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拥堵问题、道路拥挤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铁已经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一部分。地铁交通以安全、准时、便捷、方便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人员集聚性较大,且流动时间较为集中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发生超大型客流的拥堵问题,将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面对超大客流对地铁运营产生的压力,急需制定出符合城市需求的地铁车站超大客流运营组织方案。
【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拥堵 超大型客流 运营组织
1.大客流的定义
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承担的客流量时的客流。大客流一般在大型活动散场时或重要节假日期间发生。主要表现为:非常拥挤或极度拥挤、乘客流动速度明显减缓、客流交叉干扰严重等。因此,大客流对乘客的出行造成不利影响,对运营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
1.1 大客流的分类
1.1.1 可预见性大客流
可预见性大客流是指对于客流量的变化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预测,也即客流量的可预见性。这一客流的活动一般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又可细分为以下四类:
(1)、由于定时上下班而引起的地铁车站超大客流;这一客流的流动时间极其有规律性,主要是上下班时间的集中性人流,活动的时间及具体人数基本都是可预见的。
(2)、节假日大客流。在国家法定的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假期内,造成地铁各站客流较平时有大幅度上升,购买单程票和初次乘坐地铁的乘客居多。
(3)、暑期大客流。每年7、8月地铁各站客流较平时有明显增加。大客流高峰时段一般都集中在每日的8:00-16:00。
(4)、大型活动大客流。大型活动大客流的特点是在特定时间段(如大型活动结束后)客流会显著增加,一般都在周末举行,因大客流所发生的时间和规模大多可预见,且持续时间较短,影响范围有限,通常只对该活动地点附近的车站影响较大。
(5)、恶劣天气大客流。恶劣天气大客流时指出行酷暑、大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地面交通受到较大影响,市民改乘地铁或进入地铁车站避雨,造成地铁车站客流明显增加,对车站客流组织带来一定困难。
1.1.2 不可预见性超大客流
不可预见性超大客流主要是在进行地铁组织安排时难以事先预见的客流激增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无规律可循,且客流量的上升是一种无序且突发的情况。地铁车站不可预见的大型客流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由于地铁周边商家的临时活动所带来的客流,这一客流主要是由于商家的活动而被临时集中起来,从而造成地铁车站客流量的上升能,这一变化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见性;
(2)天气突变,天气突变会使得原本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由于堵车或是不方便而选择临时乘坐地铁,而造成地铁车站内短时间内客流量迅速上升;
(3)、突发紧急事件造成的大型客流。这主要是由于地铁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如火灾、停电、列车事故等情况,造成乘客不得不下车换乘或是待乘车乘客的滞留拥堵,从而造成车站内客流量的上升。
2.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候车环境主要由地面出入口、站厅、站台3个主要部分组成。
(1)地面出入口及通道。车站地面出入口、通道的数量、规模和位置都根据车站进出客流的方向和数量确定,首先要照顾各个方向的客流,为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可以预留部分出入口和通道,逐步开通使用,从运输安全及消防疏散的角度考虑,每个车站必须保持开通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站厅。站厅一般设置在地下一层,主要是集疏乘客,售检票、服务,引导乘客分流,设置车站各种管理和设备用房。站厅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通过栏杆隔离,一般站厅设备较多,主要为导向设施和自动售检票设备。站厅容纳率就是每平方米能安全容纳乘客的数量,一般为2~4人/m2。
(3)站台。一般设置在地下二层供列车停靠、乘客上下,由站台和线路、乘降设备组成。站台一般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3种。站台容纳率就是每平方米能安全容纳乘客的数量,一般为2~4人/m2。
3.车站客运组织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工作的特点决定客运组织应以保证客流运送的安全,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畅通,尽量减少乘客出行的时间,避免拥挤,便于大客流发生时及时疏散。
为此,在进行客运组织时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
(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衔接顺畅。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
(3)完善行人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
(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如:换乘步行距离、恶劣天气、气候调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照明、开阔的视野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等。
4、车站大客流组织对策
地铁车站作为服务乘客的主要载体,其客运组织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地铁客流疏导的成败与否。为此,挂挂着地铁科学组织、精心筹备,为可以组织的安全顺畅奠定良好的基础。
(1)密切关注车站客流情况。在大客流时段,车站每隔15分钟,将进站客流总数汇报给控制中心(OCC),根据客流情况,对线网的行车组织采取相应的调整。同时,在邻近客流较小的车站,积极调动线网可用人力资源前往支援,保证在高峰时段严格控制、调度有序的组织。
(2)制定客流疏导应急预案,做好大客流疏导工作。要充分预估客流情况和影响范围,车站要做好安全广播,提醒乘客不要拥挤,并加强对站厅、站台的巡视,保证乘客候车秩序良好。
(3)加强信息引导。针对单条线路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客流需要的情况,根据城市地铁多线路制定目的地相同的多种乘车方式,提前宣传、引导乘客乘坐不同地铁线路前往,尽减小单线的运输压力,从而达到分散单条线路客流的目的。同时在地铁运能不足,无法满足大客流的情况下,也可以引导乘客尽量乘坐地面公交或出租车,提高地面公交使用率。
(4)实施客流联控措施。地铁列车在大客流站运送乘客达到基本饱和时,应在后续的各站要适度控制进站客流,避免乘客无法上车对车站运营产生的影响。
(5)加强安保力量。在大客流的冲击下,车站的客运服务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人潮拥挤踩踏、恐怖袭击等都可能发生。因此,在大客流期间,地铁护卫、保安、公安与车站要加强沟通,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避免出现安全问题,维护地铁的良好服务形象。
结束语
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现状、车站大客流性质,车站客流组织原则、方法及客流影响因素预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解析和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能及应急措施不断的完善化、规范化,以及国内外地铁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应急预案及防护措施逐渐提高,应对大客流情况的客运组织也愈加完善,轨道交通运营及规程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刘灿齐,城市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
[3]李剑,地铁行车组织调度调整方式,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1).
[4][6]城市交通规划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5]城市轨道交通网 百度
论文作者:李海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客流论文; 车站论文; 地铁论文; 乘客论文; 组织论文; 客流量论文; 客运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