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兴平市桑镇双山小学 李艳艳
陕西省兴平市桑镇中心小学 郭朋会
“寓教于乐”是每一个教者所追求的教育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朋友关系,要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我在教学中是从以几点做起的:
一、课堂分享 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是千百年来传授知识最基本的方式,小学阶段所有知识的传授都是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的,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相处最多的空间,师生互动最频繁的场所。传统的“师教生学”模式目前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加之社会不断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我们班出现了60%的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孩子与监护人之间有一定的代沟,导致学生语言表达不畅,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孩子性格孤僻、内向,课堂上也出现了避而不答的现象,但他们的思维却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自己不能只做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老师了,而更应该扮演“孩子头”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师教”为“同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完成。例如: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和学生一同来读。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时,便及时提出质疑,老师也故装不懂,此时,平日那些不善于表达,只听不发言的学生也变得紧张起来,他们的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便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展开解疑,这样学生紧张的情绪也就缓和了下来,但在解疑时学生查资料完成的同时老师也要一起做。这样,孩子们也就不觉得老师那么神圣,那么威严了,真正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引路人。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已查到相关问题的答案,也就不亦乐呼的议论了起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此时,教师将学生支离破碎的答案整合归纳,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此以来,不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也使学生感受到原来老师也在和他们一起学习,利用善意的谎言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共同进步。
二、课外互动 增强信任
课堂上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但课外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第二课堂。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同样和谐的与学生互动,也能获取学生的信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外活动时,我首先去发现学生都干了什么?如学生在课间也下跳棋,但他们下棋的步骤不对,也没有规律,而是乱下一气。这时我便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下跳棋,同时教会他们下跳棋的步骤与规则。在我连胜两局后,学生纷纷向我投来惊异的目光,学生此时大多都已学会。这时我便不动声色的以一两步输给他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如此一来学生既佩服我,又对我信任。当然,班级体里还存在着沉默寡言,不愿运动的学生。为了增加班级体同学间的亲和力,我组织学生全班参与“跳大绳”,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当然,作为老师我也不例外。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跳,谁错了谁抡绳,学生既感到了快乐、平等,又增进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没有了胆怯,还能像朋友似的主动与老师交流了。
三、关心生活 传递温暖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差异也各不相同。乐观外向的学生会主动向你表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而内向、沉默的学生就与之相反了。所以我更侧重于关心内向,又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他们的内向性格天长日久造成了不愿与人交流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会被封闭在一个自己的密闭的空间里。像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儿叫田椰子,刚接到班时,我对这个学生一点儿都不了解,问她任何问题,孩子只是面无表情的点头或摇头,再问多了就是掉眼泪,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后来我就从侧面了解得知孩子是单亲家庭,而且父亲也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有祖母一人照顾,于是我便在课内外故意叫她帮我做点儿简单的事情,刚开始孩子的动手能力都特别差,后来她每做好一件事,我就给他一个满意的微笑。不久,孩子就感受到了:“除了奶奶,老师也很喜欢我。”这时我便找她谈心,她开始向我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了,并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告诉我。我也尽量去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今,她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变得乐观合群、活泼开朗了,和别的同学经常玩得水起风生,脸乐得像一朵花。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不仅仅是课堂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改变学生心里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论文作者:李艳艳,郭朋会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我便论文; 兴平论文; 跳棋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