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人群现状及启示①
安涛1殷玉星2
(1.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 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重庆 400016)
摘 要: 本文采用访谈法及归纳法,对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人群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现实状况,提出: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应注重扩大、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加强适合中老年消费者趣味健身项目开发;在开启多样化健身模式方面,注重“懒人”健身模式的开发,“私人专属健身仓”的引入,为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更好地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消费者 商业健身俱乐部 现状 启示
1 消费人群现状
1.1 大学生正逐步形成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主力军
通过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走访调查发现:消费者愈来愈年轻化,在15~25岁的消费者中,大部分都处于学生时代,尤其是离高校较近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年轻消费者人数居多,且基本都是周边大学的在校学生。其中女生大部分都是为了减肥塑形而来,男生为增肌塑形的较多。他们认为相比较学校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在各种健身器材及有健身指导等比较全面,同样可以缓解日常的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情况下,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减肥、增肌、塑形”效果会更加明显,可以获得更多自信和成就感。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俱乐部收费模式及营销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他们健身消费的欲望,比如通过办卡,学生可以办年卡或学期卡,在一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学生消费者健身次数不限,在开业时间及项目器材数量允许的情况下,消费者来健身俱乐部健身的时间也不限,且针对这种办卡的学生,在收费上,远远低于买一个比较高端或一个iPad的费用,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大了商业健身俱乐部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学校是人口相当密集的地方,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一旦学生健身塑形取得成效,一些健身俱乐部能给大家带来贴切的益处,比如:为将来能找到满意的好工作打下形象气质基础,为将来的工作竞争增加筹码,增强自信心,增加美感等传播得也快,为健身而心动的学生规模势必扩大。商业健身俱乐部也正是抓住了学生健身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学生时期心理、身体方面需求,才使得我们大学的孩子日渐成为健身俱乐部的主力军。
1.2 中老年群体健康促进、保持的不二选择
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来,“富贵病”不仅出现在老年人身上,还逐渐趋于年轻化。对于刚进入中年的消费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逐渐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且以血液病最为严重[1]。大多数都是因为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健康所致,其中就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以高温、高辣度为主的重庆,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平时还忽略了体育锻炼。而现代商业化的健身房正好可以解决这两个难题,消费者们在健身俱乐部消费,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锻炼氛围,人人都大汗淋漓,为拥有一个完美身材和健康的身体而努力着,这对消费者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可以更好地去刺激消费者重视体育锻炼。
中国有句古话,人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在过去的事业打拼中,奔波于各种酒局、饭局,在事业打拼之后,消费者们知道了不求钱常在、但求人长久这个道理,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去享受辛苦了大半辈子才攒下来的财富。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鱼大肉是顿顿都有,再加上这群消费者也许在年轻时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所以到了这个有钱有物资的时代就放纵自己的饮食。但这些饮食习惯都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享受财富,健身房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2]。
1.3 高经济收入人群依旧是健身的主流
重庆本地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决定了本地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前景,从去年重庆政府统计的人均收入可知道重庆市民的收入情况是在日益增高,所以人们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物质生活之后,则需要丰富自己的其他娱乐生活。健身俱乐部这项消费活动,既是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娱乐的好项目,所以在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消费人群中,经济收入高者也居多,这一部分经济收入高的消费者相对年纪偏大,事业家庭相对稳定,对健身的费用多少大都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追求的是舒适的健身环境,在乎的更多的是良好健身习惯保持,健康的促进和保持,针对这类人群,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健身费用方面相对于学生给予优惠力度相对较小,大都以提供舒适的健身环境,提供更高端多方位的服务来博取的他们的芳心,比如高端VIP,时尚健身项目,功能区的齐全和配备等。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上,随着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功能区的拓展和不断完善,健身项目的开发和延伸,健身课程的更新和调整,商业健身俱乐部依旧是高收入人群消费活动重要地方。
2 多样化健身消费模式——重庆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不竭动力
2.1 扩大、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近几年,各级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赤峰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软硬件实力均有了极大的提升,全市现有Y-12型增雨飞机一架、移动式地面火箭作业装备30套、地面烟炉14套,飞机和地面作业能力及效益显著提高。但是,受地方区域观念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各单位仍以“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作业模式为主,造成作业资源极大浪费,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科技能力支撑不够、整体观念意识等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下工夫。
2.2 针对中老年消费者,注重趣味健身的项目开发
健身除了是一项生活必须项目,更多的是一项丰富人们生活的娱乐项目,对于那些平时娱乐生活较少的中老年人来说,除了为了健康而健身以外,更多的是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一些比较激烈,有身体接触的对抗项目,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素质要求比较高的项目都不会得到他们的青睐,所以如果想吸引更多的中老年消费者,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们则需要通过一些有趣的健身项目来增加他们步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勇气和积极性。例如趣味拳击、趣味太极,这种项目强度不大,但是既能让消费者感到舒适、高兴,又能让消费者得到适当的锻炼只有通过这种“攻心”的健身项目,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这样一群特殊的健身俱乐部消费者。
2.3 “懒人”健身——小区健身模式
现在重庆市的健身俱乐部基本上都还没有楼下健身这种模式,都是把健身房开在了繁华的街道,并没有真正走进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去,平时消费者们要花大把的时间在去健身房的路上。对于年轻的消费者而言还好,但是对于年龄稍大的消费者则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路上,并且这群年龄稍大的消费者都希望健身的地方能够离家更近,方便照顾和被照顾。而小区健身这种经营模式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一起健身的都是小区里面的熟人,交流方便,且在小区开一个健身俱乐部成本不需要太高,同时又给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锻炼场所,能真正让我们的市民做到“居家、上班、健身”三不误。
年轻消费者一旦养成了经常健身的习惯,尝到健身的带来的益处,日后步入中年、老年,有足够经济来源支撑的情况下,终身健身并成为商业健身俱乐部忠实粉丝的几率较大。大学生就是年轻消费群里的代表,也是日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主要消费者之一,通过特殊的收费模式,不同于学校体育课程具有功能性的运动健身项目和方法留住处于学生时代的消费者,丰富愉快的健身体验、长期的健身习惯形成,莫欺少年穷,等这批处于学生时代的消费者长大后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将是商业健身俱乐部一股强大消费的力量,一批可持续性发展的客户由此诞生,在一定程度了为健身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动力。扩大年轻消费群体,既能良好的带动“全民健身,终身健身”,促进全民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对鼓励带动健身年轻化,长久化,对疾病早预防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县水行政执法队伍装备相对落后,专用车辆常被挪作他用,办案装备不能及时配备和更新。专职的水行政执法人员中具有专业水利技术职称或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知识结构欠缺。一些县执法网络不完善,水行政执法难以有效开展。
2.4 “私人专属健身仓”的引入能更好地为“富人”消费群体服务
针对新兴的共享产业的缺点而改善的私人专属健身仓能更好的为“富人”消费者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看见共享健身仓这种新兴的健身项目,就像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松使用,并且以小时收费,但外面的随处的共享健身仓却有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器械坏了,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与保养,而且共享的健身仓,里面的清洁卫生也得不到保证,例如汗渍,用过的卫生纸,异味,或者还有用过的针头,这些都不能保证消费者的舒适健身体验甚至不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所以如果商业健身俱乐部退出专属的私人健身仓,则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这些健身仓都应该建立在进行商务办公的那些高楼大厦里,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健身俱乐部赢取利益[3]。
第三,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的新型文化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长江.消费社会学的视角下对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79-82.
[2] 田野.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10年回顾[J].生理科学进展,2014(4):243-246.
[3] 曹招莲.“互联网+”时代健身产业运营模式探索及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4):20-22.
中图分类号: G81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3(c)-0195-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09.195
①基金项目:重庆市体育局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201615)。
作者简介: 安涛(1985—),女,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标签:消费者论文; 商业健身俱乐部论文; 现状论文; 启示论文;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医学学院论文;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