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英国制定和修订《校长国家标准》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国家标准论文,透视论文,教育理念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0)01-0028-06
一、英国1998年版《校长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认可校长是改进学校的专业领导和灵魂人物
《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校长的核心目的是为学校提供保证成功和改进的专业领导,确保所有学生获得优质教育及提高成绩标准。同时,校长要重视合力,与校董会共事,为学校勾勒愿景(vision),引领学校发展。校长需要关注教育公平。需要与社区、当地学校、地方教育当局、高等院校合力建立有效的联系网络。该部分最后强调校长要向校董会负责。这是《标准》第一次提及校长的问责制,具有深远的意义:标准一方面突出和强化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强调校长的责任。问责是1992年英国白皮书列出的五大主题(质量、多元、父母择校、学校自治、更多的问责)之一。这一份白皮书是1993年英国教育法的基础。将教育问责或学校问责引入国家标准进一步约束了校长的权利,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2.倡导校长实施多元全方位的领导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氛围、校风的营造。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和家长、董事会群策群力改进提升学校。
所以标准第二部分列举校长领导的主要结果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就学校而言有一种积极的校风(positive ethos)。学校的生活和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利用资源、有效管理财务等。第二,就学生而言,能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如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方面进步,能有一种良好的状态准备应试,学习兴趣高,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第三,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目的坚实的知识和理解能力。第四,家长与学校合作紧密,互通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第五,董事们履行他们法定的职责,要求校长对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质量和学生所达到的标准负责。应该说这五个方面和“认可校长是学校改进的专业和灵魂人物”是遥相呼应的。这里不仅是国家对校长的宏观认可,还有国家对校长的具体要求,校长要全面领导学校。
3.呼吁校长要成为一名学习者——拥有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是体现领导力的基础
在《标准》的第三部分列出的是校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一共有16项,这就强调校长要成为一名学习者。
4.强调校长要重视自身领导技能和素质的培育及提升
TTA在《标准》第四部分认为下列五种技能和品质对校长的作用是重要的:一是领导技能,包括为组织机构勾勒一种视野,知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组织,指导和协调他人的工作,能敏感地处理人事关系和解决冲突。二是决策技能,包括能基于收集和解释信息和数据,进行正确的判断和作出理性的决定,展现良好的判断。三是沟通技能,能明确地切入要点和理解别人的观点。校长应当能够有效地进行谈判和协商,掌握很好的沟通机制。四是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计划时间并能很好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包括要能提前安排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工作有压力但能在期限内完成任务。五是校长的品质,包括个人的影响力和存在力,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具有创新思想等(TTA,1998,p8)。
5.明确校长引领的五个维度:方向、教学、员工、资源、问责
《标准》在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认为校长在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任务应该主要聚焦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校的战略方向及其发展;2)教和学;3)领导和管理教职员工;4)有效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5)问责(TTA,1998,p9)。
TTA(1998)认为,“校长应该要理解群体在学校的不同角色,包括新教师、学科领导和特殊教育协调员,他们也有各自的国家标准,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来履行他们的职责”(p9)。
上述的五点已经明确了校长在学校领导与管理的主要方向。应该说这五点基本上在2004年修订版中都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了。这五点要求校长既要有宏观思考如学校的愿景、规划,也要注重微观实践如关注教学、重视课堂;既要价值目标引领,也要具体操作管理;既要引导人,也要管理物;既要决策,也要和他人民主协商;既有权利,也有责任。
1998年标准的出台为国家各类校长培训项目如校长的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职后培训的研究、实施、评估等奠定了标准和规范,也凸显了国家的权威和重视。如英国为学校领导所开设的各类培训项目都是基于这个标准。相关的培训项目,在本文第三部分介绍,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校长专业资格证”(NPQH)制度即第一次任校长需持证上岗制度,原定2001年实施,但一直到2004年才成为现实,其中的争辩、冲突、调和可见一斑。
二、英国2004年版《校长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004年10月由教育和技能部(DfES,2004b)颁布了修订的《校长国家标准》。《标准》认为,校长的工作应包括三项主要原则:“以学习为中心,聚焦领导功效,及展示尽可能高的专业水准”(p2)。“校长的核心目的是为学校提供专业领导与管理”(DfES,2004b,p3)。此外,校长必须有效管理教学,强调以个性化的学习来释放学生的潜能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校长必须建构一种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期望值,才能追求卓越和质量。校长还要建构一个有创造力的学习型环境。另外一些关键词诸如愿景、问责、多元合力等在此标准中也再次被强调。从整个标准来看,校长领导力主要聚焦在六大关键领域:规划未来,引领学习和教学,自我发展和与他人合作,组织管理,追究问责,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在这六个领域中均有对校长的知识、专业素质和行动要求(DfES,2004b)。而在每一领域中,校长在学校改进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被强化。下面就六个方面做一述评。
1.校长是愿景与文化的领导者
最为重要的就是校长要与董事会和其他人一起来勾勒一种能够激励学生、员工、社区成员的愿景和战略目标。这种愿景应该能表达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和道德目标,并且能包括学校利益相关人的价值观和信念。
应具备的知识有:地方、全国和全球的教育发展趋势,建构、沟通和实施一种愿景的方法,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引领变革、创新和创造等。
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构建一种追求一流和平等的合作的愿景。运用新型科技手段,创建使所有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全纳教育(inclusion)、能力和权利,强调价值观、愿景对于群体的作用,为学校打造价值观和愿景等。
行动:要确保学校的愿景能清晰地得以表达、共享、理解并转化为所有人的行动(DfES,2004b)。
本部分的主题是规划未来,所以本部分中愿景一词出现了十次,价值观出现了五次,战略规划出现了四次。同时,文化、氛围也第一次出现在本次修订的版本中。无疑,本版要求校长要引领学校勾勒和描绘的是未来的愿景,美好的蓝图,精神的追求,价值的追求,总之是文化的建构和氛围的营造,才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
2.校长是课程教学的领导者
校长在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以及学生的成绩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应具备的知识:在校内建立和发展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文化。
应具备专业素质:促进所有学校社区成员的继续学习,保障所有学生接受高质量教学。
行动: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运用数据和标准来监督每个学生的进步,确保一种充满调整和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生能获得成功及自主学习,监控、评估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改进策略等(DfES,2004b,p7)。
本条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校长是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指导者和责任人。而要担任好这也角色,Andrew&Smith(1989)认为,作为教学领导者,要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才能实施教学领导。领导者要建立一种合作的团队精神,建立一种决策网络,让教师参与决策,权利和责任与教师分享和分担。同时,Glatthorn(2000)指出领导要使学校的每个人包括教师学生均能达到目标,要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并为大部分学生提供能挖掘其潜能和智力的课程体系。
3.校长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校长应该要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
应具备的知识:人际关系、成人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的模式。促进个人、团队发展的策略。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团队。
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致力于建立有效的工作关系,领导权利共享。能够建设一种公开、公平、平等的文化,还要能够处理冲突、挑战,影响、激励他人来实现组织目标。
行动:公开、平等对待他人。以尊重的态度创建和维持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建立一种合作型的文化,为自己和他人发展并维持一种高期望值的文化。当绩效不佳时采取适当的行动,定期反思自己的实践,为个人的发展制定目标并承担责任(DfES,2004b,p8)。
校长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这一点在本次修订中进一步得到重视。本条同时强调校长不仅要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要促进他人和学校的发展。而要共同发展,和谐的文化氛围,专业学习团队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所有这一切,应该以和谐为目标追求。
4.校长是组织机构的管理者
校长需要对学校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很好地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要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环境,也应该要通过有效的与他人合作创建一个成功的组织等。
应具备的知识:组织模式和组织发展的原则。自治的原则和实践,财务预算,与学校管理有关的法律文件如平等机会,种族关系,残疾人,人权与就业法规。
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分权管理和领导,对员工和资源的平等管理。
行动:建立一个能体现学校价值观的组织机构。确保在一种自治的文化生成中,学校的各项措施能考量全国的、地区的形势、政策和措施,合理招聘、留住和使用员工,安排好他们的工作。目的是实现学校的愿景和目标,有效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来管理学校(DfES,2004b,p9)。
校长在很多时候需要扮演的是双重角色。校长不仅是领导者,还应该是管理者;不仅是文化价值观、愿景的引领者,还是具体组织机构实体、具体事务的管理者。
5.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责任人
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负有责任,校长需要向学生、家长、护导、校董及地方教育当局负责,对校董会、对环境及其工作负责。
应具备的知识:法律规定的教育框架和管理政策,公共服务政策和问责框架,包括自我评价和综合结构运作(multi-agency working)。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和实践,包括学校评估、自评和绩效管理。
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引领学校有效运作,促使学生在学习、精神、道德、社会能力、情感和文化等方面均衡发展。个人、团体和全校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问责。
行动:基于合同问责向校董事会履行责任(DfES,2004b,p10)。
问责是英国乃至许多发达国家学校管理不可缺失的一环。Stoll& Fink(1996)指出评估学校质量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学校的自我问责度,问责机制可以扩到更广的范围,如“教师和校长需要深明他们能对学生的进步、发展和成绩有重要影响……学校的董事成员、家长委员会则需了解不同教育情景会对学生的进步有影响力”(p168)。当然问责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比如,管理不到位,行政不作为,或长期不履责任,管理效能低下,教学水平低下等现象都应该是问责的范围。
6.校长是教育多元合力的整合者
学校是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学校领导应该要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应该要与外校联系以共享专业发展成果,并借鉴他校的经验。
应具备的知识:当前影响学校的问题和未来趋势。与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了解其他学校的强势、能力和目标等。
专业素质:建立校内和校外合作伙伴的有效团队网络。请家长和社区介入支持学校,实现学校的愿景。与校外机构建立对话机制的目的是建立合作伙伴并认同学校的价值观、信念,并共同承担责任,倾听、反馈和践行社区的意见,与家长、护导、合作伙伴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来提高教育质量。
行动:建构一种文化和课程体系,使之能反映学校社区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发展和促进积极的学校战略,消除种族歧视和其他偏见,有效处理种族骚扰,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和家庭提供学习、精神、道德、社会、情感、文化的支持,寻找机会邀请家长、护导、社区人士、企业及其他机构进入学校,帮助学校提升质量和品格等(DfES,2004b,p11)。
多元合力是现代学校的基本管理策略。成功的教育不是单方的,而是多方的合力。这种合力不仅是校内各种人力资源的整合,更是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包括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文化资源等。这些合力措施的目的就是借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在的推动力来促使学校的变革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名成功的校长是教育多元合力的整合者。
三、制定和修订《校长国家标准》的教育价值理念
1.彰显校长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1998年英国教师培训署(TTA)颁布的《校长国家标准》,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由国家制定的关于校长的国家标准文件。TTA同时推出了包括针对合格教师资格国家标准,特殊教育协调员和学科领导的国家标准。这些国家标准的出台其根本目的是为教师、校长等相关人员的专业发展定下一个基调,树立一个目标,以及建构一种期望。TTA(1998)认为“挖掘、释放学生潜能需依赖教师和校长的专业知识”(p1),相关的研究和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的学校评估也表明学生的成绩和高质量的教学与高效能的领导和教学密切相关。
如果说1998年版的校长标准是试行版的话,那么2004年的修订已是正式版而被隆重推出。2004年的标准已充分将国家领导学院(NCSL,2003)的建议融进了2004的标准中。从两个版本来看,国家对校长的高度认可是一以贯之的,两个版本都在强化校长在学校改进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对教育领域包括对校长、学科教师作用的高度认可;同时,也表明国家对教育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改进教育要从统一教育标准开始。
2.学校领导与管理决定教育的本质和质量
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1998-1999)在议会文件“校长的角色”中有如下的表述,“优秀校长的招聘、保留和奖励是政府致力于提高学校标准的关键因素。我们批准委员会(教育就业委员会)的结论:成功的学校需要靠所有员工,特别是校长的技能、责任和奉献。我们也分享委员会的观点:诸多学校已从高品质、优秀校长的领导力中受益良多”(p11)。该文件继续列举具体实例,许多被教育标准办公室列为采取“特殊措施”的薄弱学校,由于新校长的接替使得学校的面貌大为改观。文件同时指出国家要继续支持校长提升领导能力。根据Ofsted的报告显示,他们调查的六所小学中的一所,以及十所中学中的一所都存在领导不善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教育与技能部于1999年倡议建立国家级学校领导学院,其目的是促进学校领导的专业发展。于是,国家学校领导学院(NCSL)于2000年始建,并与2002年正式落成,前首相布莱尔参加了典礼,此举更加突出了政府对学校领导专业发展的重视。
两个版本都强调校长不仅是领导者,更是管理者。1998年版本强调校长要领导和管理教职员工,2004年版强调校长需要对学校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那么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在哪里呢?Kotter(1990)认为:1)领导是关于建立一个方向,而管理是关于详尽的计划和预算。2)领导是关于联盟和授权群体,而管理是关于组织和人事。3)领导是关于激励和鼓舞,而管理是关于控制与解决问题。尽管有这样的区别,领导和管理还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领导与管理都是运用权力或人格魅力来影响群体思维和行为的一个过程。换言之,领导者可以是但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必须聚焦于管理但在一定范围内则是领导者。
3.学校领导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998版的标准呼吁校长要成为一名学习者,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要夯实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校长要了解以下的基本内容:
1)教育质量的含义和优质学校(effective school)的特点,提高学生成绩和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良好的行为。
2)课程及其评价的要求和模式。
3)运用信息沟通技术于教学和管理。
4)管理,包括雇工法、平等机会法、人事和对外关系、财务和变革(TTA,1998)。
此版同时还认为校长要提高自身的领导技能、决策技能、沟通技能和自我管理(TTA,1998,p8)。
2004年版也指出校长要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打造专业学习团队。
作为促进学校领导包括校长、副校长等专业发展的国家学校领导学院拥有的道德价值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一所具有卓越领导的学校就读,每一个领导者都是一名学习者。
所以,学习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学校领导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国家学校领导学院因此推出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来促进学校领导的专业发展。
4.校长的专业领导是学校改进和发展的关键
1998年版标准中明确校长要领导的五个领域是: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学,领导和管理员工,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管理,问责等。当然要完成这些任务,校长要精力充沛和不屈不挠,自信,可靠诚实,充满热情等;同时营造一种风气,勾勒一种教育愿景和指明学校发展方向。标准还要求校长要关注纪律,行为,阅读、写作、计算和信息技术的技能,以及与社区、商业、工业、家长的联系等。校长还要以身示范来引领员工的专业发展;还要保证教师任职规定中教师和校长的专业职责得以履行;同时校长和校董会成员和校级领导一起聘任高素质教师;能有效使用学校经费,并管理、监控和评估规模、质量和数量,使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成绩,确保效率和物有所值。校长自身要承担领导责任,同时要让教职员工都认识到他们要对学校的成功负责。另外校长要让适当范围的听众,包括董事、地方教育当局、社区、教育标准办公室和其他人连续和精确地了解学校的状况,并使他们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校长要确保家长和学生十分清楚地知道学校的课程、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能理解现实和挑战性的提高任务目标,为了达到目标作出充分的贡献(TTA,1998,p12)。
2004年版的六大领域其实都要求校长要以一种专业的方式来领导学校。比如规划未来的专业行动是校长要把愿景和学校改进结合起来,并能够在每天的工作和实践中体现愿景和价值观。校长还要能够激励并和他人共事来营造一种共享的文化和积极的氛围而引领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是指:有效教学和学习测试的原则行为规范和出勤管理模式,培养优秀教师(effective teachers)的策略等。所具备专业素质是指:提供灵活的学习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展示有效教学的原则和实践等。人际关系方面,校长要善于和别人以及通过别人一起共事。另外校长还要组建一个专业学习团队,应该指出的是在六大领域中都谈到校长要有专业素质。例如校长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素质是要营造一个发展可持续的、安全值得信赖的、健康的学校环境。在已有的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专业性的决策等。至于问责,校长将学校定期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和校外的评估的结果结合起来制定学校发展方略,培育学校精神,使所有成员以一种合作的态度共事,分享知识,欢庆成功,承当结果的责任。确保个体员工的问责能清楚界定,并被理解认同。向董事、家长、护导等提交有内涵的、能够理解的、准确的学校工作报告等。
Southworth(1998)一项研究表明,“领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专业领导尤为重要”(p120)。他进一步指出专业领导的一个方面是学校领导需要聚焦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课程的效度。校领导也需要给教师及其教学提供专业的支持。
四、英国《校长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1.研究编制中国中小学校长任职的国家标准。借鉴英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基于研究成果,着眼岗位需求,尽快研制、论证、颁布具有中国特色,多层次、分类别的“中国中小学校长国家标准”,使校长的专业发展与培训机构的工作行动获得“本基础”与“元依据”。“校长国家标准”应是系列文件,既包含基本标准,又呈现附加要求;既适应城市校长需求,又兼顾农村校长现状;既体现中小学校长的共性要求,又反映各学段校长的个性特征。“中国校长国家标准”的研制,建议采取“搭建专门班子、多方人才组合、集中时间攻关、尽快形成初稿、充分征询意见、边试行边完善”的方式。
2.切实落实校长“持证上岗”与“在职培训”制度。与组织人事部门充分沟通,加大校长培训的政策保障力度,建立校长培训的评估监控机制,把“持证上岗”与“在职培训”的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使校长任用与培训有机协调、紧密挂钩。校长培训机构要在组织人事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超前规划与实施“校长后备队伍”与“拟任校长”的培训,切实保障“先培训后上岗”要求的落实,搭建我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起点的较高平台。校长培训机构还要有效履行“在职校长”的培训职责,根据政策文件的规定和校长的发展性需求,保障培训时间、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绩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2007)。
收稿日期:2009-11-05