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琼 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镇中心小学 安徽 合肥 238062
【摘要】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整理以及系统化掌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性意义。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这就需要对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一定的探索与研究,推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99-02
当今社会是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对于我国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保障科技教学从学生抓起从而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的强大保障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加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整理以及系统化掌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相关教师重视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推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简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注重科技的发展水平并且相关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网络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国民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能力,教育部门在小学阶段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重视学生的基本网络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基础技术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网络信息技术探索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水平的高技术型人才,与此同时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
二、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亦或是灵感触发图、树状图等),它最早出现在我国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1]。它是一种学生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思维形象化的学习复习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又有较强学习效果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可以较强的满足学生学习的思维性的散发以及学习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将各级知识点以及主题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之间的联系通过图形的表示手法来建立主题关键词与相关内容的连接关系,从而通过图形、颜色等方式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化掌握理解以及有效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经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后,将相关知识的文字、公式以及图表内容结合构建成统一的学习中心,并且围绕学习中心进行思维的散发以及课程主体的联接,从而使得学生的整个思维结构图构建成一个放射性的立体结构,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这种图像式思维的学习复习方法,可以保障学生在遇到关键词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相近的知识,从而联想到其他的学习知识点,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提升。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人心智发展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都与其他阶段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而言,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的缺乏以及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以传授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传播方式,还有现有的存贮电子信息的工具以及存贮方式。进而传授给学生简单的运用相关知识在实际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从而加强其打字能力、运用word等办公学习文档的能力以及进行相关的文档管理行为等教学方式[2]。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而言,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进行的过程中除了要授予学生必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理解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同时难度较大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知识点小学生无法彻底的理解掌握。所以小学生在学习以及接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图像式思维的知识结构框架图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炼关键词、整合相关知识的方式,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关联知识的延伸以及相关学习内容的细化行为,在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前提下方便学生的学习记忆。由于思维导图所具有的特点导致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多的存在形式(如树状图、思维地图等),可以有效实现学生通过图像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从而为学生构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思维图,将相关知识点以图像的方式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学生在提升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开展的过程中一旦缺乏思维导图学习方式的辅助,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从而降低其学习质量以及学习积极性。
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1.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连接以及整理,实现将相关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于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人脑思维发展规律,运用图形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以及质量,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细化,达到较高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计算机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课程内容时,应当首先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内部构造以保证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的层次对计算机构造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其次,教师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计算机实物演示,从而将各个名称通过实物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一课程的内容表现出来(如下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的组成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更好的提升复习质量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知识具有繁杂性和种类多向性,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将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传播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性的扩展以及实用性的提升[3]。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行为,引导其自己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手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保障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构建正确的网络结构图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条理化整理,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复习目标,从而方便学生的复习过程,有效提升学生复习的效果。
3.创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
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参与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差异性,有选择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将信息技术开展过程中的学习任务科学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提升学生的合作参与性。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成就中进一步成长、获得更多的知识的收获。由于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突出重点、知识网络结构图的构建以及思维的散发的特点,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后、指导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重点,从而在现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讨论交流,将学生之间的思想的差异性进行融合交流,得到更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进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保障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的相关内容的前提下,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遨游网络单元》时,经过课上教师的讲解后,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于网络的资料,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加强小学生健康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所制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图2 关于网络我知道
五、结束语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整合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实现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在培养学生发散性学习思维的基础上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思维导图的引导,将正确的构建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菲.思维导图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5):160.
[2]赵丹杨.思维导图促学生主动学习——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03):56-60.
[3]李江,武根有,李芳,崔静.思维导图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 ,2018(03):190-192.
论文作者:詹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相关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