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评析与复习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考语文论文,全国卷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Ⅰ部分 总体评价
一、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
1.测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今年的试题仍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阅读、写作三部分,突出能力考查。全卷93%以上的内容侧重读写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与《考试大纲》的要求一致。具体情况如下:
能力层次题号
覆盖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分值
A、识记 1、2、17
一、1①②;二、④ 10
7、9、11、12、 三、1①②④;四、①②,2
20
B、理解
15 ①⑤
C、分析综
8、10、13、14、
三、2①②③;四、2①②④
26
合 18、19、20
D、表达应用 3、4、5、6、22、 一、2①②③⑤⑦;五、1,2
84
E、鉴赏评价 23、24、25、16、21 三、3①②;四、3①② 10
说明:“覆盖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栏目的序号,即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序号。
2.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
具体情况如下:
难易度 题号 总题量 所占比例
容易题4、8、14、17、22
520%
1、2、5、6、9、10、11、13、15、16、 1768%
中档题
18、19、20、21、23、24、25
难题3、7、12
312%
说明:“所占比例”指各栏总题数占全卷总题数的比例。
其中,1、5、6、15、16、18、20、23、24、25等试题的区分度较为理想。
3.试卷广度、长度、效度适中。
①广度。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均是学科主体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②长度。试卷的总题量为25道,全卷阅读量约为8000字,考生需要书写1200字左右,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试卷。
③效度。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达方式合理有效。试题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试卷所提供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和作文材料都体现了理性思考的要求,启发和调动了学生思维答题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科特点,重视挖掘知识中蕴涵的思想方法、道德情操、价值取向和能力因素,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性、发展性。
二、“三大调整”如期而至
1.新增了一个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试卷结构的调整。今年试卷的总题量为25道,较之去年减少了1道(文言文阅读客观题),第Ⅰ卷(客观题)与第Ⅱ卷(主观题)的分值比例由45:105调整为42:108。
3.加大了文言文翻译题的文字量和分值。
2003年翻译的文字量为30字(不含标点),而今年增加到了45字(不含标点)。2003年翻译题的分值为5分,而今年增加到了8分,成为整个试卷中除作文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
三、既突出个性,又兼容并蓄
今年的试卷一方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注重对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语文能力的考查,给中学教学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兼容并蓄,在选材上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注重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语言知识运用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体育、旅游、交通、新闻等多个领域;在阅读方面涉及自然科学、文学作品(散文、诗歌等);在作文方面涉及民间谚语及名人名言等等。这不仅增加了试题的文化含量,增强了试题的可读性,也使语文试题更具有语文特性,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考生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四、既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
2004年的语文试题,命题专家以非常负责的态度进行改革,既不呆板地照搬过去,又尽量把题目出新出活。试题不偏不怪,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体现了命题人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一点在第六大题“试验田”的第23、24两道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Ⅱ部分 特色评述
一、默写题——凸显三个兼顾
一是初、高中兼顾。《泊船瓜洲》出自初中课本,《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高中课本。二是诗、词、文兼顾。《泊船瓜洲》是七言绝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礼记·学记》是诸子散文。三是课内外兼顾。《泊船瓜洲》《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课内,《礼记.学记》出自课外。就需要填空的句子来看,今年的三组句子均为名篇中的名句,而且句中没有生僻易错的字,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二、拟词题——凸显人文关怀
第23题要求“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该题是对考生涵养、学养、智商、情商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解答该题需注意以下四点:一是主题鲜明。要凸现号召“说普通话”这一主旨。二是态度真诚。因为是公益广告,所以应有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而不能有强制之意。三是构思新颖。应该独出心裁,通过新颖的创意一下子拨动公众之心,焕发起公众“说普通话”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语言简明,既要不超过规定字数,又要将主旨鲜明地表达出来,一瞥之间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对联题——凸显推陈出新
第23题要求根据已给春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今年它登陆高考语文试卷,的确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对此,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早在《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中就引述陈寅恪先生的一段话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据积年经验所得,以为今后国文试题,应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时,有所依据,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1932年9月5日《大公报》文学副刊,《青鹤杂志》第一卷第三期)。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再三揣摩的。可以说,今年这道题既有传承的特点,在形式上用一种最传统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语言功底,特别是修辞功底,起到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又有创新的特质,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起到了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作用。
四、作文题——凸显发展等级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富有亲和力的话题,它不仅给考生带来了一显身手的舞台,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相关信息,它所显现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1.命题思想指向本我与生活
从2001、2002年对诚信与道德的期盼,到2003、2004年对情感与本我的思考,作文命题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愈来愈接近现实人生,这符合人对自身的认识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由于高考作文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作文材料中渗透进“自己”的意识是很必要的,带来的结果也是良好的。今年的高考作文人情味浓了,其导向在于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检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强了,对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操作平台使他们有了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的问题与现实的距离近了,考生可以体会到作文材料中的提示语在向他们暗示着什么,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作文若能挖掘到一定的深度,应当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2.操作空间呈现立体与多元
(1)情感倾向的立体性
今年的话题则摆脱了往年僵化单一的思维模式,“相信自己”是一种情感倾向,“听取别人”则是另一种情感倾向,它们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可能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说,考生有着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
(2)话题内容的多元性
其一,“相信自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生旅途中,丧失了自己也就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回首历史上的成功者,爱因斯坦、毕加索、海明威、毛泽东、鲁迅,哪一个不是相信自己的人!但丁那句话是有着深刻道理的。其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必然的。
因为一个人的视野终究狭窄,一个人的认识终究有限,过于相信自己就可能陷入刚愎与武断。这是材料中另三则提示语给我们的启示。其三,话题的前后内容存在着辩证关系,这就是说考生在写作时倘若能把“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起来理解,多作联想、想象,努力挖掘话题所包蕴的不同层面的含义,是能写出好文章的。
3.审题难度的相对淡化
今年的作文走的是去年关系类话题的老路,与去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比,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今年的话题更直观些,更好把握些;淡化审题,让考生把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创作中去。命题者的意图是很明晰的。
4.评分标准的重大改革
一是两大等级分值的调整。去年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分值比例为50:10,今年调整为40:20。二是评分重点的明确、细化和调整。①明确了“发展等级”的具体等级评分标准。②明确了“发展等级”评分的两大重点——“有文采”“有创意”。③将“基础等级”中“内容”“表达”两大部分的重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归类。④将“内容”部分重点之一的“内容”调整为“中心”。这两大方面的改革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华和个性创意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第Ⅲ部分 改进意见
1.2004年的试题存在着校对上的疏漏。第Ⅰ题A选项将“叱咤风云”中的“咤”误写成“诧”。该题考查的是字音,而不是字形,校对上的疏漏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2.2004年的试题存在着选项设计上的瑕疵。第2题竟然出现了两个答案(B或D)。其中D项争议较大的是“天随人愿”中的“随”。现将有关工具书的收录情况摘抄如下:
(1)《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6年10月第1版):天随人愿。
(2)《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4版):天随人愿。
(3)《精编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1版):天从人愿,亦作“天随人愿”。
(4)《中华成语大词典》(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2版):天从人愿,也作“天随人愿”“天遂人愿”。
这一成语,无论是学生使用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权威辞书《辞源》《辞海》,均未收录。而其它成语类辞书又莫衷一是,命题者却将它拿来让学生辨别,未免有为难之嫌。
3.2004年作文的话题与去年如出一辙,均为关系类话题,既无江苏卷的隽秀之气,亦无福建卷的文化风味。
4.今后的语文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对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应进一步突出开放性。譬如为了鼓励考生个性化阅读和阅卷的灵活性,有的题目可以尝试不给标准答案,只确定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以走出目前阅读考查的低迷状态。
5.适当调整难题的布局,尽量把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安排在第二卷的有关题目中(如现代散文的阅读),使试卷难中易题目的分布更趋合理。
第Ⅳ部分 复习建议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应突出动态运用和文化内涵及品位,要将已学知识放到“大语文”的天地里加以悉心打造。拓宽底面,学以致用,提升品位,应成为语基板块复习的主旋律。
2.2004年文言文阅读减少了一道选择题,增加了文言翻译的文字量和分值。因此我们应针对高考文言文段的难度和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多作一些文言翻译的对路训练。
3.现代文阅读仍然是高考试题的重点,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做,能够迅速地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正确答案,是高考取得高分的秘诀。
4.应把写作训练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上。按题目作文,在读懂题目以后,接下来就是思维和表达了,表达也与思维有关。一篇文章好与不好,当然与语言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构思,即确立主题,选取材料,安排结构。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高考取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5.今年作文的评分标准将“发展等级”的评分从10分提高到20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广大考生必须在全面发展自己作文水平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个性特长,这个特长可以是文体特长、语言特色、谋篇特点,可以是独到的见解、奇妙的想象、另类的笔法,也可以是博览群书的优势、理性思辨的优势、情感细腻的优势。没有全面发展的作文功底,就得不到基础等级的高分;没有个性发展的写作特长,就得不到发展等级的高分。广大考生可以也应该用足“三自”政策,在坚实的基础等级的“高原”上,矗立起峭拔的发展等级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