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人民医院 湖南益阳 413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抢救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前的各个环节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缺血心肌,增加抢救成功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科中非常多见,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病死率非常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为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帮助患者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及时挽救濒死心肌。最近几年以来,国内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获得了极大的进展,治疗时间窗对于挽救患者濒死心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有关文献显示,影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时间因素主要为发病到治疗时间、确诊需要时间、急诊室前处理时间、接诊到导管室时间以及溶栓前准备时间等,其中出去发病到就诊时间不受控制之外,剩余环节所需时间全部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掌握[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生占绝大部分作用,但是护理人员的配合也十分关键,能够对抢救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中需要有别于其它疾病的抢救流程,降低转运、治疗、护理以及诊断等工作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及时挽救患者濒死心肌争取更多的时间。本文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2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全部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7~78岁之间,平均58.22±9.6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5~11小时之间,平均3.09±2.44小时;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7~80岁之间,平均57.51±8.25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0.5~10小时之间,平均3.01±2.66小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患者在急诊接诊或是院前抢救接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遵照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心电监护、抽血化验、吸氧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护理流程,患者确诊之后进行手术之前准备送导管室;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为患者制定护理流程:当急诊室接到电话,5分钟之内出诊,救护车上医护人员需要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是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其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卧床休息、心理安慰以及吸氧等,尽量在救护车达到之前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缓解其心脏的负担,当医护人员达到现场之后,马上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缓解其心肌疼痛,为患者进行输液,给予患者安慰,缓解其紧张情绪,严格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2];现场抢救结束之后马上转运,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平稳、迅速,救护车上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严格注意患者的病情;针对怀疑心肌梗死患者,在就诊10分钟之内需要将其安置与抢救室,保持卧床休息,在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患者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之后,为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准备:进行碘过敏试验,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嚼服,在患者右腹股沟进行备皮,耐心安抚患者;送导管室流程:对患者病情和转运风险进行评估,准备氧气、除颤器、病历、监护仪以及护理记录单等,由医生和护士各一名将患者转送到导管室,与介入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记录两组患者出现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观察组患者出现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传统急诊流程需要严格依照医疗规程进行,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护理人员只属于操作执行者,单纯依照医嘱实施护理工作,没有比较规范的护理程序,往往需要浪费大量的等待时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能动性,按照患者实际情况立即准备药物以及抢救器材,保证患者可以尽快获得有效的治疗,减少的抢救时间和复发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通过对本文患者的分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出现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继红,朱爱红.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 J] . 河北医药,2013,35(5):792 - 793.
[2]刘绍芳,赵玉,陈海燕,等. 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 [ J] . 护理学报,2011,18(19):56 - 57.
[3]荣秀华,黄丽,杜建蓉,等. 应用临床急救路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 [ J] .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4):309 - 310.
论文作者:李世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流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