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理论探讨_体操论文

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理论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操论文,运动员论文,专项论文,男子论文,力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981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第一次科学大会上,斯莫列夫斯基教授在题为《关于体操中运动与支撑相互作用》的论文中提出了体操不同项目中运动员受力的大小与特征,男子自由体操踝关节在空翻起跳中在0.09~0.1s内受力为700~800kg,手腕关节受力为100~150kg,吊环手掌拉力为280~340kg,男子跳马起跳踝关节受力10~14kg/kg体重,手腕在推手时推力为3~5kg/kg体重,单杠手掌受力为250~500kg/kg体重;从单杠2.5m下落,设体重为60kg,根据冲量定理,FT=M△V,则在落地0.06s时间内的平均垂直冲击力为774.29kg,超过自身体重10倍以上,在吊环大回环时下摆最大力量为400~600kg。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在单杠上完成单臂大回环时,手掌最大受力为自身体重的3.6倍左右,而双臂大回环最大受力为4.5倍。可见,体操专项力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怎样正确认识体操专项力量素质在整个身体素质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训练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力量训练的生理基础

1.1 肌肉工作的方式

肌肉工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肌肉静力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张力但不发生长度变化,又称等长收缩。第二种是肌肉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克服阻力而缩短,使身体一定部位移动,又称为等张收缩。第三种是肌肉离心收缩。肌肉产生张力时被动拉长,也即,尽管肌肉在收缩,但一定的阻力克服肌肉张力使肌肉被迫拉长,又称为退让性收缩。第四种是肌肉等动收缩。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外定的速度进行最大收缩,如自由游的手臂划水动作,赛艇的划浆动作等,又称等速收缩。第五种是肌肉的拉长—缩短周期收缩,又称超等长收缩。在这种收缩形式下,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如:跳马起跳,自由体操的起跳。

对于这五种肌肉工作形式,我们结合实际体操动作,可以发现静力性收缩、向心收缩、拉长—缩短收缩、离心收缩在体操动作中经常遇到,诸如体操的静止用力动作,就是静力性收缩,而大多数的需要克服自身体重的体操用力动作均是向心收缩,而体操动作中存在着一部分慢用力动作,其肌肉就是被动拉长的。如:由直角支撑慢落成直角十字,这就是典型的离心收缩,对于跳马的助跑上板起跳与自由操的起跳大多数是“拉长—缩短”收缩,等动收缩在体操运动中较少见。

1.2 肌肉力量的种类及其关系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肌肉力量可分为:最大力量、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所谓最大力量就是指在肌肉最大随意收缩时所能表现出的最大能力。绝对力量反映着神经—肌肉系统的潜在能力。研究表明,这种潜能甚至在最大限度的意志努力时也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只能在专门性外部影响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来,如:对肌肉采取电刺激的方法。相对力量,是指绝对力量除以体重,在这里我们要谈及相对力量是因为相对力量素质对体操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体操动作大多数是在克服自身体重及由此带来的惯性力而完成的,因此体重越小,相对力量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完成难度大的动作,而绝对力量上是反映运动员潜在力量的大小,并没有涉及到自身体重,显而易见,体重越大越不利于完成体操动作,因此,在竞技体操运动中相对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成绩。速度力量指神经—肌肉系统动员其机能潜力以在最短时间内表现最大力量指标的能力。当外部阻力很大时所再现出的速度力量通常较之为爆发力,是重要的一项体操专项力量素质。在抵抗相对不大或中等阻力并要求极快速的情况下而表现出来的力量,通常叫做起动力量,它对体操项目影响不大。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维持较高力量指标的能力以及在对抗外部阻力的情况下维持更多的动作重复次数或长时间用力时体现出来的能力。这项素质在体操运动中作用非常明显。因为现代的体操运动不仅要求技术难度大,而且要持续大约30s~2.5min,这无疑对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运动技术和素质均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这三种力量素质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证明。在最大力量与速度力量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良好转移。但只有当动作的加速与克服较大的外部阻力相结合时,即达到最大力量水平的25%~30%以上时,这种良好转移才能精确地表现出来。由此可看出,外部阻力越大,则最大力量水平对速度力量的促进作用也越大。这对于体操项目中发展上、下肢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同样在要求克服巨大阻力即最大力量的70%~90%的活动中,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良好的转移作用。当力量耐力表现在克服相对较小的阻力时,在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之间,上述转移可能并不存在,如:阻力在最大力量的30%~50%时;当阻力小于最大力量的25%时,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之间甚至会出现不良转移,即出现无效率力量练习。因此对发展体操专项力量素质来讲,练习负荷不宜太小。在力量训练当中,不仅要加强最大力量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最大力量向专项力量耐力的良好转移,这就要求在练力量耐力时,要适当加大负荷阻力,只有这样最大力量素质才可能转移为力量耐力素质。

2 体操专项力量的定义、内涵及其特点

2.1 体操专项力量的定义与内涵

体操专项力量是指完成体操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其中,根据力量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体操专项耐力、体操专项相对最大力量、体操专项速度力量。

由于项目本身特点不同,所以,用力特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尤其是新规则实行单项比赛,去除了只有进入全能前36名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单项比赛的规定,这样,更加鼓励世界各国体操选手在单项方面发展,因此,体操单项专项力量训练成为重点训练内容。

根据男子体操六个项目特点,又可分为单杠、双杠、吊环、自由体操、鞍马、跳马等专项力量。它们的用力特点及供能特点也有所不同。从用力的时间特征看,除了自由体操的用力时间在50~70s以外,其他五个项目的用力时间均在30s以内,跳马所用时间最少,仅仅5~7s。很明显竞技体操是一种无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其动作大都是在无氧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动作的力量强度很大,体操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最大力量或速度力量。

体操专项力量的特点是综合性的,它在不同的项目中,表现的力量特点也不同、用力部位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说,体操专项力量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单项特点,又要考虑整体效应,所以对体操专项力量的定义也是比较困难的。

表1 男子体操六项动作、力量、时间及供能特点比较

表1显示,体操专项力量总体上讲,是无氧供能,因此,体操专项力量训练就必须以无氧力量训练为主。而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而无氧力量训练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强度大,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要注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从整体来讲,体操专项力量讲究用力的协调性、准确性或精确性,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的精确调控。因此,在体操专项力量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注意力的训练,要尽可能地通过改善神经支配来加强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动员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多,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量增多。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只动员60%的肌纤维参加工作,而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则能动员90%的肌纤维参加工作。(2)改善主动肌和协调肌、对抗肌之间相互协调关系。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3)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可以显著提高肌肉的力量。

2.2 体操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1)力量练习的能量特点必须与技术动作一致;2)力量练习动作幅度(关节角度)必须与技术动作一致;3)力量练习的方向必须与技术动作一致;4)在做力量练习时,技术要求最用力的部位应该承受最大的超负荷;5)做练习的用力必超过练技术的用力,即需要超负荷的练习;6)在力量练习中,不可损失技术动作的速度。

同时,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还总结出了两条行之有效的规律:

1)一是有力、练力、长力。训练实验证明,力量训练时,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块练习的肌肉上时,比不用脑子想或分散注意力的训练效果要好得多。所以体操的力量训练适宜用意志调节肌肉来积极活动的方法,而不宜单纯追求增加肌肉横断面的力量练习。另外,体操的力量练习要求负荷大、速率快、爆发式的肌肉收缩,而这些要求应尽量避免在疲劳状态下进行。

2)二是对于力量训练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下面“五定”具体内容说明如下:(1)定时:指按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个数、次数或组数。(2)定速:根据力量练习的性质(指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或是力量耐力),决定练习的速度是爆发式的、快速的、较快速的或是一般速度进行的。(3)定距:长度和高度(指各种跳跃练习和跳深练习)的改变,决定着力量练习的性质和效果。(4)定量:负荷的大小决定着力量练习的方法和性质,量的大小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的部位、力量的性质而决定。(5)定规格(动作要求):动作规格的变化,引起训练部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力量训练的效果,因此对动作规格的要求也较高。

2.3 体操专项力量训练手段

我们对全国16个省体操队教练,1名国际体操裁判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关于如何发展上肢、腰腹、下肢力量内容。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

上肢力量

腰腹力量下肢力量

(1)多种变化的吊环力

(1)慢起倒立

 (1)蹲杠铃

量组合练习

(2)爬绳;

 (2)吊环控倒立

(2)跳深

(3)提推倒立

(3)倒立架上连续提倒立

(3)蛙跳

(4)倒立至水平连续起

(4)双杠或吊环直臂直体

(4)起踵练习

各种推撑力量训练慢起手倒立

(5)俯卧撑、引体向上

(5)原地团、屈体、直体

空翻组合

 

(6)单杠或斜板负重举腿

或快速快腹举腿

(7)仰卧举腿仰卧起坐

(8)固定腿部的背伸肌练习

(9)侧腰肌练习;

(10)仰卧或俯卧两头起

(11)俯卧向后举腿;

(12)负重停控腰练习

3 有关体操专项力量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体操力量训练包括六个项目,每一个单项都有其特有的技术特点,要求特有的力量素质,因此必须处理好单项力量训练和其他六项力量训练的关系,这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在训练实践当中应注意比较这六项的异同点。我们对体操男子六项所需的力量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规律,从而使力量训练能更加有针对性。因为体操力量不是靠发展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力量,或在力量训练中仅就某一部分肌肉进行训练或某一项目训练就可以奏效的,必须把人体力量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完整的能量系统,身体某一环节力量薄弱都会对整体力量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以上比较分析看出男子体操六项力量训练都离不开良好的腰腹背肌力量和良好的肌肉协调性,因为体操动作总是要求运动员在用力过程的同时,还要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肌肉做出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所不同的是:六项力量的动作特点不同而导致的用力的肌肉部位不完全相同,肌肉工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供能特点也不相同。

3.2 关于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研究表明,力量素质的遗传度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慎重选材。然而,这并不是说遗传就决定一切,从而否定后天的训练。只有科学的选材加科学的训练才是最好的选择。

3.3 注意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我国体操力量训练多采用传统典型的教学指标,这些训练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关于发展力量及其测评的手段较以往已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对运动员的力量水平进行测量与评价的仪器有主要是从美国进口的世界先进的CYBEX-6000型等动测力仪。而且国家体科所有关体操方面的专家已针对国家体操队队员进行过这方面的测试与评价,并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则是较昂贵,一般体操队用不起;二则是操作较复杂,测出结果不易看懂,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三是所测动作与体操实际动作结构仍有相当差距,并不一定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因此,这些仪器在实践当中并不常用。

3.4 关于体操专项力量训练负荷强度

关于体操力量训练的强度的负荷问题,有研究表明,如果用自己能力的20%~80%,从事肌肉工作时,力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如果是用自己的最大力量的80%以上工作时,力量的增大则主要依靠神经中枢对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增大。此外经验证明,强度大的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与速度,强度小的训练提高肌肉的耐力。用最大力量的30%以下的强度,可长时间工作,提高肌肉耐久力;用最大肌肉力量的50%以上的强度进行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和速度。而50%的强度,对力量耐力或速度耐力有利,当强度达到80%以上时,对发展绝对力量或速度有利。不言而喻,30%~50%这段强度范围对发展力量耐力或速度耐力有利。

4 结论

(1)由于肌肉属性不同,生理学基础不同,工作方式不同,使得力量素质具有诸多种类,主要可分为最大力量、力量耐力、速度力量,其中,最大力量又可分为相对最大力量和绝对最大力量。而这些力量素质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迁移的,一般来讲,外部阻力越大,则最大力量水平对速度力量的促进作用也越大。负荷至少要达到最大力量水平的25-30%以上,最大力量才能向速度力量正向转移。而最大力量向力量耐力转移则要求负荷达到最大力量的70-90%;当阻力小于最大力量的25%时,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之间甚至会出现不良转移,也即出现无效率力量练习。因此,要发展体操专项力量素质,练习负荷不宜太小。

又由于体操专项力量素质由于具体项目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从上肢、腰腹、下肢三部分的力量训练手段看,腰腹部力量训练手段最多,由此可见,腰腹力量素质在体操训练中的重要性。

(2)从体操专项力量训练原则看,“五定”(定时、定速、定距、定量、定规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3)高级体操运动员训练应注意单项力量素质和全身整体力量素质的均衡协调发展。

(4)在进行体操运动员的选材时,要尤其重视力量素质的先天性特点,做到科学选材,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高级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注意传统训练方法和现代科技训练方法手段相结合。高级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强度不应小于50%。

标签:;  ;  ;  ;  ;  ;  

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理论探讨_体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