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患者中运用规范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方式将近期到本院治疗的6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根据常规呼吸内科标准给予鼻部插管供氧、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抗感染等处理,观察组32例选择规范治疗方案进行用药,研究两组对象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相对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各项症状消除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两组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值基本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观察组的指标平均值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规范治疗方案对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救治,疗效更加理想,更利于症状的减轻与心肺功能的改善,适合加强推广。
关键词: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规范疗法;临床价值
重症哮喘在呼吸内科病症中属于较危重的一类,患者主要症状为哮喘急性发作,且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加重,症状持续时间多超过24h,极易因此使患者缺氧而病死。故加强呼吸内科的哮喘治疗工作,显得尤其关键。本研究中,笔者制定规范治疗方案对我科32例患者展开治疗和对照分析,处理情况较理想,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病例的收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均于我科检查后证实病情,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相关判断指南符合[1]。其中男有34例,女有30例,年龄在53~75岁范围,中位是(64.3±2.9)岁。全体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无合并心脑肝肾重症、认知障碍和体质过敏等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方式将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组间的一般情况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根据常规呼吸内科标准治疗,主要有鼻部插管供氧、积极抗感染和对症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等系列措施。观察组32例在标准治疗下,选择规范治疗方案处理:①急性发作期,选择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剂量取5mg,通过呼吸面罩吸入方式给药。②症状缓解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0%硫酸镁溶液、多巴胺和生理盐水,剂量各取20mL、20mg和250mL,每分钟滴速维持在15滴左右,每日滴注1次,连续给药1周。③病情稳定期,可酌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给予患者甲基强的松龙、氨茶碱等药物口服。
1.3 疗效标准[2]
观察两组处理前后的血液酸碱度(pH值)、动脉血压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观察其相关症状消除情况。临床疗效:①治愈。基本无咳嗽、喘憋等症状,无肺部啰音或哮鸣音,且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4/5预计值;②显效。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且FEV1高于3/5预计值;③有效。症状及体征有一定好转,且FEV1高于3/5预计值,或在4/5预计值以内;④无效。未见症状及体征有改变,甚至呈加重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的检验各由X2和t标准处理,组间显示由[n(%)]和(x±s)描述,最后以P<0.05判断数据。
2 结果
2.1 临床处理情况
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两组处理前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有程度不等的改善,且相对而言,观察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发病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其病因通常是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多种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主要呈逐年增加的倾向,对社会人民的生理健康构成了极大危害[2]。重症哮喘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其症状包括咳嗽、胸闷及呼吸急促等,而且往往有呼吸困难、肺功能减退等表现,一旦发病,患者病情一般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展或恶化,无论是对患者的生理健康或生命均不容乐观。现代临床医学对本病尚无法做到彻底的根治,但有研究表示,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本病、防止哮喘症状持续性发作,对赢得抢救时机具有重要意义[3]。
规范疗法的运用机理在于准确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哮喘史、病情程度及病因等资料,再充分结合临床医师自身经验,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最佳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地展开治疗。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成两大内容对观察组32例患者进行治疗,即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常规给予患者鼻部插管供氧、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代谢紊乱和抗感染等措施处理,可尽早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并清除肺部炎症因子,避免代谢紊乱对其肺部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多巴胺联合硫酸镁溶液静滴和口服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强化治疗,沙丁胺醇属于β2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其对组胺等致过敏性物质的分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可有效减轻支气管痉挛,对解除咳嗽和呼吸困难等诸症效果明显,非常适用于重症哮喘的治疗;硫酸镁溶液对钙离子通道有调节作用,可促进支气管平滑肌的扩张;多巴胺为神经传导常用药物,可通过促进心肌收缩功能、加大心脏的血液排放量,使动脉压尽快恢复正常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重症哮喘的作用。同时,在强化治疗内容中,我们主要分成急性发作期、症状缓解期和病情稳定期3个阶段对患者进行用药,相对常规治疗而言,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观察组处理后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得到优化,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75%,且相对而言,其各项症状消除时间明显更短,血气分析指标也有更显著的改善,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符合[4-5]。因此,我们建议可将规范疗法当成急性重症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选择规范治疗方案对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救治,疗效更加理想,更利于症状的减轻与心肺功能的改善,适合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静,刘鹏.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30-31.
[2]田君.重症哮喘诊断及应用有效方案规范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131-132.
[3]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防治知识,2014,10(2):6-8.
[4]王顺梅.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8(6):183-184.
[5]张海锋,杜幼芹.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6(6):83.
论文作者:张,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内科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