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女童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李英芬 教 靖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浪潮,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由此形成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出留守女童的安全事件,每一件都触目惊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留守女童由于缺乏安全知识、生理卫生知识以及性知识,容易受到意外事件甚至性侵害、拐卖等恶性事件的伤害。留守女童的安全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留守女童;安全教育
2016年初,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摸底排查全国留守儿童的数量,11月,民政部公布了精准摸排的结果:全国共有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从年龄构成来看,6~13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最多,占到62%,为559万人。这一庞大数字的背后是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经常见面,没有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缺乏正常家庭的安全保护,意外事件及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女童被侵害、被拐卖等事件的频发,给留守女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近些年,这样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在2016年,仅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就高达433起,其中94.42%是女童。还有许多未经曝光,我们不知道的案件在发生,关爱留守女童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女童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由于与父母分离,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以及留守女童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留守女童在生活中出现烧伤、烫伤、交通安全等意外事件,更严重的则是遭遇性侵害、被拐卖等恶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当自我反省,深入到农村中,真正去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父母外出打工,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而她们的安全意识又如何呢?为此,本人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黄合少第二中心校、金河第一中心校、榆林中心校为例,对14周岁及以下的在校留守女童进行了调研。共发放1000份安全教育调查问卷,对其中300份属于农村留守女童身份的学生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整理发现,留守女童的安全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家庭及学校存在家庭暴力和体罚等情况;学校及农村的安全教育实施不到位;留守女童的家庭教育不完整;留守女童自身的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安全知识缺乏,性知识极其匮乏。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由于农村与城市的结构不同,交通设施、地理环境、道路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极易引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留守女童发生的意外伤害多集中在摔伤、割伤、运动咬伤、烫伤等方面。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尚不健全,且留守女童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安全教育,当面对意外伤害发生时并不能及时分辨、避免或妥当处理。而监护人大多年事已高,或忙于家务而疏于管理,或因体力精力情况而力不能及,也为留守女童的安全状况埋下许多隐患。
(二)留守女童性知识缺失
近几年,留守女童被性侵、被拐卖、自杀等恶性事件屡见报端。尤其是留守女童被性侵事件,有逐年增长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留守女童大多具有以下问题:第一,留守女童对自身的身体构造不了解,不能准确地区分胸部、腹部、臀部、腰部等部位哪些是隐私部位,对性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也知之甚少。监护人对生理健康知识、性知识、安全知识了解不足,而学校课本中也没有生理卫生以及性教育的有关知识,导致留守女童在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第二,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中谈性色变的情况依然存在。父母没有为留守女童进行性教育,使留守女童对性侵害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不知道什么是“性”,更无法分辨并防范性侵害。
二、农村留守女童安全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家庭思想教育的淡化。首先,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儿童时期是女童正确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是非观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个时期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模仿并成为她们做事的标准。在这个阶段,父母培养女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是非对错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要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始终。父母在留守女童面前应该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风尚,在她们眼里,不分好坏都会模仿会学习,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纪律的人,父母应该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榜样。
为了提升热力公司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进行了如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党建工作对于热力公司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热力公司基层党建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展热力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策略。经过近一年的党建工作实践,发现利用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职工投身热力事业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热力公司的向心力,有效地促进热力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其次,对留守女童的身心教育不足。父母从小外出打工,很少与她们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只是关心她们的衣食住行,不能真正了解她们的内心想法,容易使留守女童出现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最后,对留守女童没有进行性教育。留守女童在性别方面的劣势,导致她们容易成为性侵害的对象。调查中发现,留守女童的性知识储备不足,而家庭中只有11.07%的孩子接受过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这容易使留守女童在面对性侵害时手足无措。
2.监护人安全教育意识不强。农村留守女童大多数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基本上保证留守女童的衣食住行即可,对于留守女童的学习、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注较少。生活在这样环境的留守女童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安全感,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完备的教育观,且农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高,对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理教育以及法制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再加上年事已高、体力退化、疾病缠身,老人们没有精力也没有意识对留守女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本文对两种适用于DSEM的无位置传感器初始位置判断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二)学校因素
其次,父母不仅要关注留守女童的日常生活,更要关心她们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时刻关注她们的身心发展,经常保持联系,关心她们的生活,关爱她们的内心世界,让她们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母爱,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2.学校忽视生理心理教育。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教育活动也少之又少。这样就使留守女童的心理知识匮乏,产生心理问题时,自己不能排解,而学校也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不良的、消极的情绪,甚至发生厌学、打架等情况。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应成为主要的阵地,应将心理教育贯穿始终,但心理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且有些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被语数外占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女生的心思细腻,较为敏感,有些学生也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学校应对留守女童的心理问题极为关注,发现有不良情绪时积极疏导,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她们敞开心扉,多加沟通,引导她们培养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
脑科学,正成为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21世纪的脑科学最终将解开大脑的终极秘密,并攻克若干大脑疾病,让我们拥有更健康的大脑。
(三)政府因素
在应用型高校中,对于本科教育的智的培养,一定要紧扣“What”与“How”两个词。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应用这个知识,怎么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怎么用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工作生活。而四川工商学院一致紧扣应用型民办高校的路子,在传统教学的弊端中,寻找了新的解决办法——即进行实地演练、翻转课堂教学。
寿司是捡来的,可是待遇比谁都好,像个“千金大小姐”,原因是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一见到它,就满脑子都是它了,忘了家里的鹩哥、乌龟。
最后,对留守女童的性教育必不可少。家庭中,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应有意识地对她们进行性教育,告诉她们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男女两性间的差别等内容,逐渐培养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
(四)社会因素
1.社会对留守女童安全教育关注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蔓延得越来越快。学校周围出现了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易使未成年人沾染上社会不良风气。还有网络监管不力也导致色情、暴力、赌博等不健康的内容存在,极其容易使未成年人接触、模仿,留下各种安全隐患;而留守女童在家庭学校的真空监管下,安全知识欠缺的情况下,走入这些场所不仅容易接触到社会不良文化,甚至会成为不法分子实施不法行为的对象。目前,国家对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在生活中很难看到有关的内容。
以2015年8月-2018年1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1±1.5)岁;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各有18例、23例、7例。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64.5±1.3)岁;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各有19例、23例、6例。对比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三、解决农村留守女童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城乡二元结构
1.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为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环境,大都选择外出打工。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商人到当地投资设厂,鼓励农村中的剩余年轻劳动力就近就业。当年轻的父母不再为生计苦恼时,还会有多少人迫于无奈选择离开自己的孩子呢?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使孩子与父母团聚,享受完整的家庭教育。
2.提供便利的城市入学条件。之所以父母外出打工而没有带子女一起去往城市生活,是因为城市生活成本高,居住条件差,没有精力带孩子。更重要的是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择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许多城市的学校将农村儿童拒之门外,要求的入学手续极其复杂,家长变得力不从心。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女童入学问题的解决力度,鼓励公办学校接纳留守女童入学。大力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并增强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降低上学费用,重点解决教师待遇、安全保障和教育资源等问题,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任教。还可通过与优秀学校结对子,一对一帮扶,将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引入进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保障留守女童在城市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解决留守女童与父母的异地生活问题。
(二)重视家庭教育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应加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女童权利保护法,尤其是对留守女童相关问题的规定,如:监护问题的规定,监护人有哪些职责、怎样履行职责、如何对监护人职责是否履行进行监督;留守女童的父母应履行的哪些职责;对留守女童实施性侵害、拐卖等暴力犯罪的,应严厉打击,从重处罚,给犯罪分子以强有力的威慑。要从留守女童的各项权利做详尽的描述,使留守女童生活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之下,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做到有法可依。
1.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不理想。安全教育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必上科目,但在调查中发现,对这一要求的落实参差不齐,仍有8%的学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有些学校设置了这一课程,在对老师和校长的采访中也可以看到其对安全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网络、多媒体的短缺,造成教学方式单一,仅仅通过课本来讲解,停留在口头教育上,只是对学生强行灌输,告诉他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哪些情况是危险的,缺乏实践的支撑,没有让学生真正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教学的效果就不能达到预期。而在一些学校,教育理念仍存在偏差,认为分数是第一位的,以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唯分数论仍然很严重。在这种压力之下,学校老师想尽办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占用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课程,这与素质教育的理论是相违背的。
2.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留守女童的性侵事件频发,给她们的心灵及家庭带去不可磨灭的伤痕,针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全面依法治国,要有法可依,但留守女童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完全列入法制轨道,在出台的相关政策背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实施效力低下。在我国,涉及女童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女童的基本权利以及对女童的保护分散在各个法律条文中,操作性差。留守女童的管理与教育没有相关法律进行规范,只是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而各级政府在实施政策时的水平并不相等,关心程度还不够。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留守女童被侵害后的追责、赔偿及救助等问题仍不完善,现有法律中的许多规定都停留于表面,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就整体而言,需要制定一部完备的法律,从留守女童的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监护人制度、权利被损害后的救助援助制度等方面作全面的规定,使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监护人的安全教育意识。第一,家庭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安全网。学校的老师可以定期到留守女童的家庭进行安全教育和生理卫生知识的讲解,说明安全的重要性。要让监护人认识到安全教育内容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交通安全和游玩安全,还包括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止触电、禁用危险品、体育活动安全以及突遇自然灾害应对、性知识等等方面。第二,留守女童所在的村委会要加强对留守女童监护人的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村委会应定期举行安全教育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相关的活动,可以与医院、派出所等单位合作,到农村中举办安全教育及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讲座,用一些案例讲解,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使监护人参与其中,使其有切身的感受。可以印发安全教育、生理卫生小册子,组织参观安全教育图片展等活动,让监护人从意识上深刻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想要学习安全知识的迫切性,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增强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是一种人的本能,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应注重对留守女童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第一,父母与监护人要有意识地培养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的交流中,应该时不时地传授给留守女童相关的知识,比如:在人群较多的地方,告诉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走散的时候,要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会回来找你,不要随便和不认识的人走;教会孩子如何分辨好人坏人,有事找警察,牢记警察的服饰与标志。第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在科目教学的同时可以加入安全教育与生理卫生知识,一点一滴地灌输。遇到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及时纠正。第三,要靠来自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村委会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加大力度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1.基层政府对保护工作重视不足。农村留守女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并会长期存在,而女童的安全问题频发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层政府工作的欠缺等原因,基层政府对留守女童保护工作的重视还不够,针对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缺失问题的具体措施也还没有落到实处。在农村的危险区域,如:公路边、水塘边、铁道旁等地方未设立警告标志,就会给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农村留守女童课余时间较多,放学后不能在学校较长时间停留,但村中为留守女童建设的课余活动场所少之又少。政府应该为农村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只有为留守女童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和生活环境,才能使留守女童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提升学校教育
1.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一些农村学校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校舍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等情况,在安全上存在隐患。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建设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学生宿舍,加快校园的安全建设。同时,还要打造温馨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老师要给予留守女童更多的关爱,加强思想教育以缓解她们各种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为留守女童传递积极的心理情绪,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
治疗组有1例轻度上腹部不适,对照I组有1例上腹部不适,对照II组有1例轻度乏力,均为一过性,均继续完成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因为不良反应情况而需要调整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无其他异常表现。
2.开设并完善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学校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尤其是留守女童集中的学校更有必要设置安全教育课程。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组织课堂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教学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第一,安全常识的教育。老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如果事件发生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救治,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还应教育孩子怎样辨别危险,发现安全隐患;教导学生牢记应急电话。第二,法律法规的教育。“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社会,公民就应具有法律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留守女童出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学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从小培养法制意识,培养她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观念。
3.重视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生理卫生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让留守女童了解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以及性知识,提高自身的性侵害防范意识。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走到孩子们中间,特别是留守女童中间,观察孩子们的行为、言语、动作,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厌学、不合群、暴力,甚至是自闭倾向的孩子,就要及时主动地进行沟通,多加引导,倾注关爱,以防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生心理问题。
2.村委会监管失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差距依然很大。经济发展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匀、社会福利滞后、教育资源落后等情况都使我国的农村留守女童处于弱势地位。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困境,更不用说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了。村委会直接管辖着所属的地区和村民,留守女童的安全也应由村委会监管。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村委会的足够重视。他们没有针对留守女童做专门性的安全预防,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组建相关小组负责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村中的宣传栏也很少见到关于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内容。村委会对留守女童的了解也仅限于家庭情况、就读学校及打工地等基本情况,没有从孩子的内心或自身困难去了解。村委会对农村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也成为农村留守女童出现安全状况的原因之一。
4.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留守女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有助于她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第一,各科教师都应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课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认真的态度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课向孩子们解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以及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语文课则通过各种故事、事例来教育孩子;思想品德课是主阵地,任课老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使她们明白其中的内涵,并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班主任是关键。班主任将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美观干净的教室环境、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熏陶、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各项有关于思想品德的活动,切实加强留守女童的自我修养,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
(四)发挥政府职能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要将解决留守女童安全教育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里,根据地域环境、留守女童自身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切实从根源上解决、遏制安全问题的发生。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各方面有效资源,带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加入关爱留守女童的工作中,对留守女童进行全方位的帮助。政府还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对工作中出现懈怠,不认真或没有按规定完成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检查各部门的完成情况、群众反响以及效果;监督政府的资金投入去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留守女童。
1.注重家庭思想教育。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言传身教。要想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父母就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严于律己,尊重长辈,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为他们创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
3.加大安全教育资金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不仅要从制度、法律法规方面解决,更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以保障留守女童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对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建立专款专项基金,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以及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女童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她们远离危险。安全教育不仅是安全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2010年山西建立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成为省内新的四大产业。而旅游业在山西具有产业和经济比较优势并具备了替代煤炭业的可能性[7],山西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旅游业的创新引领。
4.坚持精准扶贫政策。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应摸清辖区内每一位留守女童的家庭情况,及时了解务工父母的动向,定期追踪监护人的监护状况,为留守女童家庭的精准扶贫奠定基础。村委会应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针对每一位留守女童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扶贫计划;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生活发展,保障基本生活,确保留守女童有学可上;定期对各地的留守女童扶贫工作进行考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因工作不到位、不作为的相关工作人员追究其责任。
(五)强化社会责任
1.发挥社会组织的有效作用。社会组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以妇联牵头,利用工作中得天独厚的优势,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女童的活动;还可与企业合作获得资金,互利共赢,利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使更多人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企业也可通过活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借助志愿者的力量,组织开展以生理卫生知识等主题的宣传教育,走进农村学校的课堂,定期举办联欢活动,使留守女童体味到童年的快乐。
2.运用网络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网络高速运转的时代,运用网络宣传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不失为一个良机。首先,净化网络环境。要依法对网上的信息进行清理,对发布的信息逐条监管,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其次,利用网络提高社会的关注度。通过网络强大的宣传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反映留守女童安全存在的问题,提高社会各方的关注度。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女童,共同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最后,建立留守女童安全教育学习网站。针对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专题讲,用言简意赅、有趣生动的话语解释深刻的道理。图片要选用真实的或漫画类的,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使学生一目了然。
3.利用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以媒体为平台,积极宣传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使公众具有更清晰的认识。宣传政府解决留守女童安全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规定;宣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注意事项以及简单的自救措施;宣传生理卫生知识,重视性安全的教育;宣传各地对解决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实施的措施,分享经验。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使更多家庭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同时也让家长及监护人学到更多的安全常识。
4.村委会为留守女童创建安全环境。第一,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村委会可以通过聘请退休教师、退休干部,邀请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志愿者,联合妇联、派出所、医疗系统等部门的人士,定期到农村中为留守女童以及留守女童的父母、监护人举行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普及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安全保护培训,举行消防演练等活动,帮助留守女童及父母、监护人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明确自身的基本权利;开展性知识讲座,普及生理卫生知识,了解自身的身体构造和生理变化,加强对性侵害的辨别能力,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第二,营造村庄的良好风气。良好的农村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村委会应加大对不良风气的治理,净化农村社区环境,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切实从根源上将不良文化扼杀在摇篮里,还留守女童新鲜的空气,良好的环境。第三,丰富课余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村中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文化书屋,摆放一些留守女童喜爱的书籍、读物,培养她们阅读的习惯;改建练功房,留守女童可以在课余时间尽情享受舞蹈、音乐带来的快乐;在空闲的院落中,配备运动器材,感受运动的激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陶冶留守女童的情操。第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应针对安全高发、易发区域,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在过村公路铁路两旁设立护栏,警示留守女童这里为危险区域,不可越界;农村中废弃的水井、地窖在废弃之后应及时处理,填埋或加装盖板,防止孩子在玩耍时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6-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人民出版社,2016.
[3]孟继苏.论我国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保护问题及防范对策[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4(8).
[4]熊永峰.农村学校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5]杜小艺.我国留守女童人身安全防范的有效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30).
[6]符婧.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J].求知导刊,2015(12).
[7]李蔚波.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以平顶山市李梓楼村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3.
[8]张婷.云南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以牟定县共和镇S小学为个案[D].云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英芬,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靖,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虚拟水战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当地农村人口就业的影响、对当地棉农收益的影响和对当地棉农种植积极性等方面的影响。由于进口棉花会导致本地的棉花生产减少,棉农收入减少,降低棉农的积极性,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虚拟水战略是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满足需求的一种策略,即进口的棉花是棉农由于缺水而无法生产的,因此即使不进口棉花,棉农也无法实现增收的。同时棉农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其他农产品,对于棉农的增收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