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2006年中国企业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_学习能力论文

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2006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论文,调查报告论文,竞争优势论文,其对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经营者个人和整个组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企业不断创新,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为及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学习现状与特征,进一步把握企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变化规律以及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组织实施了“2005·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学习的现状,第二部分为影响企业学习的各种因素,第三部分为企业学习对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于2005年8月10日发放问卷10000份,截至9月26日共回收问卷3583份,其中有效问卷3511份,有效回收率为35.1%,本报告所采用的2305份最终统计分析数据,是从这3511份有效的、在重点调查的题目上回答完整的问卷中挑选出来的。此外,为了补充了解企业对外部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发展目标及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还从上述2305家企业中随机抽取了243家企业,并对其高层管理者发放了深入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962份。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4.1%、10.2%、5.4%、3.3%、3.3%和2.7%。从企业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4%,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3.1%和16.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5.7%、47.9%和36.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7.6%,非国有企业占82.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4.4%,股份有限公司占14.5%,集体企业占3%,私营企业占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5%,股份合作企业占5.2%。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9.1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1/4,44岁及以下占近3成,45~54岁比重接近一半。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比重超过八成,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超过4成。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3%,其他职务的占7%(见表1、表2)。

注:(1)其他行业包括: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2)东部地区包括: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2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晋、蒙、吉、黑、豫、皖、赣、鄂、湘9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他10省(直辖市、自治区)为西部地区。(3)由于一个企业可能存在多种企业类型的情况,因此“企业类型”比例合计大于100%。

注:(1)由于存在跨专业和职务兼任情况,因此“所学专业”和“现任职务”比例合计大于100%。(2)由于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可能有多项,因此“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比例合计大于100%。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学习,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个人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目前其获取经营管理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来自于亲身实践以及总结与反思。

与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相比,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获取知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等。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通过管理者向员工传授、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知识分享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规模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不同。总体看,民营、规模较大、员工学历较高、培训费用较多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

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强于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对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有较大影响,其中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大。

调查表明,企业应重视学习,企业经营者在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要有效地将个人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加大员工学习培训经费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加强企业家成长与企业组织学习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企业学习的现状

本次调查涉及了企业学习的两个方面: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一)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

本次调查从3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情况:一是个人学习能力。二是获取知识途径和读书情况。三是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熟悉程度。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① 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分为9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9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个人学习能力强弱分为7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依次用数字1~7表示。得分越高,说明个人学习能力越强。

1.企业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经营者对自身9项能力的评价得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5.48,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反思能力、发明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相对较强,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发现能力处于中间,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见表3)。

表3 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情况(%)

非常弱弱 较弱一般较强 强非常强 平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发现能力 0.1 2.518.743.531.5 3.75.5

发明能力 0.2 1.918.931.540.6 6.95.63

选择能力 0.2 2.518.341.233.4 4.45.57

执行能力 0.2 2.817.137.436.7 5.85.55

推广能力 0.0 1.519.240.335.1 3.95.54

反思能力 0.0 0.2 1.314.833.942.6 7.25.69

获取知识能力

0.0 0.1 2.217.536.438.2 5.65.61

传递知识能力

0.1 0.9 7.829.237.121.6 3.35.19

知识管理能力

1.2 5.819.132.525.913.5 2.04.59

综合学习能力1 22.556.619.5 0.45.48

注:(1)综合学习能力是9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的。(2)各学习能力得分为1~7之间,具体为:1分“非常弱”代表得分≥1且<2,2分“弱”代表得分≥2且<3,3分“较弱”代表得分≥3且<4;4分“一般”代表得分≥4且<5,5分“较强”代表得分≥5且<6,6分“强”代表得分≥6且<7,7分“非常强”代表得分=7。(3)空白处表示答题者未选择此项,0.0表示答题者选择了此项,但百分比小于0.05。下同。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9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执行能力”与“推广能力”、“发明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以及“选择能力”与“执行能力”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分能力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指标(P值)

发现

发明

选择

执行

推广 反思 获取知 传递知 知识管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识能力 识能力 理能力

发现能力

发明能力0.000

选择能力0.000 0.000

执行能力0.008 0.000 0.065

推广能力0.021 0.000 0.004 0.461

反思能力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获取知识能力 0.000 0.145 0.038 0.000 0.000 0.000

传递知识能力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知识管理能力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注:表中数值为P值,用来判断两个能力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来讲,P值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水平。P<0.05表示判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由误差造成的,可靠性达95%以上,P<0.01则表示可靠性达99%以上,依此类推。下同。

2.企业经营者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亲身实践、总结与反思,同时对读书学习也较为重视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认为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按比例排列依次为:亲身实践、总结与反思、与人交流、参加培训、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这说明亲身实践和总结与反思是企业经营者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见表5)。

表5 企业经营者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亲身

参加

与人 读书刊和看 总结和

其他

实践

培训

交流

影像资料

反思

总体 69.9

25.5

30.2 21.1 47.1 0.4

男 70.0

25.6

29.8 21.1 47.4 0.4

女 68.8

22.1

40.3 20.8 37.7

44岁及以下 62.3

28.1

34.6 22.1 45.9 0.7

45~49岁

64.9

28.3

32.3 23.2 46.8

50~54岁

74.5

23.9

27.4 21.7 45.0 0.2

55岁及以上 77.8

21.3

26.1 18.4 51.0 0.5

高中及以下 76.4

19.6

31.9 16.4 46.4 0.8

大专 69.3

25.1

32.3 20.5 47.2 0.5

大学本科

70.1

24.0

27.2 24.3 48.0

研究生及以上65.3

34.5

28.6 21.7 45.6 0.5

东部地区企业68.9

25.4

33.0 20.1 45.9 0.3

中部地区企业71.1

25.8

26.5 24.4 46.6 0.4

西部地区企业72.2

25.2

24.9 20.2 52.2 0.8

大型企业 72.2

26.9

26.7 20.3 49.2

中型企业 71.8

25.5

27.1 21.0 47.8 0.5

小型企业 66.5

24.8

35.6 21.7 45.4 0.4

国有企业 70.9

31.4

27.2 21.5 43.2

私营企业 73.6

21.4

37.8 14.9 43.8 2.0

股份制企业 69.3

24.5

29.5 22.7 48.3 0.3

外资企业 67.1

24.8

36.2 14.8 48.3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平均读书时间为每周10.6小时,其中7小时及以下的占36.3%,8~14小时的占38.9%,15~21小时的占20.9%,22小时及以上的占3.9%(见表6)。

表6 企业经营者每周阅读书刊的时间(%)

7小时

8~14 15~21

22~28 28小时 平均时间

及以下 小时小时 小时以上

(小时)

总体

36.3

38.920.9 1.7 2.2 10.6

男36.5

38.621.1 1.7 2.1 10.6

女31.0

50.714.1 1.4 2.8 10.6

44岁及以下38.8

39.218.4 2.1 1.5 10.0

45~49岁 37.5

39.020.4 1.4 1.7 10.2

50~54岁 34.5

39.122.1 1.1 3.2 11.0

55岁及以上33.6

38.823.4 1.9 2.3 11.3

高中及以下45.5

33.718.5 0.6 1.7 10.1

大专

36.8

39.420.5 1.6 1.7 10.3

大学本科 33.7

39.023.1 1.8 2.4 11.0

研究生及以上

31.2

42.620.4 2.5 3.3 11.2

东部地区企业

37.9

38.320.7 1.3 1.8 10.2

中部地区企业

33.9

40.120.7 1.9 3.4 11.0

西部地区企业

34.0

39.422.0 2.7 1.9 11.6

大型企业 34.6

37.223.1 2.0 3.1 10.9

中型企业 34.0

39.622.2 1.7 2.5 10.9

小型企业 40.1

38.718.3 1.6 1.3 10.1

国有企业 33.3

42.920.5 1.3 2.0 10.8

私营企业 45.4

37.415.2 1.0 1.0 9.2

股份制企业35.7

37.922.3 1.9 2.2 10.7

外资企业 38.5

39.918.2 0.7 2.7 9.9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平均读书数量为每年16.4本,其中2本及以下的占10.8%,3~5本的占23.3%,6~10本的占27%,11~20本的占22.3%,20本以上的占16.6%(见表7)。

表7 企业经营者每年读书数量(%)

2本及3~5

6~10 11~20

20本

平均数量

以下 本 本 本 以上 (本)

总体

10.8 23.3

27.022.316.6 16.4

男10.7 23.4

27.022.316.6 16.3

女12.5 20.3

29.721.915.6 18.6

44岁及以下 7.2 18.6

27.327.519.4 19.0

45~49岁 10.2 25.9

30.118.415.4 15.1

50~54岁 12.4 24.8

24.720.217.9 17.4

55岁及以上14.2 26.0

27.619.912.3 13.0

高中及以下16.1 26.5

24.618.314.5 13.9

大专

12.1 23.2

26.921.915.9 16.0

大学本科 10.3 23.4

24.824.017.5 16.5

研究生及以上4.9 20.9

33.423.017.8 18.8

东部地区企业

11.2 24.1

26.521.916.3 16.4

中部地区企业8.6 23.4

27.1 23 17.9 16.3

西部地区企业

12.4 20.4

28.922.615.7 16.2

大型企业 7.8 21.4

29.524.716.6 17.7

中型企业 10.1 21.728 22.517.7 16.8

小型企业 13 26.3

24.6 21 15.1 15.3

国有企业 8.1 23.129 26 13.8 14.6

私营企业 10.7 22.6

23.723.219.8 22.1

股份制企业11.7 23.3

26.621.816.6 16.2

外资企业 8.8 22.1

32.316.919.9 15.5

3.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比较熟悉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熟悉“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这两个名词。其中,很熟悉的占22.6%,较熟悉的占59.8%,不太熟悉的占17%,很不熟悉的只占0.6%(见表8)。

表8 企业经营者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熟悉程度(%)

很熟悉

较熟悉 不太熟悉 很不熟悉 平均值P值

总体22.6 59.8 17.0

0.6 3.04

男 22.3 59.8 17.3

0.6 3.04

0.013

女 32.0 58.7 9.3

3.23

44岁及以下 27.7 57.0 14.9

0.4 3.12

45~49岁 22.1 62.7 13.6

1.6 3.05

0.000

50~54岁 22.7 58.7 18.4

0.2 3.04

55岁及以上 17.0 62.1 20.6

0.3 2.96

高中及以下 17.9 51.5 28.7

1.9 2.85

大专16.8 63.6 19.5

0.1 2.97

0.000

大学本科 23.0 61.7 14.6

0.7 3.07

研究生及以上37.9 56.4 5.7

3.32

东部地区企业20.9 60.8 17.5

0.8 3.02

中部地区企业25.1 59.3 15.2

0.4 3.090.049

西部地区企业25.3 57.1 17.6

3.08

大型企业 32.9 61.5 5.6

3.27

中型企业 24.1 61.1 14.2

0.6 3.090.000

小型企业 16.2 57.4 25.7

0.7 2.89

国有企业 24.3 63.9 11.6

0.2 3.12

私营企业 15.7 53.9 29.4

1.0 2.84

0.000

股份制企业 23.2 60.4 15.9

0.5 3.06

外资企业 25.7 47.3 25.0

2.0 2.97

注:表中第2至第5列数据为选择相应答案的比重,第6列为以4分制计算(很熟悉=4,较熟悉=3,不太熟悉=2,很不熟悉=1)所得到的平均值,分值越大代表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越熟悉,反之亦然。

(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本次调查从3个方面了解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情况:一是组织学习能力;二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三是企业内部分享知识的途径。

1.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上弱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② 将组织学习能力分为9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9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组织学习能力强弱分为7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依次用数字1~7表示。得分越高,说明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平均值为5.15,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执行能力、反思能力、推广能力相对较强,选择能力、发明能力、发现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处于中间,而知识管理能力和传递知识能力相对较弱(见表9)。

表9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情况(%)

非常弱弱 较弱 一般 较强 强 非常强 平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5分) (6分)(7分)

发现能力 1.0 5.3 30.2 36.8 24.7 2.05.18

发明能力 0.1 0.8 4.5 30.0 36.7 24.4 3.55.19

选择能力 0.1 0.5 5.5 25.9 39.3 25.7 3.05.29

执行能力 0.0 0.5 3.1 22.6 38.7 31.1 4.05.34

推广能力 0.5 3.2 25.3 45.1 23.7 2.25.30

反思能力 0.6 3.5 23.3 38.4 30.6 3.65.33

获取知识能力0.0 0.9 5.6 29.7 37.5 23.9 2.45.15

传递知识能力1.1 6.619.3 35.3 22.9 13.1 1.74.47

知识管理能力0.7 4.615.1 33.2 28.1 15.9 2.44.71

综合学习能力0.0 0.3 5.0 35.4 47.3 11.4 0.65.15

调查还发现,企业组织学习的9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发现能力”与“发明能力”、“发现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选择能力”与“推广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与“反思能力”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0)。

表10 企业组织学习分能力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指标(P值)

发现

发明

选择

执行 推广

反思 获取知 传递知 知识管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识能力 识能力 理能力

发现能力

发明能力0.255

选择能力0.000 0.000

执行能力0.000 0.000 0.000

推广能力0.000 0.000 0.444 0.004

反思能力0.000 0.000 0.005 0.366 0.033

获取知识能力 0.134 0.014 0.000 0.000 0.000 0.000

传递知识能力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知识管理能力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

调查发现,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收集外部资料信息、派人出去学习课程、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外出考察、聘请外部人员来授课、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通过合作联盟、聘请外部顾问、从外面招聘或挖人、聘请咨询公司做咨询、通过收购兼并。这说明,收集外部资料信息、派人出去学习课程和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见表11)。

表11 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地区 规模 经济类型

总体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

中型

小型

国有私营

股份制 外资

收集外部资料信息69.167.9 70.9 71.169.7

67.7

70.7

71.965.268.7

69.8

派人出去学习课程63.162.3 63.2 65.968.6

66.8

55.8

76.546.361.7

63.1

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

62.362.6 61.8 61.954.4

62.6

65.4

64.962.761.4

67.8

外出考察58.456.8 60.5 60.965.3

61.7

51.0

66.755.756.3

53.7

聘请外部人员来授课

45.345.5 46.1 43.666.9

48.9

31.3

51.132.345.4

49.0

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

43.041.4 44.2 47.532.8

43.0

47.5

44.435.844.3

36.2

通过合作联盟 22.923.1 22.0 23.622.2

22.9

23.2

22.220.423.1

23.5

聘请外部顾问 21.620.9 24.6 19.917.8

22.1

22.6

11.128.423.5

21.5

从外面招聘或挖人21.022.0 19.9 18.614.7

20.3

24.5

10.627.422.6

24.8

聘请咨询公司做咨询

13.114.5 10.2 12.120.3

13.59.5

12.810.913.6

13.4

通过收购兼并

3.5 2.9

3.4

5.8 3.13.73.32.0 7.5 3.43.4

其他

1.6 1.7

0.9

2.4 0.61.42.41.0 4.5 1.41.3

3.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传统的途径,更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管理者向员工传授、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开正式经验交流会、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将经验形成课程用于培训、内部刊物交流、内部互联网交流。这说明,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管理者向员工传授和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和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见表12)。

表12 企业从内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地区 规模

经济类型

总体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大型

中型

小型

国有

私营 股份制 外资

管理者向员工传授 75.8 75.1 73.9 81.161.4

77.4

79.9

72.3

76.6

76.5

76.5

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 55.8 55.5 54.3 58.851.9

56.2

56.9

53.6

53.2

55.9

61.1

开正式经验交流会 48.1 46.0 53.4 48.359.4

48.1

43.2

61.0

36.3

46.7

36.2

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 35.1 34.6 32.9 39.920.8

32.3

44.8

34.8

46.8

34.7

28.2

将经验形成课程用于培训

27.0 28.0 28.4 21.327.5

29.4

23.6

18.8

28.4

27.8

38.3

内部刊物交流17.7 18.1 18.2 15.736.1

19.18.1

23.7

12.4

17.2

12.1

内部互联网交流

11.2 11.9 10.9

9.422.8

10.77.0

14.87.5

10.3

18.1

其他 1.1 1.2

0.6

1.3 0.81.21.10.71.01.21.3

二、影响企业学习的因素

本次调查了影响企业整体组织学习能力的3类因素:一是企业特征,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规模、地区和行业;二是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三是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一)企业特征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综合学习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及获取知识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非国有企业强于国有企业。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9个学习分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上都有显著差异,大体趋势是企业规模越大,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上强于西部的企业。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获取知识能力和传递知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的企业获取知识能力最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掘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传递知识能力最强(见表13)。

表13 组织学习能力分组比较

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思

获取知 传递知 知识管 综合学

能力能力能力能力能力能力

识能力 识能力 理能力 习能力

总体 5.185.195.295.345.3 5.335.154.474.715.15

东部地区企业 5.195.195.3 5.345.3 5.335.134.444.725.15

中部地区企业 5.195.225.315.385.365.365.234.554.765.19

西部地区企业 5.115.195.245.335.235.315.114.464.575.1

P值 0.253

0.767

0.409

0.613

0.049

0.669

0.050

0.136

0.021

0.184

大型企业

5.465.435.545.585.525.525.365.025.135.42

中型企业

5.225.225.325.355.345.365.174.494.755.18

小型企业5 5.075.155.235.165.215.044.2 4.47 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国有企业

5.095.055.175.265.285.234.994.494.635.06

私营企业

5.155.145.245.265.225.335.1 4.444.715.11

股份制企业 5.195.235.325.365.315.355.2 4.474.7 5.17

外资企业

5.3 5.245.325.365.295.265.124.364.845.17

P值 0.058

0.002

0.014

0.111

0.437

0.086

0.000

0.640

0.246

0.041

农林牧渔业 5.095.075.165.095.325.38 5 4.474.575.06

采掘业5.155.2 5.395.495.295.435.274.784.625.22

制造业5.175.175.285.335.285.315.164.434.7 5.13

电力、煤气及水的

5.185.145.285.325.395.365.114.624.735.16

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5.185.195.335.3 5.315.294.9 4.484.675.11

交通运输、仓储和

5.065.1 5.155.295.3 5.235.044.534.715.08

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

5.525.485.635.465.395.395.194.9 5.215.38

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5.225.235.3 5.395.335.395.114.4 4.625.16

住宿和餐饮业 5.185.425.465.6 5.545.595.324.695.125.36

房地产业

5.245.355.365.395.4 5.445.464.6 4.785.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345.455.5 5.585.365.415.374.454.675.29

P值 0.626

0.308

0.527

0.255

0.888

0.841

0.014

0.051

0.251

0.418

(二)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1.企业拥有高学历员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越高,组织学习能力越强,这说明企业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还发现,员工中大学本科比例不足5%的企业占40.1%,在5%~20%之间的占42.2%,在20%~50%之间的占12.7%,超过50%的占5%。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八成的企业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不足20%,企业应该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促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见表14、表15)。

表14 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分组比较

发现能 发明能 选择能 执行能 推广能 反思能 获取知 传递知 知识管 综合学

力 力 力 力 力 力识能力 识能力 理能力 习能力

总体 5.185.195.295.345.3 5.335.154.474.715.15

大学本科

5%及以下5.075.095.185.255.215.225.054.294.515.03

及以上5%~20%5.235.255.355.4 5.355.395.194.564.775.21

学历的20%~50%

5.295.355.435.455.4 5.425.3 4.694.995.29

员工比重50%以上5.465.455.545.515.485.575.424.765.035.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职工0.5%及以下

5.165.155.265.325.255.285.074.374.545.09

教育费0.5%~2%

5.165.215.285.315.315.295.174.474.735.15

占企业 2%~5%5.215.245.415.475.375.495.284.594.915.26

年销售 5%以上 5.425.6 5.585.7 5.625.735.695.235.455.57

收入比重 P值 0.009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15 企业员工的学习及教育培训投入情况(%)

5%及以下 40.1

大学本科

5%~20% 42.2

历的员工

20%~50%12.7

比重 50%以上 5.0

平均值 14.3

2004年职 0.5%及以下43.7

工教育费

0.5%~2%38.8

占企业年2%~5% 12.9

销售收入5%以上

4.6

平均值

1.7

2.企业增加对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企业对职工的教育费用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企业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职工教育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7%,其中有43.7%的企业比重不足0.5%,38.9%的企业比重在0.5%~2%之间,12.9%的企业比重在2%~5%之间,只有4.6%的企业比重在5%以上。这表明企业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利于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见表14、表15)。

3.企业对培训较为重视,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应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实践(5.11)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较为重视员工的培训,在培训时比较会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既包含技术也包含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在培训中较为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企业将员工的培训成绩与其晋升奖励结合起来以及采用现代化的电子化学习系统有待提高。这说明,企业虽然较为重视培训,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有待改善和加强(见表16)。

表16 企业培训学习方面的情况(%)

非常差

差 较差一般 较好 好 非常好

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5分)

(6分)(7分)

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5.671.011.4 41.642.0 4.0

企业强调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

5.561.513.4 46.435.2 3.5

企业既强调技术,也强调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5.351.0 5.519.8 43.027.2 3.5

企业强调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式学习 5.180.5 5.026.2 47.518.8 2.0

企业培训中强调把员工的培训成绩与其晋升或奖励结合起来 4.791.512.938.1 34.112.4 1.0

企业培训中建立了电子化学习系统 4.11

12.927.236.6 15.4 6.9 1.0

平均得分5.110.5 5.535.6 49 8.9 0.5

注:此数据源自深入调查结果。

(三)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企业的危机意识和企业的愿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因此,本调查还了解了企业在这3个方面的现状。

1.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明显

调查发现,企业感受到较大的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感受最大的是外部竞争压力,其次是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技术环境变化。这说明,我国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较为强烈(见表17)。

表17 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的认识情况(%)

非常小 小 较小

一般 较大 大 非常大

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7分)

竞争压力大小

6.15 0.5 5.0 17.3 63.8 13.4

市场环境变化

5.67 2.013.9 35.6 42.6 5.9

行业发展变化

5.440.50.53.515.4 44.9 30.2 5.0

顾客需求变化

5.40

0.53.018.8 45.5 30.2 2.0

技术环境变化

5.07

1.05.034.2 39.0 19.3 1.5

平均得分 5.55 1.514.9 60.3 22.8 0.5

注:此数据源自深入调查结果。

2.企业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调查发现,企业的危机意识平均得分为5.79,属于较强的水平。其危机意识的4个方面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对未来发展的危机意识、对外部挑战的危机意识、对经营管理方面的危机意识、对内部问题的危机意识。这说明,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未来发展和外部挑战方面的危机意识,比对经营管理和内部问题方面的危机意识强(见表18)。

表18 企业的危机意识(%)

非常弱弱 较弱一般较强 强

非常强

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5分)(6分) (7分)

未来发展危机意识 5.99

0.5 4.5 27.7 60.46.9

外部挑战危机意识 5.85

0.5 1.0 4.0 37.6 53.43.5

经营管理危机意识 5.79

2.0 5.941.1 47.0 4.02.0

内部问题危机意识 5.52

2.016.343.6 35.6 2.52.0

平均得分 5.79

1.0 5.553.4 38.6 1.51.0

注:此数据源自深入调查结果。

3.企业具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愿景

调查发现,企业都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其在目标和愿景的4个方面按照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有做大做强的远大理想、希望争创一流、确立未来长远发展的目标、确立未来几年发展的具体规划。这说明,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做大做强和争创一流的愿景比对具体目标和发展规划更为关注(见表19)。

表19 企业建立明确目标和愿景的程度(%)

非常

不符合

较符合

一般较符合

符合非常

均值

不符合

(2分)

(3分)(4分)(5分)

(6分)

符合

(1分) (7分)

企业做大做强的远大理想 6.04 2.5 5.5 20.860.310.9

企业希望争创一流5.96 3.0 8.4 20.359.9 8.4

企业确立长远发展目标 5.66 0.5 4.5 11.4 35.643.0 5.0

企业确立未来几年的具体规划

5.66 0.5 2.5 14.9 32.644.1 5.4

平均得分5.83 2.5 9.4 38.646.5 3.0

注:此数据源自深入调查结果。

三、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本次调查在了解了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现状的基础上,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一是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二是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三是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

(一)企业在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方面的现状

调查发现,企业综合创新成效平均为4.71,属于创新成效一般的水平。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平均为5.0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较强的为客户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而财务竞争优势相对较弱(见表20)。

表20 企业在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上的表现(%)

非常弱弱 较弱 一般 较强 强 非常强

均值

(1分)

(2分)

(3分) (4分)(5分)(6分)

(7分)

综合创新成效 4.710.2 2.514.3 46.1 29.8 6.9 0.2

综合竞争优势 5.080.8 6.4 39.0 40.2 13.1 0.5

财务竞争优势 4.690.6 5.210.2 40.3 22.9 18.4 2.4

运作竞争优势 5.050.0 1.4 6.2 34.2 35.8 20.2 2.2

客户竞争优势 5.390.7 2.3 23.2 35.4 33.3 5.1

员工竞争优势 5.040.1 1.0 6.6 32.4 36.9 21.0 2.0

注:企业综合竞争优势是对4个方面的竞争优势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下同。

(二)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4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见表21)。

表21 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调整后 标准系数

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影响 P值

的R[2]Beta

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

0.3050.5530.000

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

0.2670.5170.000

对财务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1530.3920.000

对运作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2080.4570.000

对客户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1820.4270.000

对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2150.4640.000

注:R[2]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力。标准系数Beta表示自变量变化一个标准差,因变量变化的数量。由于去除了自变量单位不同的影响,所以该系数可以直接比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对影响大小。下同。

(三)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4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见表22)。

表22 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调整后 标准系数

组织综合学习能力的影响 P值

的R[2]Beta

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0.5130.716

0.000

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0.4290.655

0.000

对财务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2140.463

0.000

对运作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3440.587

0.000

对客户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3090.556

0.000

对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的影响 0.3540.595

0.000

(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1.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比组织学习能力强,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调查分析发现,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强于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差值为0.33。在几个学习分能力方面,经营者个人和组织的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传递知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发明能力、反思能力、发现能力、选择能力、推广能力、执行能力。只有在知识管理能力上,组织略大于经营者个人(见表23)。这表明,企业应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提升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而且经营者要善于将个人学习能力转化成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表23 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差异比较

经营者组织

差值(经营者

个人个人—组织)

发现能力 5.5 5.18

0.32[***]

发明能力 5.63 5.19

0.44[***]

选择能力 5.57 5.29

0.28[***]

执行能力 5.55 5.34

0.21[***]

推广能力 5.54 5.30.24[***]

反思能力 5.69 5.33

0.36[***]

获取知识能力5.61 5.15

0.46[***]

传递知识能力5.19 4.47

0.72[***]

知识管理能力4.59 4.71 -0.12[***]

综合学习能力5.48 5.15

0.33[***]

注:*代表P≤0.1;**代表P≤0.05;***代表P≤0.01。下同。

调查分析还发现,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学习分能力上相关系数最大(见表24)。这说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在同一学习的分项能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表24 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相关系数

组织发

组织发

组织选

组织执

组织推

组织反 组织获取 组织传递 组织知识 组织综合

现能力

明能力

择能力

行能力

广能力

思能力 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 管理能力 学习能力

个人发现能力0.568[***]

0.463[***]

0.473[***]

0.388[***]

0.429[***]

0.424[***]

0.381[***]

0.339[***]

0.363[***]

0.533[***]

个人发明能力0.460[***]

0.573[***]

0.477[***]

0.403[***]

0.406[***]

0.419[***]

0.384[***]

0.364[***]

0.361[***]

0.536[***]

个人选择能力0.548[***]

0.543[***]

0.647[***]

0.491[***]

0.491[***]

0.483[***]

0.422[***]

0.397[***]

0.436[***]

0.622[***]

个人执行能力0.498[***]

0.524[***]

0.553[***]

0.652[***]

0.486[***]

0.508[***]

0.429[***]

0.375[***]

0.424[***]

0.620[***]

个人推广能力0.554[***]

0.531[***]

0.553[***]

0.494[***]

0.569[***]

0.541[***]

0.420[***]

0.392[***]

0.426[***]

0.624[***]

个人反思能力0.480[***]

0.509[***]

0.514[***]

0.442[***]

0.473[***]

0.579[***]

0.393[***]

0.347[***]

0.380[***]

0.574[***]

个人获取知识能力 0.440[***]

0.474[***]

0.466[***]

0.407[***]

0.444[***]

0.442[***]

0.578[***]

0.401[***]

0.411[***]

0.564[***]

个人传递知识能力 0.472[***]

0.500[***]

0.503[***]

0.470[***]

0.489[***]

0.469[***]

0.455[***]

0.525[***]

0.472[***]

0.603[***]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0.373[***]

0.399[***]

0.410[***]

0.367[***]

0.424[***]

0.425[***]

0.402[***]

0.500[***]

0.626[***]

0.541[***]

个人综合学习能力 0.638[***]

0.656[***]

0.668[***]

0.597[***]

0.611[***]

0.623[***]

0.558[***]

0.524[***]

0.559[***]

0.756[***]

2.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调查分析时把整个样本按照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与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成“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两组③,得出两组间的企业创新成效、竞争优势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的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当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时,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6项指标都比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企业要高(见表25)。这说明,相对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而言,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发展更重要。

表25 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的差异

企业数

均值

企业综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4.63

合创新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4.97

成效均值差

-0.34[***]

企业综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5.00

合竞争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5.32

优势均值差

-0.32[***]

企业财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4.63

务竞争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4.90

优势均值差

-0.27[***]

企业运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4.97

作竞争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5.31

优势均值差

-0.34[***]

企业客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5.32

户竞争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5.64

优势均值差

-0.32[***]

企业员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17634.96

工竞争 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5115.31

优势均值差

-0.35[***]

因此,虽然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都有正面影响,但组织学习能力影响更大。企业要重视学习,要在提升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提升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经营者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将个人学习能力转化为组织的学习能力,促进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的共同成长,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使企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顾问:王梦奎 陈清泰 魏礼群 李德水

侯云春 鲁志强 李克穆 谢伏瞻

许善达 邵 宁 邱晓华 丁俊发

任泽民

调查主持:李 兰 陈全生 熊志军 郑京平

陈 重

调查指导:王佩亨 韩永文 李建明 毕雪融

王子先 余明勤 杨元伟 陈 淮

余 平 金磊夫

报告撰写:陈国权 李 兰 郝大海 潘建成

彭泗清

数据处理:陈国权 桂晓鸿 王 铮 刘晓燕

张晓娟

参与讨论:张文魁 王珏林 张 泰 李燕斌

张 斌 尚建华 李维双 杨正位

何龙灿 刘美芝 张维迎 宋 铠

孟庆俊 韩岫岚 郑明身 王云峰

张武军

注释:

①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和模型,个人学习的定义为:个人不断获取、创造和运用知识,努力改善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企业领导者个人学习9个分能力的定义分别为:“发现能力”是指领导者发现内外环境变化及这些变化给其工作带来机会和挑战的能力。“发明能力”是指领导者提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各种新措施和方案的能力。“选择能力”是指领导者面对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各种新措施和方案进行选择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领导者将选择出的新措施和方案付诸行动的能力。“推广能力”是指领导者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举一反三多方面运用的能力。“反思能力”是指领导者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是指领导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外部知识进行辨识、获取和吸收的能力。“传递知识能力”是指领导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向外部输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是指领导者对其知识进行积累、分类、整理和存取的能力。“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是对这9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

②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国权教授提出的组织学习理论和模型,组织学习的定义为:组织不断获取、创造和运用知识,努力改善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企业组织学习9个分能力的定义分别为:“发现能力”是指企业发现内外环境变化及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机会和挑战的能力。“发明能力”是指企业提出应付内外环境变化各种新措施和方案的能力。“选择能力”是指企业面对应付内外环境变化各种新措施和方案进行选择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企业将选择出的新措施和方案付诸行动的能力。“推广能力”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将知识和经验从局部传播到更广大范围来共享的能力。“反思能力”是指企业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外部知识进行辨识、获取和吸收的能力。“传递知识能力”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向外部输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对知识进行积累、分类、整理和存取的能力。“组织综合学习能力”是对这9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

③鉴于从统计上看,“组织综合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发生的概率较小,在此不予讨论。

标签:;  ;  ;  

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2006年中国企业管理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_学习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