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瑜[1]2002年在《CORBA在网络作业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网络管理已变得日益重要,随着网络越来越复杂,对网络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了。这些要求包括在管理系统中为信息共享提供标准的接口,对网络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以及为管理大型网络提供必要的手段等等。满足这些要求的方法之一是使用CORBA技术设计的开放分布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的CORBA接口可简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系统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余地,并且CORBA的分布特性也加强了网络设备的管理可伸缩性。 作为网络管理任务的延伸,作业管理进一步增强了网络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传统大型计算机的客户都纷纷将自己的计算业务和数据处理转到分布式网络计算环境之中,这种转向无疑增强了工作站的计算能力,降低了成本,同时作业管理系统又解决了如何使分布和异构计算机网络形成协调一致的网络计算环境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业管理系统JMS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可使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实现负载共享,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文还描述了在JMS系统中为完成客户与服务器通信而设计的一套CORBA对象子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系列提供作业管理的CORBA服务器对象和从服务器获取消息的客户应用。
苟艳洁[2]2002年在《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在Windows 2000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作业管理与高性能集群计算的结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地造价高性能的处理器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并行计算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能够让地理上分布的廉价的PC机连接起来,进行过去只有大型机才可以胜任的工作的集群技术,迅速成为研究的一个亮点。而现代作业管理系统正是结合这种先进的技术应运而生的。 本文结合了作者参与的某公司的与本项目组合作研发的首家商用作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力图向人们展示作业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并对作业管理系统中目前很多研究机构还在开发的集群负载均衡技术、资源管理技术进行尝试拓展,在阐明观点的时候,作者使用了数学的表示方法、实际试验图表等辅助手段说明作者理解。 基本内容如下: 1.作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成型产品比照; 2.一个作业管理系统产品的基本实现思路; 3.windows2000中集群容错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应用; 4.负载分散在作业管理系统上的应用研究; 5.元计算的资源管理在作业管理系统上的应用研究; 6.对本文介绍作业管理系统的评价; 7.一个应用的实例。 最后,作者谈到自己对作业管理系统发展的认识,认为其在国内将来的应用会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而越来越广泛。
刘怀亮[3]2003年在《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化制造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化制造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因而有必要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断完善网络化制造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网络化制造注入新的活力,使网络化制造研究能够不断发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网络化制造系统是个分布、异构、松散耦合的智能系统,除了先进制造技术与理念本身,网络化制造的具体实现与实施还需要一系列相关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分布式计算、制造信息集成、人工智能等,论文正是针对当前网络化制造中上述关键支撑技术的不足与局限,运用下一代Internet核心规范Web Services及其相关技术如XML、SOAP、WSDL、UDDI等,提出了面向全球的网络化制造全新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Global-Oriented Distributed Computing,GODC);构造了基于XML-Schema的制造产品数据描述语言(PDML Based-XML-Schema),给出了EXPRESS/XML及STEP Part21/XML的映射规则,并对基于XML/STEP/PDM网络化制造信息集成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Web Services、XML等先进技术与规范对网络化制造的Multi-Agent模型、表示、通讯、调度等进行了研究与重构;最后,以“大型天线关键零件网络化制造”为原型进行了应用研究。 当前网络化制造分布式计算平台主要是基于CORBA、DCOM、RMI等分布式对象技术进行构建的,但这些RPC组件却有其自身的一些局限性,使之不能适应制造全球化的发展需求。论文运用最新的网络技术与规范Web Services等,提出了一种面向全球的网络化制造分布式计算全新解决方案GODC,该方案具有分布、异构、松耦合、软架构的特性,使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能够平滑的进行跨平台、跨语言的远程协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网络制造(Global-Oriented Networked Manufacturing,GONM)。 在信息集成方面,由于各伙伴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以不同格式输出数据,使得联盟企业问数据通讯与信息识别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如何进行一致性描述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STEP是制造领域的产品信息描述规范,而XML是面向互联网的数据交换标准,因而论文利用XML-Schema无二义表达及结构性好等优点,使之与STEP优势互补,构造了基于XML-Schema的制造产品数据描述语言(PDML Based-XML-Schema),给出了EXPRESS/XML及STEP Part21/XML的映射规则,并对基于XML/STEP/PDM网络化制造信息集成方案进行了研究。 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Multi-Agent技术是描述网络化制造系统本质特征的有效方法,论文运用Web Services、XML等先进技术与规范对网络化制造的Multi-摘要Agent模型、表示、通讯、调度等进行了研究与重构,给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Ageni一致性参考模型及基于xML的Agent实现方法,研究了基于webServices的MAS体系结构及其通信机制。 最后,运用论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型天线关键零件网络化制造”系统构成、制造信息集成、MAS模型等进行了应用研究。
李兵哲[4]2005年在《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高速计算机网络不断出现,使得把由大量CPU组成的计算系统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JMS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就是一种建立于操作系统之上,对连接在一个集群中的工作站或PC进行管理的中间软件。JMS是一个综合型的集群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管理系统的分布操作、资源共享、负载平衡等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本文是在笔者参加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文中详细分析了JMS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作业网络、作业调度、及其通讯代理机制,并对部分实现作了详细的论述。 笔者的主要工作包括: 1)系统总结了作业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JMS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研究总结了JMS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请求与队列,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作业调度机制,对其两级调度模型进行了深入讨论。两级调度模型提供了JMS的单一系统映像,以支持异构计算节点之间的透明操作和多个工作组集群之间的资源共享; 3)设计开发了作业管理系统的通讯代理;在通讯代理中,设计实现了串行化反串行化协议; 4)简要分析了JMS客户端的设计过程;设计和实现了JMS作业可视化提交机制,详细分析了其判断作业嵌套正确性的算法;
柯清超[5]2003年在《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学习资源、学习系统的规模、复杂度日益增加。其技术手段、设计思想、系统体系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教学系统正朝着分布式、协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借助于网络技术,学习系统的规模日益膨胀,不断扩大,在结构上具有鲜明的分布式特征;另外一方面,人们又希望能够实现这些分布式学习资源与系统的统一共享、重用与互操作。 领域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日益复杂化的分布式学习系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美国“高级分布式学习”(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研究机构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旨在解决分布式学习的学习内容共享、互操作与重用、更大范围的协作、智能指导等问题;国际标准化研究组织,如ISO SC36、IEEE LTSC学习技术委员会、IMS全球联合学习机构等,则从体系结构、学习者、学习资源和学习管理系统的信息模型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分布式学习系统开发可参照的信息模型、规范标准。 但是,在方法论层次上如何构建这些日益复杂化的分布式学习系统,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可靠的理论模型。 现代的主流软件工程技术主张采用模型驱动的方法进行软件系统的构建。 因此,从教学系统设计与软件系统设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分布式学习系统设计的模型化方法,实现分布式学习系统的软件建模,以支持分布式学习系统的有效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也将会从方法论上丰富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教学系统的设计理论与开发理论。 围绕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建模过程与模型表示几个角度出发,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教学系统设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UML建模技术等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了多角度、交叉性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学习角色—学习活动—学习环境”模型框架为核心,面向分布式学习系统(环境)开发的软件建模方法,简称为RAE(Role-Activity-Environment)方法。要 全文共八章,其中第二、四、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全文的框架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践基础与研究的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二章:综述了分布式学习系统的基本概念,分布式学习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提出了分布式学习系统的抽象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系统要素和建模方法两个维度界定了分布式学习建模研究的问题域。 第叁章:从现代软件建模技术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的基础。包括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和分布式系统的软件模型表示方法、技术。 第四章:从基本思想、模型抽象方法、建模过程、应用框架和模型表示几个层面论述了RAE的理论框架。阐述了RAE方法的核心思想:(l)分布式学习系统建模以“学习角色一学习活动一学习环境”抽象模型为框架核心,不断演化;(2)以学习用例为驱动,以“角色一活动一环境”模型为框架,多次迭代实现系统的建模;(3)以活动理论为框架指导系统的学习活动分析,构建系统的分析模型一一需求模型和学习活动模型;(4)以“设计模式(DesignPattems)”方法指导系统的环境设计,构建系统的设计模型一一学习环境模型与实现模型; (5)以UML、XML表示系统的软件模型。 第五章:详细论述分布式学习系统的需求模型、学习活动模型、学习环境模型和实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模型表示问题。第六章:提供一套支持RAE方法的建模参考模板。第七章:RAE方法的应用研究,包括:(l)建模工具原型的研制;(2)通过RAE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RAE建模方法的应用,初步验证RAE方法的有效性。第八章:研究结论。
吴饶金[6]2006年在《基于多层结构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陈旧,工作效率低下,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集成水平,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随着面向对象技术与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相应的被要求在不同平台的运用和集成能面对更高的复杂性和高可用性。因此企业对应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适应性、更大的伸缩性以及更便利的维护性。本文对现有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分层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对CORBA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与其它主流分布式技术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利用CORBA技术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优势所在。以分布式对象计算的特点、分层体系结构概念、面向对象技术以及CORBA规范为技术背景,本文探讨了一种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这种开发方法基于PowerBuilder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结合Jaguar组件事务服务器和多层客户/服务器与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优势,把应用系统核心看作一组各种服务的集合,每个服务由分布在物理上不同地方的多个组件组成,使整个应用系统具有易集成、易伸缩、面向多用户、广域性等特点。并以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例给出了具体的系统分析和系统实现。对两层结构的系统移植到叁层以上体系结构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潘巍[7]2005年在《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高速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把由大量CPU组成的计算系统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在一起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十分容易。网络作业管理系统就是一种建立于操作系统之上,对连接在一个群集中的工作站或PC进行管理的中间软件。作者于2003年9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中心,参与了一个国际间的合作项目——作业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作者对作业管理系统的框架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有: ●对作业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结构的各个框架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描述。并且从作业流的观点,提出了作业管理系统服务器的叁层体系模型。 ●介绍了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重点对性能评测环境的实现和作业管理系统的性能改进做了深入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运行应用系统实际代码对其进行性能评测的方法,并介绍了以其为指导的作业管理系统性能评测环境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系统实际性能的评测,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尽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问题,从而降低由于性能不佳导致的软件开发风险。 ●改进了作业管理系统的同步机制。作业管理系统中引入很多的通讯方法(Socket,管道,邮槽,信号等),但是这些通讯方法都地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同步机制,而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作者通过使用合理的同步机制保证了作业管理系统运行的正确性。 ●开发和部署了支持IPF的作业管理系统,扩大了作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平台。IPF是Intel和HP积极合作开发了全新的64位开放性IA-64体系结构的处理器系列。
甘玲[8]2004年在《网络安全核心技术PKI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缺乏安全性被认为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而逐渐成熟、完善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PKI)体系将成为重要的Internet网络安全解决方案。PKI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各种各样的组件组合起来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四个主要的安全功能:保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本文首先从安全需求出发,介绍了当前流行的两个认证体系:Kerberos认证体系和PKI体系。然后对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进行了阐述,密码技术提供了数据加密、数字签名、信息完整性验证、身份识别等功能来增强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本文的对整个PKI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KI的基本原理,包括体系结构、相关标准和信任模型。然后对PKI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PKI包括多个组件,其中最核心的是认证中心CA。PKI的组件组合起来可以提供认证、完整性、保密性、安全时间戳、不可否认等服务。最后从证书和密钥的生命周期出发,详细介绍了每一个阶段中PKI的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在仔细研究PKI以及相关协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PKI的完整实现 — FSCA(Fair-and-Square Certification Authority)。FSCA是管理和发布X.509证书的系统。通过第叁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即CA),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一起,形成X.509公钥证书,用以在Internet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FSCA系统在设计上严格遵从PKI规范,并且采用了访问控制、权限管理等安全机制,真正保证了权威、公正和可信赖的特性。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贡献有:对PKI体系进行了完备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PKI实现――FSCA,FSCA系统的体系结构、对外服务及其系统管理严格遵从PKI规范,并且从设计到实现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WP=3>权,符合国家安全部门的有关规定。构建功能完备的CA子系统。FSCA的CA子系统提供产生密钥、生成证书、发布证书、撤销证书、发布证书撤销列表等服务。构建管理完善的RA子系统。FSCA的RA子系统负责处理用户证书申请、证书撤销等请求,管理用户信息。构建管理完善的证书发布系统。FSCA的证书发布子系统采用LDAP目录服务器发布证书/CRL,用户可以通过Web方式方便地查询、下载和安装CA根证书和用户证书。
赵东[9]2003年在《网格计算环境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产业的第叁次浪潮开始孕育,它试图全面连通因特网上的所有资源,以最终实现灵活的虚拟组织范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然而,传统的分布计算技术在共享配置的灵活性和共享资源种类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虚拟组织的需求。因此,研究可支持虚拟组织并可最终大规模商用的网格计算技术无论从研究或工程应用角度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元计算、正统的网格计算和对等计算等相关领域技术为背景,以中间件技术为支撑,论文从系统模型、相关协议与算法和基础设施这叁个层次研究了广义范围的网格计算技术,内容主要涉及网格计算环境中的资源管理与调度、容错和安全等。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提出一种融合了Web计算技术、正统的网格计算技术和对等计算技术的资源管理模型。现有的资源管理模型往往无法同时满足网格计算的动态性、可伸缩性和适应性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了Web计算技术,正统的网格计算技术和对等计算技术的资源管理模型。它将整个网格计算环境分为两级:在各个管理域内部可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和体系结构,体现了对遗留系统的适应性支持;各管理域之间的组织则采用对等计算模式,从而可适应网格计算环境的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在该模型中,标准化的互操作性通过万维网服务提供,以克服资源的异质性;动态资源部署采用基于XML的数据模型来描述资源信息,并通过软状态机制来解决分布式垃圾收集问题;动态资源发现算法则通过XQuery来匹配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双方的需求,克服了LDAP和关系性数据模型的限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提出了一种分级的资源调度模型和相应的任务图调度算法。现有的资源调度模型往往无法体现公平性,也缺乏可扩展性支持。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资源池调度模型,它通过将调度阶段划分为用户级调度和资源级调度,与分级的资源管理模型相适应,它的公平性则体现在支持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双方协商服务级协定。论文针对同构和异质环境分别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图静态调度算法,并且探索了这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动态调度算法。在同构环境中通过引入动态任务迁移机制将DCP算法改造为DCPTM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实了相应的调度结果具有更好的性能;而在异质环境中则根据通信/计算比值的不同对任务图进行分类,分别采用不同调度算法来适应不同类型的任务图。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算法对调度的应用类型,资源调度发生的不同空间和时间考虑更为全面,从而体现了适应性支持。<WP=5>* 提出一种高性能的适应性复制协议。要使网格计算技术大规模商用,必须保证关键服务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服务是高可用的,而现有研究往往对网格服务的高可用性不够重视。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可支持不同类型分布应用的高性能复制协议,其设计采用复制实例数目可动态伸缩的逻辑令牌环结构,克服了传统复制协议不能适应遗留系统和性能不佳的缺陷。文中给出了该协议的系统模型和协议描述,详细说明了该协议如何提供高可用性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并进行了相应的性能分析,论证了该协议能够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提出了一种可伸缩、可扩展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与相应的安全模型。论文在讨论网格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灵活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它支持网格计算环境固有的动态性、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模型基于该策略设计,通过基于XML的查询请求/断言应答语言SAML和可扩展访问控制语言XACML来支持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和现有网格计算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对比,该模型对XML技术的充分利用使它可很好地支持层次结构,并具有易扩展的优越性,可实现独立于平台的策略结构化描述,克服了现有研究难以支持虚拟组织中高度灵活的共享关系定义和对共享资源的复杂高级控制的缺陷,可满足细粒度访问控制和单点登录等安全需求,并可利用较为成熟的各种XML解析器实现语义精确的策略描述和执行。此外,综合上述工作,还提出了一种网格计算基础设施体系。论文提出了一种网格计算基础设施的工程模型,并基于WebLogic Platform、OpenSAML和Sun XACML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该原型以资源管理和调度子系统为核心,通过反省技术透明地纳入了容错子系统和安全子系统。论文也给出了一些关键模块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法
代霞[10]2005年在《CORBA技术在CDMA网络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对象应用架构规范。CORBA真正地实现了跨平台性。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是中国联通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开发出的新的高品质移动通信服务。CDMA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异构系统。 本文以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CDMA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论述了CORBA技术及其在分布式异构系统中的应用。基于CORB技术的CDMA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各设备厂商提供的操作维护系统与联通四川分公司的管理系统之间的网络接口功能。 本文以CORBA技术在CDMA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实现为核心,介绍了CORBA的基本原理及体系结构、CDMA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由于本人参加的是性能管理功能模块的开发,本文着重阐述了CDMA网络管理系统中性能接口功能的分析、设计及实现,具体说明如下: 1.实现了性能采集功能,包括开启采集、结束采集、挂起/恢复采集,查询采集参数和性能数据上报; 2.实现了性能门限管理功能,包括创建性能门限、删除性能门限、挂起/恢复性能门限和查询/修改性能门限参数; 3.实现了性能历史数据管理功能,主要是查询历史数据文件功能; 4.针对性能管理功能中提出的每个用例,在接口分析中都详细说明了它们的行为、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前提条件、后继条件、返回值和异常; 5.在设计和实现中,针对每个用例的详细分析,将其映射成具体的函数。
参考文献:
[1]. CORBA在网络作业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D]. 吴瑜.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2]. 网络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在Windows 2000平台上的设计与实现作业管理与高性能集群计算的结合研究[D]. 苟艳洁.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3]. 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化制造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怀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3
[4]. 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李兵哲.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5]. 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 柯清超.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 基于多层结构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D]. 吴饶金.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 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潘巍.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8]. 网络安全核心技术PKI的研究与实现[D]. 甘玲. 四川大学. 2004
[9]. 网格计算环境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赵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10]. CORBA技术在CDMA网络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 代霞. 四川大学. 2005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网格计算论文; 分布式架构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分布式技术论文; 集群服务器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建模软件论文; 开发框架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分布式部署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安全证书论文; jm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