优化 |
(二)国企国资改革乘胜而上,民间投资发展正当时 |
(三)重塑投资领域新发展格局,民间资本迎来“新”时代 |
五、“十四五”期间广西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动力的对策建议 |
(一)解放思想和加快体制改革 |
(二)扫除民间资本投资的“隐性”投资障碍 |
(三)完善民间投资的政策体系 |
(四)加快实现民营企业筹融资渠道多元化 |
(五)完善民间投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
(7)需求侧改革下的货币政策时变效应及搭配——基于构建“双循环”格局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文献评述 |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变量设定与数据选取 |
1.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
2.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 |
3.消费者信心 |
4.民间投资 |
三、实证准备 |
(一)稳定性检验 |
(二)滞后阶数的选择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样本参数模拟结果 |
(二)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变响应分析 |
1.消费者信心受总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2.民间投资受总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3.消费者信心受总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4.民间投资受总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时变响应分析 |
1.消费者信心受结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2.民间投资受结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3.消费者信心受结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4.民间投资受结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时变响应分析 |
结论 |
(8)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研究设计 |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关键变量度量 |
3、回归模型 |
实证结果与解释 |
1、描述性统计 |
2、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投资行为 |
3、机制分析 |
4、异质性分析 |
进一步分析 |
稳健性检验 |
1、全样本回归 |
2、变更投资效率的度量 |
3、排除特殊事件的影响 |
4、变化缩尾方式 |
结论与启示 |
(9)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的挤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国债的挤出效应研究 |
1.2.2 关于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
1.2.3 关于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国债 |
2.1.2 挤出效应 |
2.1.3 积极财政政策 |
2.1.4 民间投资 |
2.2 国债的挤出效应理论分析 |
2.3 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分析 |
2.3.1 新古典增长理论 |
2.3.2 内生增长理论 |
2.3.3 国债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
2.4 本章小结 |
3.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挤出效应的现实分析 |
3.1 积极财政政策中国债发挥的作用 |
3.1.1 1998—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 |
3.1.2 2008 以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期间 |
3.2 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挤出效应的主要表现 |
4.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选择与处理 |
4.2 模型建立 |
4.3 模型估计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模型滞后期判定 |
4.4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
4.5 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
5.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
5.2.2 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率 |
5.2.3 防范国债的规模风险 |
5.2.4 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
5.2.5 全面地评价财政政策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10)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延展 |
第二章 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核心内涵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时代嬗变 |
第二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设想与实践 |
第三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五大支柱与“三大经贸合作协定” |
第三章 日本经济外交的外延扩大 |
第一节 “大阪轨道”:日本经济外交的话语构建 |
第二节 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DA):日本经济外交的变异 |
第三节 应对“谣传损害”的危机公关:日本经济外交的新范式 |
第四章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特点与局限性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国内外动因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特点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趋势与展望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影响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趋势与困境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民间投资 发展范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民间投资与碳生产率的提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J]. 马见闻,高广阔. 财会研究, 2022(01)
- [2]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J]. 燕星宇. 开发研究, 2021(05)
- [3]财政支出、社会融资规模与民间投资[J]. 王小华,黄捷.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1(11)
- [4]民间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 韩秀兰,崔梦韬. 工业技术经济, 2021(09)
- [5]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6]“十四五”期间广西精准施策激活民间投资研究[J]. 梁晓莹.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1(04)
- [7]需求侧改革下的货币政策时变效应及搭配——基于构建“双循环”格局视角[J]. 崔治文,肖智文.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民间金融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J]. 廖冠民,贾婧,兰舒琳. 管理评论, 2021(06)
- [9]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的挤出效应研究[D]. 王明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10]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D]. 沈丁心. 外交学院,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