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达志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保留并传播了我国古文化。因此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载体,古建筑的保护理应得到现代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并且有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城市规划从业者在古文化保护层面上认识不够,最终导致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被列入了拆迁的名单。因此,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建筑物的丢失,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文化的流失。鉴于此,本文就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施工技术;仿古建筑;施工工艺
保护古建筑需要专业部门管理。这方面,目前各地方大多数的保护建筑在城市规划中保存完善,但也有些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被城市规划者“推倒”的宿命无法逃脱。现在有些地方名城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随意改变文物管理体制,将原为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移交别的部门管理。殊不知古建筑的保护、传统街区的保护、任何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都需有专门业务知识和掌握国家文物法规政策才能保护好。
1、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1.1、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我国古建筑无论从构造上、结构上、审美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与西方建筑体现着不同的风格,在世界建筑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古建筑的传统风格、艺术装饰、施工、材料、建筑布局等方面,都承载着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充满了工匠们的汗水与智慧,对我国建筑人员有着极大的示范启发作用。例如,古建筑木结构的防震方法和独特构建原理,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人员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对现代结构防震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将现代工艺与古建筑设计中的精华相结合,设计出更具有实用性、历史魅力的建筑。
1.2、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
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例如,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 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单孔跨度为37.4m,在桥两端采用敞肩拱的形式各辟两个券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世界土木工程桥梁史上是一个创举。如果当时没有数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的相当发展,这桥是难以建成的。
1.3、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需要将更为迫切。古建筑在新的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使命。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拥有独特的古建筑,那么该古建筑会在目的地形象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古建筑资源本身拥有的巨大品牌效应,可提高远距离游客的到访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名胜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友人纷纷前来参观游览,为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我国古建筑保护现状
2.1、砖体风化
在我国古建筑中损坏最为突出的就是石构件砖体风化,可以采取砖体拆砌换新的办法,虽然更换成本不高,但随着修缮规模的扩大,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砖体出现酸碱保护问题,这就对保护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大木损毁
古建筑中木质结构相当普遍,也是最容易损坏的,大木结构在环境的作用下,容易变形、腐朽,需要根据毁损程度进行经常性维护工作,导致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在保护资金方面出现了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挪用资金等问题,影响并阻碍了对古建筑的及时维修保护。
2.3、人为保护不当
我国在对古建筑保护的质量上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古建筑保护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但我国目前并不具备这些要求,由于保护人员的水平低下、素质不高,在技术与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得对古建筑保护的工作很难开展。
2.4、建筑结构及材料防火性差
受到古代建筑工艺水平的影响,当时只能够利用木材和砖石来建设房屋,这使得古建筑通常都为木质结构合砖木,雕梁画柱尽管十分美观,但是在消防安全方面,则防火性较差,易燃物质使得古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则火灾蔓延速度较快。另外,由于古建筑的建设年代久远,不少建筑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霜雕刻,这使得古建筑的结构较为脆弱,不少材料都已经老化,稳定性较差,这也使得在消防安全上,古建筑的结构不够稳定和完整,火灾对其的破坏力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保护资金短缺
古建筑大多经历了几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房子的年代越久或常年无人居住,自然损毁日益严重,出现了倒塌、破损、无人修缮等情况,加上古建筑维修技术要求非常高,修缮与维护成本也就越高,而且花了钱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修缮效果,传统村落的原住村民们并没有认识到,也不理解徽派建筑的价值和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为改善生活条件,村民们擅自拆除一些受到保护的老房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维修投入的资金要超过同面积新建住宅。据歙县一位从事40 多年古建筑维修的木工师傅介绍,砖木结构的徽派古民居,除日常维修外,一般 20、30 年应该翻修,50、60 年需要大修,这种频繁的持续性保护投入,对普通百姓来说不是笔小开支。特别是木构件的保护和防腐问题无法解决,给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原则
原真性:为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应在考古及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以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来确保达到修复的原真性。这种原真性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意象和社会层面的,应充分尊重所处的历史环境带来的各种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
完整性: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其整体环境的整合,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对其内部或局部的景观要素的孤立处理,还应将保护对象进行保护的同时顺应城市形态的发展。
动态性:对历史园林和古建筑环境的修复必须尊重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保留至今的古建筑,其实都蕴含着不同时段的历史信息,不能单纯武断的复原某一时段的结构元素,而应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对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进行研究、挖掘和取舍。
4、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4.1、搞好城市规划
要想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首先就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果出现错误,就会对古建筑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据了解、北京、上海、沉阳、南京、杭州、洛阳、长沙等城市的古建筑保护情况令人担忧,许多应该受保护的古建筑物,却在现代化的建设潮流中受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成为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紧迫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意大利的做法是“让出古城建新城”,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在法国里昂,仍有12至16世纪的建筑物保留至今,并存有250栋保护建筑。建于19世纪之后的建筑,其风格与古建筑非常协调。在国内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例子。如宁波在月湖地区的城市绿化建设,就存在拆除原有的老房子的纠纷。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那里是北宋有很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如果不是深入调查,换来的赞美只是一瞬间,遗憾是永远的。另一个例子是杭州市近年来启动清河坊历史区保护工程,是由市政府决定调整规划,撤销房地产开发项目而保留下来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各界都有关系,但首要责任在政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市政府应把保护古建筑作为当务之急。
4.2、做好古建筑修缮工作
在古建筑改造项目中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维修工作不能继续,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免造成修理过程中出现 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现象。建筑修缮重要的就是保留原有建筑的特色;在施工前的项目建设中,应首先确定一个方案,木制工程由于其自身的重要历史价值,要保持其原样性,完整性,这样一来,维修方案制定就显得很重要。方案选择不当,不仅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在维护方案的制作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维修工作量,该小修的小修,减少原有建筑物的破坏,另外,对建筑物的破坏现象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反复修复会造成木制建筑物深层次的损害。
4.3、健全防火安全体系
只有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系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能力,给古建筑更全面的保护。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确责任。明确消防工作的重点单位,明确负责消防人员的有关职责和规范。二,根据古建筑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消防工作,古建筑形式各异,防火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技术人员需要清除古建筑物的火灾隐患,并注意联合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等部门共同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三,要优化消防设备,划分古建筑消防安全部门,在建筑物中安放消防设备,从而避免火灾隐患。
结束语
面对古建筑破坏严重的现状,了解其保护意义并掌握其保护措施对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而笔者认为古建筑保护并不是一味的保留,这样只会加大与现代化发展的矛盾,同时古建筑也会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负担。相反,古建筑的保护要求相关专业人员用发展的目光去解决问题,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古文化,使得古建筑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中,充分打破“格格不入”的窘境。这样古建筑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为中国建筑贴上“特色”的标签。
参考文献
[1]韦勇.古建筑保护工程目标管理和成本控制解析[J].科技展望,2017,25(07):33.
[2]杨海珍.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和修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206.
[3]吴剑锋,王彩华,伊路平,宋常利,李通,张雪芹,赵萍.秦皇岛市古建筑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5):201+212.
[4]李东光.西安古城保护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6.
[5]李锦光.祁县古城保护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
[6]陆人治,鲁海洋.杭州市西泠印社古建筑防雷保护方案[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6,(02):52-59.
论文作者:贺利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古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历史论文; 建筑物论文; 我国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