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军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743300)
【摘要】目的:对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查过程中运用CT 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选出63 例患者病历,该组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从患者病历中选出47 例未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扫描检查,了解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和斑块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共有54 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85.71%;而对比组患者中则有17 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45.9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病例数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 检测方法对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进行检查具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对动脉狭窄和斑块的位置进行确定,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的可靠数据,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CT 血管造影技术;颅颈动脉;狭窄;斑块;检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84-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 examination of carotid stenosis and plaque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analysi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selected 63 patients medicalrecords,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r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s the team; Elected from a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in patients with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detected in 47 cases, as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ultislice CT scan, the understandingof the cranial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plaques. 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est results, you can seethat the team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arterial plaques, detection rate is 85.71%;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17 patients werediagnosed with arterial plaques, detection rate of 45.95%.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m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stenosis cases than in control group, large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ata,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using multislice CT detec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cranial carotid stenosis and plaques for inspection has a highe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an be accurate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artery stenosis andplaques, provides medical staff with reliable data treatmen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s: CT angiography technology; Cranial carotid artery; Narrow; Plaque; Detection; The effect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的是人体大脑当中血管由于各类病因发生了阻塞、闭塞等供血不足的情况,导致人体大脑发生缺血性疾病,进而使得人体的部分肢体或脏器功能受损。根据患者发病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阶段如果在24 小时内其临床症状能够好转或消失,则患者患有的是可逆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如果在24 小时内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改善,则其可能并发局限性脑梗塞或脑梗塞,对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1]。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类疾病的患者中选出的110 例,其中有63 例患者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症状,男性35 例,女性28 例,患者的年龄从38 岁至81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3.17±13.36)岁。经过对该组患者的临床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均出现了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四肢乏力、口齿不清以及神经感知性障碍等,并且其临床症状符合我国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利用CT 对患者进行扫描后证实确实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另外47 例患者则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8 例,女性19 例,患者的年龄从37岁至80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2.76±13.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为CT 血管造影检测技术,其主要通过多层螺旋CT 扫描仪来完成。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64 层螺旋CT 扫描仪,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平卧仰卧位,并利用头枕将患者的主动脉弓顶起。扫描时从患者的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进行平扫,直至患者的脑部顶端。扫描仪的输出电压为120 ,输出电流为110 ,将扫描厚度设定为5 ,矩阵值设定为 ,各螺旋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2 ,原始数据的层厚设定为0.6 。在扫描的过程中在患者手肘部为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本次研究采用的对比剂剂量为110 ,对比剂规格为370 ,高压注射器的推进速度设定为4-5,在注射完毕后利用50 的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2]。
将扫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建,并利用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以及容积显示等技术对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的直径和容积进行计算,以确定患者颅颈动脉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数量。
1.3 患者病情判定标准
在对患者颅颈动脉血管内斑块的性质进行判断时,其中斑块的密度较低,且内部密度分布均匀则视为软斑块;而斑块的密度较高,且内部密度分布均匀则视为钙化斑块;而斑块密度较高,且内部密度分布不均匀,则视为混和斑块。
在对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判断时,其中狭窄率在0%至29% 之间则视为轻度狭窄、在30% 至69% 之间则视为中度狭窄、在70% 至99% 之间则视为重度狭窄,而如果狭窄率达到了100% 则视为闭塞[3-4]。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相关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从上述三表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斑块和颅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较高,并且研究组患者颅颈动脉出现了中度狭窄和闭塞的情况。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CT 血管造影技术的颅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为85.71%,与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向符合。同时,患者颅颈动脉内软斑块和含钙密度的较少的混合型斑块中富含较多的坏死物质,很容易造成患者颅内出血或形成血栓,对于患者脑血管的损害较大,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利用CT 血管造血技术能够有效对血管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狭窄和斑块的具体情况,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治疗数据。
参考文献:
[1] 包颜明,张龙江,普萍,等.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CT 血管造影(附三例报告)[J]. 放射学实践,2013,18(11):787-790.
[2] 黄成,喻骏,贾英均. 多层螺旋CT 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J].武警医学,2015,16(06):448-449.
[3] 鲁晓燕,张挽时,王东,等. 螺旋CT 血管造影及CT 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9(03):186-189.
[4] 刘翔,戴建平,詹炯,等. 脑CT 灌注成像与CT 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37(08):723-726.
论文作者:张爱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患者论文; 狭窄论文; 血管论文; 缺血性论文; 颈动脉论文; 脑血管疾病论文; 造影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