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183;求新#183;求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求实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从今天开始投入运作。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工作历来强调三大建设:一是校舍建设,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教材建设,这三大建设是教育的基本建设。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教材建设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中小学教材的多样化。根据这个精神,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多套义务教育的教材,与原来只有一套不一样了。各地都在编写教材,有的是单科教材,有的是整套教材,出现了一个很好的局面,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教材实行多样化后,对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个严重挑战。经过几年实践,现在看起来多样化方针不仅仅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教材建设,也促进了人教社教材的建设。人教社的教材质量有很大提高,多种教材的出现,实际上促进了人教社的教材编写工作。对于这一点,人教社从领导班子到全体职工已经取得共识,把功夫下在提高教材的质量上,这是非常好的。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各科教材里面最重要的一科教材。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决定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材编写的总的指导思想应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因为邓小平同志的“特色理论”和毛主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指针。
政治课的教材,从当前来讲要强调落实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关于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现在理论界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不同的认识,这都是允许的。但是从指导思想上讲,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应该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不会进入什么误区的,所以要下决心向国民素质教育方向努力。国民素质教育问题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面提出的。这个文件提出,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后来一些同志把它简称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义务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有什么可非议的?!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比较全面、准备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尤其是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义务教育是唯一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它是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打基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材里面要体现这样一个思想:我们的教材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要体现为国民素质服务这样一个精神,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做人是做中国人,做社会主义的公民。如何做人,有政治方向问题,有思想品德问题。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大的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以德育人,一是因材施教。以德育人是根本,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根本的前面还要加个“大”字,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为总法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每一个国民的素质,没有因材施教是达不到目的的。应试教育不讲因材施教,它是选择和淘汰,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不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恰恰相反,它是创造一种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不能够混同,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在以德育人方面,我觉得要做的文章是很多的,德育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应该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也包括行为规范方面的训练。从课程来讲,无论是思想品德课也好,思想政治课也好,这几方面的内容都要包括进去。既要讲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讲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我看了已经制订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觉得送审稿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它比较全面,也有新意,确实考虑了国民素质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个稿子还没有最后定稿,在座的专家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进一步修订,最后还要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大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各行各业都寄希望于这一阶段,这个阶段要为学生打好基础。社会各界都提出要在中小学增设课程。审议义务教育法的时候,对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争论不休。一些同志提出用德智体全面发展来概括;有的同志要加上“劳”;有的同志要加上“法”;有的同志要加上“人”;有的同志要加上“环境”,所以就是“德、智、体、美、劳、法、人、环”,还有“国防教育”。当时争来争去定不下来。最后定为“德智体”,为什么呢?1982年宪法上写着:使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所以就定了“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德智体是品德、智力、体质的意思,那么品德、智力、体质的发展就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基础教育如何满足各部门各行业的要求呢?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同时也确实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基础教育抱的希望。国家教委对各部门要作出解释,说明我们不能在中小学阶段为他们专门开课的道理,同时还要说明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在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中都要有所体现,因为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在中小学阶段我们要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还要进行法制、人口、环保、国防教育。但是不可能靠中小学教育来解决各行各业所有的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只是打基础,只是为培养一个健全的国民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因此,只能有个体现,而不能专门开课。目前我们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基本体现了这些要求。当然,人口教育还应在义务教育的教材中体现一下,有个知识点也好。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不再上高中了,而在农村,计划生育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套教材的课程标准已经出来了,现在是如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新教材的问题,要进一步把教材编好主要靠大家,靠大家的创造性。对这套新的教材,如果从国家教委的角度讲有什么希望的话,我有一点想法:就是教材要编得实一点、新一点、活一点,就是要求实、求新、求活。具体地讲,求实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更紧密地联系青少年的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儿童的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一个是更紧密地联系社会实际,更好地从社会实际出发。现在的学生与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与过去也不一样了,如何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出发,这是我们教材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这里要展开来讲,会有许多问题,比如城市里的独生子女问题;农村独生子女没有那么多,但也有许多新的特点。从社会发展来讲,我们目前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轨道,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发展的“舞台”扩大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分配不公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经济竞争问题,民主法制不健全对人们的思想会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同样也会反映到青少年以至于儿童的思想认识当中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来设计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在求实的基础上,要求新。求新就是把当前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新的要求,体现在教材当中,其中也包括在新的条件下学生在心理方面的一些新的反映,如心理健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遵纪守法问题。50年代遵纪守法问题好像并不突出,公共汽车上互相让座是很平常的事,一是给老弱病残让座,一是给女同志让座。治安也好,犯罪率很低。现在不一样了,犯罪现象严重,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都是一些新的情况,在教材里面要考虑这些新的问题,既要针对过些新问题又要从正面去进行教育引导。要为儿童青少年树立新的学习榜样。然后是求活。教材要搞得活一点,要有可读性,要有趣味。现在只是讲道理或板着脸讲道理,这种方式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中的知识要讲,基本观点要灌输,没有灌输不行,但是仅靠以理服人还不够,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要以情动人。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离开以情动人就不能使学生把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它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一定不要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要把本来是对学生思想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东西,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有效性的东西,转成了单纯的知识,从而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材在编写的时候,要注意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做到“情理交融”。
还要强调一点,新教材是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编写的,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以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从政治方面、思想方面、品德方面、行为规范方面,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决议》里面提出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以“五爱”为基本要求。我之所以再讲一下这个问题,是因为以“五爱”为核心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是写进了宪法的,也写进了几个有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之中,写进了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次又写进了《决议》中。“五爱”概括得比较好,很全面。在“五爱”教育这个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五爱”可以常学常新,关键在于联系实际,因此没有必要用另外一个口号去代替它。
1996年12月18日
标签:思想政治课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政治论文; 国民素质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义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