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调整对教学的启示_读书论文

新教材调整对教学的启示_读书论文

新教材的调整对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拿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其中的一些调整变化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教学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新教材的变化主要有教学单元顺序的调整、课文篇目的调整、课后练习与知识链接的调整、写作综合性学习的调整以及版面印刷的调整等几个方面。

一、教学单元顺序及篇目的调整

(一)教学单元顺序的调整

旧版六个单元的教学关键词依次是:“人生”“自然”“科学”“亲情”“想象”。新版六个单元的教学关键词依次是:“亲情”“学习生活”“自然”“人生”“科学”“想象”。

教学单元顺序的调整及改变是出于对七年级新生学情的考虑。对于新入学的初中生来说,“人生”的主题较大,不太好理解,而“亲情”就发生在身边,所以第一单元安排“亲情”,让学生更有亲近感,然后范围拓展到学生的学校生活,接下来是接触周围的大自然,有了这些基础,再谈人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人生实际上就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并从自然、生活中学会去体验生活。“科学”单元则是把学生引入另一个平时不易发觉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想象与科学密切相关,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单元顺序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要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首先关注自己的生活,从自己最熟悉的人开始,再逐渐向自己周围扩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实到想象,如此一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单元提示语的变化

单元提示语比原来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教学指导和要求。例如:“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第三单元单元提示);“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六单元单元提示)。这些提示都照应了课标中“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要求,提醒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专项训练,突出训练重点,从而让学生有较为扎实的收获。

(三)课文篇目的调整

第一单元把《散步》设为第一篇并变成了精读课文,把鲁迅的《风筝》换成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第二单元改变较大。首先把多年前在语文课本中曾出现过的魏巍的《我的老师》再次选入课本,把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再塑生命》中的第一部分放入本单元,且题目改为《再塑生命的人》,新加入了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和马及时的《王几何》,《论语》也由原来的“十则”变成了“十二则”,内容上只保留了原来的六则。第三单元把梁衡的《夏感》调整成了贾平凹的《风雨》。第四单元把《童趣》改为《虽有嘉肴》。第五单元把文言文《山市》改为《河中石兽》。第六单元把郭沫若的“诗两首”改为《西游记》的故事《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文篇目的调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让学生更加关注母(父)子情,师生情。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或许不太好理解《风筝》中的兄弟情,但《秋天的怀念》包含着浓浓的母子深情,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再塑生命的人》题目的变化提醒我们关注教学重点的变化:以往把关注点放在了海伦·凯勒身上而忽略了莎莉文老师,实际上是莎莉文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唤醒了海伦·凯勒的爱心,并用自己的生命塑造了海伦·凯勒的生命。②注重文言文“理”的分析,不能光有趣味性而失去了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哲理性和文化传统。《童趣》改为《虽有嘉肴》,《山市》改为《河中石兽》,文字量在减少,说理性却增强了,文字的变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哲理性的增强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和提高。第二单元的前几篇文章都是叙述类的,最后由《〈论语〉十二则》对前文中的事件在道理上作出总结。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第六单元把郭沫若的“诗两首”改为《西游记》的故事《小圣施威降大圣》,让学生觉得更有可读性,且贾平凹的《风雨》更便于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

二、课后练习及知识链接的调整

(一)课后练习的调整

本册书的大部分课后练习都做了调整,主要有:

1.练习中理解分析的题目增多。例如:《散步》增加了对景物描写和对称句的分析;《春》增加了品析句子的数量;《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第三题新加了对文中诗意片段的赏析。

这些调整启示我们应加强对课文文本的深入理解。教学中需更注重与文本的对话,改变轻视文本而注重拓展阅读的教学思路。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表述如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实际上,没有深刻地领悟文本,拓展阅读其他文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某些文章的教学就应像王荣生先生所说的那样,把它当做“定篇”来教,只有把文本的这个例子彻底吃透,再去拓展时才会游刃有余。

2.练习中突出了文体特色。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关注点。如《绿色蝈蝈》第四题是新增题目:“蝈蝈喜欢吃蝉的腹部,作者是如何研究这一问题的?其中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这个问题体现了课标“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提示我们应关注不同的文体,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

3.练习中的引导示范得到加强。《春》旧版第一题要求“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而新题是“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并且下文有三段文字及朗读指导。《秋天》第三题把课外诗的比较改为划分诗的节奏。《紫藤萝瀑布》第四题比原题增加了对象征意义的举例,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寓意高洁……

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每一个环节的引领和示范,让学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教师应在诵读、文学欣赏、写作方面多下工夫,做学生的榜样,以个人的学识修养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二)文后知识链接的调整

这些知识链接有的做了保留——《羚羊木雕》保留了意大利薄伽丘论友谊的名言,《盲孩子》保留了金波的《蓝萤火》;有的做了改变——《绿色蝈蝈》将法布尔写作《昆虫记》的经历简介改为法布尔的名言,从而体现其科学的研究精神,《看云识天气》将云的知识变为四句有关天气的民间谚语,《化石吟》由三幅化石图片改为介绍化石形成原因的文字;有的做了增加——《论语》新版增加了北宋教育家程颐自己读《论语》的三段理解和感受,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味《论语》。而更多的课后链接去掉了,这启示我们: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应少一些拓展。

三、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调整

首先,一个突出的变化是把写作专门作为一项单列出来,每单元一个主题:“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想象”。每一主题都由写作引导和写作实践两部分构成。写作引导比较具体地讲解要点,写作实践每次三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有写作提示,而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文,让学生有事可写,有章可循。这些都启示我们: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要有真情实感,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其次,减少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由原来每单元一个变为只是2、4、6单元才有——“漫游语言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漫游语言世界”的参考资料在新版中被去除了;“成长的烦恼”由七年级下册转到七年级上册,引导更为具体;“少年正是读书时”把原版九年级上册的“好读书,读好书”移到这里,去掉了参考资料,把原来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减整理成三个内容。去掉原版中的参考资料,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培养搜集、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正如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实施建议中所述:“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四、版面印刷的调整

每篇课文题目下的导语和正文后的“研读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都设置了灰色的背景,与正文有了明显的界限,这样比较醒目,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每一课的标题全部是行楷体印刷,“读一读,写一写”的字都是手写的楷体。这体现出课标中所提及的“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的要求,启示我们在平时要在细节方面多引导。课本上“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是学生必写的内容,印刷成手写楷体,就是让学生有一个模仿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课本最后的附录把硬笔书法的楷书和行楷的范例都改为行楷,“写好硬笔行楷字”的指导更为具体,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练习的方法,且都有例字分析,便于学生学习。

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汉字书写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一笔好字,为此要从平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标签:;  ;  ;  ;  

新教材调整对教学的启示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