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阅读鉴赏是历年高考语文考察的热点,其中的对环境描写的考查也较多,而考生面对这类试题往往不得要领,多套用模板作答,使答案的分析逻辑不通或不全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与分析当下在涉及这一知识点的语文复习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实例提出解决方法,主张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注重对课堂的反思,加强学生运用知识方面的多样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更加全面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说结尾 环境描写 高中语文 问题反思
在历年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文体的考查往往受宠于现代文阅读题型的命题老师,其中的对环境描写这一知识点考查也较多。而考生面对这类试题往往不得要领,只能生搬硬套地“默写”一些“环境描写题目模板”,或回答不全面,或分析不匹配,漏洞百出。为此,在高三语文学科专题复习阶段,我从学生的初高中教材和其他一些经典的作品篇目当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小说环境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加以赏析,让学生真正去思考、感悟、反思和实践,从中自主找到答题的规律性,便于学生真正理解鉴赏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方法,便于学生今后能更从容自信地应对此类试题和鉴赏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际情况浅谈一些对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结尾环境描写这一话题的一点感悟。
一、关于复习课上现存问题的反思
过去在讲到小说环境描写的鉴赏方法,特别是在高三专题复习课时,和很多其他老师一样,我会直接给学生一个“标准模板”,要求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并熟记背诵,然后在碰到了相关题型就直接套这个标准模板,得出答案。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速成”的办法,能够让学生在遇到相应题型时能快速反应,得出公式化的答案。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问某个小说结尾的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的时候,学生直接不接思索的答“渲染氛围,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我真是哭笑不得。当我反问他“那么,这个小说结尾激发了我这个读者的阅读兴趣了,可我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小说却在结尾这里结束了,怎么办呢?”,学生尴尬的笑了。
后来我就在反思,也许该尴尬的不是学生,而是一直以模板灌输的方法僵化地设计课堂教学的我。这种直接先给模板、再大量刷题的方式短时间内也许有效,能够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不至于“无话可说”,但实际上学生没有自己去归纳总结的过程,也并没有真正去体会感悟作品中的那些环境描写、真正用心地鉴赏小说语言,于是也就很难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们一次次以我的“标准模板”演绎出的没有灵魂的答案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方法,乃至真正学会鉴赏小说结尾,都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注重反思与训练
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环境结尾的描写,要给写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使知识自然地生成,让学生自己归纳环境描写在小说结尾的作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作为高三的复习课,也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实践运用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运用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技巧。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者钱梦龙老师曾提出过“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教学理念,令我深受启发。借鉴钱梦龙老师的“三主”理念,在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结尾环境描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以训练为主线”,就是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将实践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线索,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得,在实践训练中理解和获得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首先,在引导学生鉴赏小说环境结尾环境描写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初中学过的小说篇目中的经典结尾的环境描写(如《草房子》节选等),或者一些经典小说篇目的结尾环境描写(如《药》节选等),再或者是学生高中教材中学过篇目的小说结尾环境描写(如《边城》等),恰当的文本选择更符合认知心理学上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的自主解读。
同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发挥空间,改变以往的老师给方法、学生记录背诵加套用的模式,让学生自行归纳梳理,体会思考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孔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呢?我认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愉悦感一定要建立在获得感的基础之上。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环境描写结尾进行自主探究,互相补充,老师以板书进行记录,再由大家讨论修正答案,让学生通过自主赏析对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真正做到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能够“学而时习之,习之而必有得”,这即为这种获得感、成就感的来源。
另外,可以选择一些高考真题去让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出的角度方法去解读鉴赏这些小说的环境描写,印证方法的正确性和全面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创新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些规律,如让学生自己用一段环境描写改写《红楼梦》的结尾,让其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描写放在这里更合适,自然就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的环境描写在结尾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与表达效果等。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通过听、说、读、写、观、评、思等多环节设计让学生真正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真正领会并学会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反思当下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过去老师灌输模板、学生套用模板的课堂模式,在复习鉴赏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乃至其他专题的复习课中,都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注重反思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高三语文复习课成为具有高效性、实效性的新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友. 中学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赵爱东.高考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指津[J].文学教育,2012(4).
[3]邓宛如.关于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的探讨[J].文学教育,2019(11).
[1]董一菲.发现语文的诗意[J].中国教师,2017(03).
论文作者:祁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学生论文; 环境论文; 结尾论文; 小说论文; 语文论文; 模板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